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2-03-17王振龙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创高质量协同

郑 艺,王振龙

(1.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5001;2.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以此文件为指导,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并以此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当前,双创教育已成为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动力、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1],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双创教育质量不仅反映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更关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果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状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双创教育同样需要提升质量和高质量发展。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2]。因此,研究高职双创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对促进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双创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厘清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有必要先厘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关于什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主要有“过程说”和“结果说”两种观点:过程说的观点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是指职业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和要素[3];结果说的观点认为可以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和状态来理解高质量的内涵,即高质量是通过受益者反映出来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关注被教育对象的质量要求[4]。张宇[5]认为,上述两种学说的观点对高质量内涵的反映有失全面,提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复合性内涵,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人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为核心,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要通过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了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方向、内容与重点,即不但要关注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在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的变化,以及就业结果,而且要重点衡量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水平,前者是结果性评价,后者偏向过程性评价,二者相结合综合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可见,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表述倾向于复合性内涵的观点。笔者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是通过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技能型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人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发展诉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双重服务的结果,既体现过程培养条件和要素的投入与配置的适宜度、协同度,以此提高产投比和培养效率,又充分体现教育实施结果高质量的达成度、适应度和时代性;既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本质属性,又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社会地位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动力机制,也是一种结果状态、愿景设计。厘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将更加明确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与方向。

(二)高职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正确理解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分析。

首先,要正确认知双创教育的教育属性。2019年10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明确了双创教育针对“人”本身的教育属性,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而与单纯教人如何创新创业、培养“小老板”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双创教育高质量的内涵之一应体现在新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要适应、服务和满足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与要求。

其次,正确理解双创教育过程实施的协同性、融合性。双创教育是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教育主体间要高度协同和有效配合,并与教育环境相互影响与作用,达到一种过程实施的动态平衡。课程质量、教师质量、实践平台质量、学生参与度与质量将是影响双创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双创教育作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四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与其它教育融合实施,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主体的协同度、资源共享使用度和多育融合度,以及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产教融合度、协同育人水平,能够从过程层面体现双创教育高质量的内涵。

再次,充分认识双创教育对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如果说高职专业教育是普惠性、偏理论或理论实践结合的标准化培养和批量输出人才,而双创教育则是偏个性、重实践的差异化培养,深化专创融合有利于实现广谱式与差异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双创教育质量,一方面体现在全学程普惠式培养对全体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助力作用效果,以及助力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岗位创业的成效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基于生源基础和个体发展诉求差异化的分类培养效果、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效果以及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无论哪方面的体现,都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更高质量就业创业起到正向助力作用。

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高职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既要体现过程实施条件与要素配置的较高水平和保持良性的高效运转,又要体现受教者具备较强的双创能力、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人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发展诉求得到满足,客观上促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地见效,同时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出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高质量就业创业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协同性、融合性和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的较高契合性。厘清了高职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将更加明确新时期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的主题、方向与重点。

二、提升高职双创教育质量面临的问题

基于双创教育目标要求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考量,主要在双创教育理念、系统设计、必要保障、监管与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制约着高职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双创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部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理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时代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知,将双创教育看作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教育附加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存在主观上应付、客观上形式化的倾向。二是没能准确把握双创教育的本质内涵,没有真正树立起“协同”“融合”“开放”的育人理念,导致高职双创教育“闭门自弹自唱”、边缘化和教育的“多张皮”现象并存,甚至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弱化了双创教育的使命和价值。三是对双创教育的系统性、市场性、实践性和服务的多重性认识不足,既无规划设计,也无系统实施,导致双创教育的要素投入与配置不到位、偏主观随意和不问结果的碎片化实施,以及课程的知识教育性特点比较突出;从决策层、管理层到实施层没有与时俱进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没有树立“创业观”“以人为本”和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质量观。部分师生、家长甚至认为双创教育属于特别优秀的人才享有的教育权利或是无法就业之后的无奈选择。

