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的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17左娟胡红娟张瀚陈双琴
左娟,胡红娟,张瀚,陈双琴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衡阳)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部分高校开设了护理专业,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其中,《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必须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内科护理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学》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境,容易出现目标不清晰和动力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综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应该在明确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更加牢固的掌握《内科护理学》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 在校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的学习现状
(一) 学习兴趣较低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是目前在校本科护生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中的兴致不高,看到《内科护理学》中的内容就感到厌烦,导致整体学习水平提升十分缓慢,无法达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尤其是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瞬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没有认识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不够明显。尤其是《内科护理学》中的内容较多而且存在较大难度,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境,缺乏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对本学科的兴趣下降,无法实现高效化学习的目标。在200名学生的调查当中,其中34人对于本学科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兴趣较低。
(二) 合作意识不高
由于护士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与医生、同事协同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因此在新时期教学改革工作中对于在校本科护生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共同处理问题的过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1]。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校本科护生在学习《内科护理学》时的合作意识相对较低,遇到问题后没有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最终对学习成效造成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一个人的独处,在学习中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往往存在“闭门造车”的情况。在200名学生的调查工作当中,有30名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合作意识,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
(三)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经历了高考的压力后,进入到大学中开始放飞自我,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依靠教师的督促才能勉强完成《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任务,没有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学习效率较低。进入到大学后,很多学生失去了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对于《内科护理学》新课内容的了解程度不足,课堂学习十分吃力,特别是课时较短,如果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则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导致学习水平持续下降。在200名学生的调查工作当中,有63名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只为了拿毕业证,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督促。
(四) 存在倦怠情绪
倦怠情绪也是当前在校本科护生在学习《内科护理学》时经常出现的状态,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是机械化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存在严重的随波逐流的情况。对于未来的信心不足,不了解自身的发展规划,因此在学习中目标不够清晰,努力的方向不明确。面对大学中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在学习中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学习《内科护理学》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学习态度十分散漫[2]。在200名学生的调查工作当中,有89名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无急迫感,存在倦怠情绪,在学习中的动力不足。
二 在校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影响因素
(一) 社会因素
社会对于护理专业认知程度较低,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认为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出路”,因此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不良之风也逐渐兴趣,尤其是“读书无用”理论甚嚣尘上,部分学生受到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认为只有钱财才是万能的,对于自身专业及护理行业的看法存在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还有很多人认为职业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只能去医院照顾患者,对于社会的贡献价值不高。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会接触到这样的思潮,导致在学习中丧失前进的动力。在200名学生的调查工作当中,有112名学生认为自己容易受到社会看法的影响,在专业学习中失去动力。
(二)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很多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学习状况的关注度较低,溺爱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和专制型教养方式十分常见,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内科护理学》学习中出现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一旦离开家庭则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家长和教师、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不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三) 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也是导致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实际需求,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聊,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化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不强,难以将自己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问题逐渐显现[3]。同时,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不高,没有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及时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导致教学工作的灵活度下降。
(四) 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也会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后突出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因此在学习中出现懒散的情况,课堂学习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甚至玩手机、睡觉等,学习效率较低。上了大学后,外界的诱惑也在增多,尤其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当中,对于《内科护理学》的学习任务置之不理,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 在校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 转变思想观念
学校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内科护理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学生积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逐步提高实践技能,成长为一个综合型护理人才,为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该提高对《内科护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引导教师和专家学者等公共优化课程内容,促进教材内容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及动力,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4]。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认识到每一个行业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肯定自身的专业价值。尤其是部分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并没有优先选择护理专业,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学生开展思想工作,使其在当前境况下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断提高前进的动力。
(二) 划分合作小组
由于《内科护理学》中的内容较多而且涉及较多的实践操作项目,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为将来就业工作奠定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等等,确保整个小组的互补性,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同时,要委派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督促学生完成《内科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逐渐消除思想懈怠的状况。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体现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积极投入到高效化的学习当中,为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不断努力。
(三) 开展问题引导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元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同时,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对《内科护理学》课程及护理专业的看法,提高专业认同感,使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始终保持充足的动力,成长为一个综合型人才[6]。为此,应该在课堂中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避免出现自我放弃的状况。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做好《内科护理学》课程模块的梳理工作,促进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带领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参与实践活动打下基础[7]。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避免难度过大而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通过科学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长效学习动力。
(四) 创设教学情境
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满足高效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处理问题[8]。尤其是《内科护理学》中的很多内容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较大困难。而通过情境引导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内容,在实践应用中更加灵活多变。教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运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及事例分析《内科护理学》中的专业内容,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认识到本课程知识的具体用途,坚定学生前进的信念[9]。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丰富的案例消除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学》时的陌生感,感受到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途径。此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图片、视频的引导下加深记忆与理解,带来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在情境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使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游戏情境也是教学情境的一种常见形式,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当中,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玩手机、睡觉等状况。
(五) 引入先进技术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实践工作中的融合应用,是当前《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当前在校本科护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0]。为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各项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技巧,加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在《内科护理学》学习中的自由度,赢得学生的认可与支持。明确线上线下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侧重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密切衔接,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中获取学习资源,解决传统课堂学习中的困惑[11]。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弥补《内科护理学》教材中的不足,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展学习的边界。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了线上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参与积极性等,在评价过程中获得多元化的参考依据。在评价活动中应该以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12]。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更具可视化的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在评价中更加客观和全面。
(六) 培养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大学课程和高中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要求较高,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微课模式引入到《内科护理学》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将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预习的方式掌握大致的学习内容及思路,以便在课堂中与教师形成密切互动与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课堂的活跃性[13]。在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师要适当缩短自己讲解的时间,而是要鼓励学生针对《内科护理学》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自主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学习的困境。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交流互动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监督与指导[14]。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交软件的依赖程度较高,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构建互动机制,鼓励学生上传优质学习资源,通过微信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内科护理学》学习的灵活性。在课后复习阶段,及时将学习任务上传到微信平台当中,使学生在课后实践活动中达成相关学习目标。
(七) 促进家校合作
在校本科护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不仅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更要与家庭教育实现密切协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学生进入到正确的发展轨道当中[15]。为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孩子学习状况的关注度,使其对本专业及《内科护理学》课程树立正确的认知,避免出现随波逐流和思想懈怠的状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包括了亲子关系、父母职业等,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使学生在《内科护理学》学习过程中树立明确的目标[16]。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微信、QQ等途径与学生家长交流互动,将学生的在校学习状况反映给家长,在共同合作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解决《内科护理学》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 结语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校本科护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才能在未来护理岗位工作中展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习兴趣较低、合作意识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和存在倦怠情绪等,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学生在《内科护理学》学习中的效率不高,无法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为此,应该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划分合作小组、开展问题引导、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先进技术、培养自学能力和促进家校合作等途径,逐步改善在校本科护生的学习状态,构建高效化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