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以“壮族三声部民歌”为例

2022-03-17胡晨婧南宁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壮族第二课堂民族音乐

胡晨婧(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声部民歌,也被称为“三顿欢”或者“三跳欢”,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东部地区的古零镇、加方乡、古寨乡一带。壮族三声部民歌共分为三个声部,第一、二声部为主唱者演唱的主旋律,第三声部则由两人及两人以上的合唱者陪衬和声,其中由鼻音哼唱的第三声部尤为迷人。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三个声部既有其独立性,又能完美结合。

一、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重要性

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广西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也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劳动生产情感和文化智慧的结晶。它的发现,填补了东方少数民族缺少多声部民歌的空白。由此可见,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研究大有可为。然而,目前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展方向较倾向于民间民俗,在校园内的发展却是屈指可数的。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巨大财富。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也逐渐多元化,壮族三声部民歌渐渐被人们淡忘。现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去传唱、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让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体现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审美情趣等一系列特征。学习传统音乐及其文化内涵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其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代不断地迁移,在其他地区演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变得越来越少。现如今,壮族三声部民歌只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东部地区的传唱度较高,而传唱的人多数是高龄人群,孩子们几乎不唱,也不会唱,主要传承方式多为老一代艺术家通过选择学习者进行传授,大部分学习者为其子女,这样的传承方式显然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而将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中来,在较为完备的教育系统下进行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能解决当前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问题,还能为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展培养人才。因此,要充分借助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一途径,通过学校和教师教育、指导中小学生学习壮族三声部民歌,使其能够完整地传承与科学地发展。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民族音乐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学习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同时,也是对广西本土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的过程。如今,大部分学生忽略了对本民族音乐的欣赏与理解,现代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生的生活,导致更多的传统民族音乐正在渐渐地消退,这正是传统民族音乐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原本不了解的民族文化展示在他们面前,不仅扩大了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播范围,还拓宽了学生的眼界。随着学习的一步步深入,学生对壮族文化的了解也会更进一步加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广西本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有利于丰富音乐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生活

将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校园,是对音乐课程资源的一种丰富和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壮族三声部民歌资源来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音乐素养。另外,将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校园,不仅表现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还能以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展现。在浓厚的校园氛围中,学生能在课后娱乐时间进一步接触壮族三声部民歌,接受民歌的熏陶,丰富课余时间。

三、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积极开展活动,大力发展民歌教育

对于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演唱,现在很少有人能像以前的壮族人民在田地里就能即兴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都已经改成专业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演员用表演山歌的方式来抒发情感。因此,壮族三声部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便显得更为迫切,首先,要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或是组建一支专业性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教学队伍深入校园,进而加大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知识宣传,加深中小学生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了解,让他们从小接受民俗文化教育,提升艺术素养。其次,可以开展一些有壮族特色的山歌类比赛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让学生热爱家乡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最后,可以举办专业的壮族三声部民歌讲座或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宣传活动中,深入探究壮族三声部民歌文化。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延伸音乐教育

第二课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颇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无形中提高了课外教学的效率。现如今,有关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第二课堂并没有专门开展,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知识竞赛活动,或是以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表演开展第二课堂,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不仅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知识有所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更多的学生喜爱和了解壮族三声部民歌。

3.积极出版壮族三声部民歌教材

发展有民族特色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对壮族人民来说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挖掘,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不断地走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因此,要想更好地在中小学发展壮族三声部民歌,需要开发一套有关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教材。在歌曲选择方面,要以遵循审美为核心,选择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根据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进行筛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民歌、爱上民歌,这样就能够让中小学生更加喜爱乡土文化,使其更好地在中小学课堂上传承下去、发展下去、弘扬下去。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价值,尤其是类似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非遗文化,应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广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音乐文化,但是现阶段并没有被很好地传承,了解、认知和演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将壮族三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利用好学校这一平台,积极探索可行性策略,为壮族三声部民歌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壮族第二课堂民族音乐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第二课堂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