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实践力视域下藏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2-03-17魏彩平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国藏族情怀

魏彩平(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开办的西藏班,旨在通过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援藏”,为西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让家国情怀在藏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是我校西藏班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于我校的藏族学生来说,远离家乡求学,与家庭、社会交流有限,家国情怀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尤其要深入挖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作用。初中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别是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下册中,讲述的是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蕴含着浓厚的家国知识,对藏族学生而言是非常合适的教育资源。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挖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之扎根于学生内心。

如何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来实现家国情怀的渗透与培养呢?地理实践力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能力行动和意志品质,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通过地理实践力的提升,能促使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为性格品质,外化为行为担当。下面,笔者以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公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在地理教学中培育藏族学生家国情怀,提升藏族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找准内容融合点,在情感共鸣中生成家国情怀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主要讲述的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之一的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影响下的当地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四川省西部、云南省和甘肃省的一小部分,所以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藏族学生家乡的地理知识,是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而且他们正在外地求学,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有关家乡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产生乡情,进而对家乡产生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促进情感升华。

二、联系生活热点,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家国情怀

笔者开设这节公开课时正值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发展成就的“中国24小时·地方篇”系列微视频正在热播。抓住这一契机,笔者以“地理眼看家乡”为主题,以《西藏24小时》微视频作为整节课的教学情境及主线展开教学。在新课引入环节,笔者播放了微视频,让藏族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家乡在经济、人文、生态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风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对家乡取得的成就获得自豪感、认同感后,笔者设置了走进西藏、西藏自然篇、西藏人文篇三个问题探究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和微视频截图,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介绍并分析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特征,从地理视角深度解读家乡,探究解决家乡环境问题的办法,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随后,笔者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背景,提出问题:家乡美好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较容易得出家乡的建设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有利政策的结论。

本节课教学结合教材知识点,以学生熟悉的、具体的时政热点、生活实例作为教学支架,符合学生的探索预期,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家乡的美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升华与强化。由此,家国情怀教育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也在活动过程中得以提升。

三、拓展教学资源,在体验活动中升华家国情怀

1.以竞赛促激情

笔者针对藏族学生的学情特点,开展了“图说西藏——家乡知多少”红旗争夺赛活动,即教师通过课件分别展示《西藏24小时》中有关西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截图,学生根据学案中设置的有关西藏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传统民居、服饰、美食等12道题目,通过“争夺红旗”获得答题权进行解答。通过竞赛活动,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情绪高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不仅牢固掌握了有关家乡的地理知识,而且对家乡、祖国的情感体验也更加深刻。

2.以活动促升华

笔者在进行有关西藏农牧业生产、生活的教学时,分别设计了两个地理实践力活动。活动1:两名学生用自制“切玛”表演藏族传统拜年仪式;活动2:一名学生展示传统藏袍的穿法。活动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切玛”礼仪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藏袍的设计是受气候影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增强了对乡土文化发展脉络和变迁的了解,并与当下生产、生活形成对比,让家国情怀从“理念的高空”走向“实践的田野”,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里,实现了从体验认同到思想认同的升华,促进了藏族学生从内心深处自发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而牢固树立家国情怀,践行社会责任。

3.以练习促强化

笔者结合《西藏24小时》中芒康盐井古盐田和阿里暗夜公园的信息,设计了“芒康发展手工晒盐的有利气候条件”和“分析阿里发展暗夜旅游的优势”两道练习题。要完成习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经验,而这正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解题过程中,藏族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再一次被唤醒并得到强化,初步树立了建设家乡的意识。

四、创新作业形式,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家国情怀

在作业布置环节,笔者结合我校“汉藏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设计了一项作业:制作一张邀请函,邀请你的汉族对子到家乡做客,并附上行程攻略(不少于500字,包括家乡的介绍、路线及注意事项)。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家国情怀最终的落脚点是“建设家乡,报效祖国”。通过作业设计,其一,让学生借此宣传家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将家国情怀从态度转化为行动;其二,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五、结束语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课堂阵地作用,以区域知识为着力点,以情境教学为切入点,实现教学与家国情怀的高度契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将家国情怀内化为学生稳定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宽教育资源,立足藏族学生的学情,回归实践,开展如研学旅行、“地理眼看家乡”摄影展、地理调查、课前三分钟地理故事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将家国情怀外化而成“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行动。

猜你喜欢

家国藏族情怀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家国两相依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