(二)双创教育缺乏系统设计

双创教育是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生态系统,不同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结合办学实际系统设计双创教育实施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但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导致双创教育设计系统性、科学性不强,严重影响双创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双创教育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设计层面的“三个局限”。一是局限于高职院校“内部设计”,双创教育体系未拓展到行业和社会,教育主体及其资源缺乏有效统筹,未形成育人合力;二是局限于课程层面,仅以开设1门或几门相关的通识课程作为双创教育的载体,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没有建立专创融合特征突出、贯穿全学程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三是局限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实践无或单一、碎片化,缺乏以项目为纽带的一、二、三课堂有机衔接,显隐性教育结合与重视程度不够,理论实践严重脱节。由于双创教育体系设计的局限性,导致双创教育体系的开放度、协同度、融合度、层次化不足、科学性不强,同时缺乏全学程、立体化设计,双创意识、素质与能力培养未有效形成闭环,使双创教育趋于形式化、成效不突出。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没有与时俱进。一些高职院校对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与要求反应迟钝,主观上忽视学生个性、多元的择业与发展诉求,以及灵活就业快速增长势头,仍满足于大学生掌握单一技能、初次就业的功利性达标,而教条化坚守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造成新时代人才供需错位错时,间接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品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并且缺乏时代与服务对象的针对性。

(三)双创教育缺乏必要保障

双创教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特点,以及双创能力培养的核心任务,决定了双创教育需要必要的条件保障,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是师资配备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创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双创教师由辅导员或部分专业教师兼任,缺乏行业工作经历、创业经验和系统培训,甚至都不了解基本的生涯发展理论,双创理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能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双创指导;部分专业教师被动担任双创教师,在双创教学改革和创业指导服务上不积极、投入精力少;校外双创导师真正来校讲学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次数非常有限,双创师资“专兼结合”定格在总结材料中。双创师资的非专业化,成为双创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缺少双创实践平台。一些高职院校受经费、资源和观念的影响,对双创教育投入较少,并且对教学与科研的资源与空间缺乏双创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共享,导致双创实践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学生必要的双创实训实践和项目孵化所需;合建或共享的校外双创实践基地也存在数量少、利用率低的问题,甚至空有其名。由于缺少双创实践平台体系的支撑,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大打折扣。三是双创环境不佳。当前国家政策还不完善,缺乏有效协同的生态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制度体系建设缺失或不健全,双创文化建设仅局限在开设双创课程和举办双创大赛、讲座上,并且仍沿袭应试教育体制下评价学业成绩的标准,致使学生参与双创的覆盖面不广、动机不纯、动力不强,导致双创文化氛围不浓。双创政策不完善与文化环境不佳,导致环境育人效果不突出。四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仅仅满足课程教学和办赛所需,严重制约着双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双创教育缺乏有效监管和科学评价

双创教育是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建设实施需要科学统筹、统一管理和有效协调,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却无专门管理双创教育的部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多由教务处、就业处、学生处和团委等分头管理,其结果必然出现条块分割、令出多门,造成工作脱节、实效性差和教育资源浪费。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双创教育中心或创新创业学院,但因与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不能有机融合,导致其行政效能发挥折损严重。多数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既未制定质量标准,也未组织实施质量评价和纳入绩效考核,即使有开展双创教育评价,主要以大赛成绩和创业孵化项目的数量、营业额和融资额度为考核指标,基于大学生双创素质与能力的成长性考核被严重弱化;对质量文化建设不重视,教学督导部门更注重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上。因此,造成双创教育游离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之外,处于做多做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尴尬境地,客观上误导和影响了一线教学单位对开展双创教育的认知、工作动力与积极性。

三、提升高职双创教育质量的对策

提升高职双创教育质量要顺应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大势,要以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为核心,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突出“问题”与“结果”导向,多措并举,在开放、协同、融合、管理、评价五方面改革下功夫、见实效。

(一)研究与讨论并举,促进双创教育理念“四转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双创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根源主要源自双创教育认知的片面,甚至是误导和曲解,导致针对双创教育的观念传统、决策失误、行动迟缓和效能折损。开展双创教育专题研究与成果共享,有助于学校上下在理论层面厘清双创教育的本质、内涵及其与传统教育的关系逻辑,准确认知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全校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有助于在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与新时代健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融合创新上形成广泛共识,以思想观念转变达成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双创教育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通过专题研究与讨论,高职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在理念上实现以下四方面转变:一是树立市场经营理念和“创业观”,从就业、守业向创业转变;二是树立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被动完成指令性任务指标向注重服务质量和品牌创建转变;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建立协同机制,由封闭、半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变;四是面向职业、市场与未来,以生为本,从知识教育、就业教育向能力教育、终身教育转变。

