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03-17陈方嫒

辽宁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五育劳动家庭

熊 畅,陈方嫒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

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把劳动教育纳入小学阶段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办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

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应有内容。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在小学阶段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提高到了“劳动教育托起中国梦”的战略高度。

(一)落实“五育”并举的现实要求

“五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缺乏劳动教育的“五育”是不完整的。在劳动教育中,学生能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促进智力发展和对世界的认知,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而树立高尚的品德、增长智力体力、提高审美能力。劳动教育需要与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构建能够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核心与最终任务是立德树人。热爱劳动、拥有熟练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是时代新人应有的素质,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能力。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劳动者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坚持劳动,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品格与意志,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热爱劳动的态度、珍爱劳动成果的意识,使其成为“完整的人”,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基。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

劳动教育源于我国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远古时期就流传着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明末时期,教育家颜元肯定了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身习夫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之属而精之”。劳动教育是传统文化“活”的灵魂,传统文化节日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契机,因此学校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

(一)着力塑造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家庭不自觉地把“智育”放在首位,凡是影响学习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给“智育”让位,劳动教育地位边缘化,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化,导致学生劳动能力弱、劳动意识淡薄。因此,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宝贵品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

(二)切实弘扬崇高的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形成的有效途径是劳动实践,劳动实践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培养崇尚劳动的精神。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弘扬崇高的劳动精神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与汗水,提升对劳动的价值认同,认识到社会各色各样的劳动都是在为人民谋福利、都是在为推动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三)有效提升创造性的劳动技能

新时代,学校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劳动知识,而是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一个人知道“是什么”,并不代表他知道该“怎么做”,劳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并不断进行开拓创新。

三、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通过生活本源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应该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与生活有机融合的整体形态,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紧密联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学校应确保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劳动。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宣讲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引导学生从中明白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劳动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开展班级劳动评比小明星,每周发放劳动任务卡,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劳动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热爱劳动。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每日一做”劳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家务劳动的不易与艰辛,从而尊重家长的劳动成果。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若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需要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贯彻“五育”并举的观念,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观为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各司其职,实现无缝衔接。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要立足本校实际,开设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家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域,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家长需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引导他们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喜悦与价值;社会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天然平台,社会各团体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调动学生参与各项公益组织与服务性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此外,学校、家庭、社会都需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上,以学校劳动教育为壤,以家庭劳动教育为根,以社会劳动教育为干,形成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

(三)制订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首先,学校需要从劳动教育的开展层面、督导层面、评价层面制订保障机制与体制,确保劳动教育的开展不是流于形式;其次,劳动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学校需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劳动教育的时代新意与价值,拓宽劳动教育的实践渠道,借助社会的天然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最后,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专项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各级部门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划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劳动教育,主要用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场地的租用等。

劳动教育为德智体美的发展奠定基础,重视劳动教育是对标新时代党提出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完整的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我国劳动教育的实施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凝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力量,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需要继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五育劳动家庭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