(二)以“协同”和“融合”为抓手,完善双创教育系统设计

以生态系统论、协同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打破设计局限,进一步完善双创教育系统设计,切实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健全双创教育体系。运用市场机制,明确各双创教育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定位,由高职院校单纯的内部设计和一元化实施拓展到多主体的广域化设计和多元协同实施,推动形成教育主体间、教育主体与教育环境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和政产学研融通与协同的生态机制,促进双创教育由封闭转向开放。同时,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强化高职院校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师生的“内协同”,最终建立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协同共生的双创教育体系与运行机制。按照创新—创业—创造的逻辑和能力培养规律,并通过深化专创融合,完善模块化、层次性、进阶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以“课堂革命”落实终身教育和双创教育,同时重视和强化双创实践体系建设,整合教学、团学、科研多管路教育资源与育人力量,淡化一、二、三课堂界限,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和多育融合实施,进而构建出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双创教育体系支撑的素质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兼顾新时代国家需要、自身发展要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诉求的三维服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适时从就业导向向双创导向转变,同时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6]。通过健全双创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多措并重,健全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双创师资整体素质与能力水平是双创教育质量的决定性保障因素,实践平台是开展双创教育和双创能力培养必要的条件支撑,而文化环境则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重点加强师资、实践平台和文化环境建设,健全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1.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明确全体教师的双创教育责任,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整体推动“双师型”教师升格为胜任双创导师角色的“三师型”教师。基于人才测评建立选拔机制,组建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和职业导师组成的双创实践导师队伍,实行企业实践、参会进修、专项课题研究“三优先”重点培养制度,创造条件鼓励双创实践导师自主创新创业和师生同创,并以双创指导服务的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在教师评优选先和职称评聘上予以政策倾向。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双创导师的选聘与管理,突出校外双创导师的多元化、结构化和专业化,切实做到双创指导服务有能力、有经验、有时间,不搞形式主义的选聘。

2.加强双创实践平台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内部挖潜和协同管理,积极推进校内多功能共享型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协同创新平台的育人功能发挥,同时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和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进而构建出多层级、多功能、多育同施的校内双创实践平台体系。二是积极与地方创业孵化器(孵化基地)协同共建校外双创实践基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产生1+1>2的功效。三是多元协同开发双创项目库,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行模式,双创实践平台与项目管理成效纳入双创工作绩效和学业成绩考评体系。

3.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在认真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的同时,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方面系统设计和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环境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建设包括励志文化、双创文化、质量文化在内的文化育人环境;线上线下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效果。此外,建立双创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与共享机制、立体化双创支持与服务体系,并加大校友特殊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双创教育高质量实施和文化环境建设质量。

(四)双管齐下,强化双创教育监管和科学评价

强化监管和科学评价,是保证和持续提升双创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要落实国家政策,切实发挥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与统筹协作用,同时将过去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任务职责统一到双创教育中心或创新创业学院规范管理,建立包括协同责任追究制度在内的双创教育制度体系,并将双创工作的协同职责履行情况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推动形成职责主次分明、上下积极协同配合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向高效规范管理要教育效益。双创管理部门协助教学督导部门开发双创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建立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并重的双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加大师资配备、实践平台建设和组织实施的开放度、协同度与融合度、学生参与度等过程性指标和就业质量、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双创素质与能力提高、服务基层和地方就业去向率等结果性指标考核权重,通过阶段性检查和学年、三年学业鉴定性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相结合,以此加强教学单位和班级的双创教育监控与质量评价,并以评价结果查摆问题、对标对表持续整改,从而促进双创教育质量螺旋式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双创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可从教育与教学两个维度开发;双创教育质量评价可以结合素质教育考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同步推进与实施,包括“三全育人”理念落实、“三教改革”以及非标准化考试改革成效等,均应纳入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中;考评对象可分班级、专业、教学单位等多层级展开。通过实施有效监管和科学评价,形成“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的完整闭环,切实保障双创教育有效实施和质量持续提升。

四、结语

在“三新一高”发展新要求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双创教育质量,不仅是政策的驱动、教育效能发挥的客观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提升双创教育质量,重点在于加强理念更新、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多育融合和质量监控,持续完善和健全双创教育的实施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随着双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质量持续提升,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人才培养与有效供给的贡献度将日益彰显。

猜你喜欢

双创高质量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