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育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2022-03-17付莎莎

关键词:雨燕责任感美的

付莎莎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北京 100010)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小学校园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小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及长辈对他们的宠溺和引导等,让一部分小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怕苦畏难的心理状态。而校园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为此,我们侧重于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做事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等方面的责任感。单纯的说教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影响不大,但欣赏美、热爱美、追求美是学生最原始、最本能的反映和心理需求。王国维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提并论,强调美育独特作用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2]朱光潜说:“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3]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追求人性之美、人心之美、精神之美,是美育的根本追求和最高境界[4]。

2 研究目的

1)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有效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之美的能力,产生保护生命的责任感,体验创造的乐趣,珍惜有限的资源。2) 通过社团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珍爱资源创造美,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真实生活。3) 通过实际行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 实施措施

3.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陶冶美的情操

3.1.1 欣赏生命之美,产生保护生命的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我们竭力使那种要珍惜和爱护美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贯穿于他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的创造、社会活动、道德审美态度、友谊和爱情。”作为科学教师,应用心的捕捉时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例如:在“生命领域的植物”教学中,笔者会带学生亲手种下一颗种子,观察它是如何生根,如何发芽,叶片的形状,茎的状态,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学生们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了生命的变化,感受到了生命之美,了解了植物的一生。学生们会因为植物长出第一片叶子而欣喜,想尽各种词语来描述新生叶片的可爱;也因为第一朵花落而难过,不知道为什么有的花落后没有果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知道雌蕊雄蕊的作用,探究植物授粉的方式,掌握缺乏自然条件时的人工授粉方法,体会授粉后生长出第一颗果实的欢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植物的美,同时也体会到了对植物的责任:在茎长高后要想办法给它搭支架,在叶子发黄时寻找生长不良的原因。学生们在种植过程中体会到呵护一个生命的感觉,了解生命的美与脆弱,慢慢地形成对生命的责任感,也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

3.1.2 欣赏自然之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罗丹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观察美的眼睛。”[5]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需要仔细观察,观察与表达也是科学的基本素养之一。

在学习《云和雨》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用PPT介绍云的形状,会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天上的云,让学生拍摄云,描述云,到课上展示。上课后,笔者会带学生到操场观察天上的云的形态,感受云的变幻莫测。让学生们画画天空中的云像什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再根据学生拍摄的云,引导他们将观察到的云分组。通过制作云的实验,帮助他们了解云的成因及云和雨的关系。在课上,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知识外化为语言。通过情景剧让学生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我是积雨云,看我像不像一颗黑的花椰菜,我可以呼风唤雨,形成大暴雨!遇到我你就要小心啦!”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的感受力。

3.1.3 欣赏行为之美,发现资源的珍贵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究热情,他们乐于参加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活动。如何将美的教育与探究活动联系起来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通过节约用水实验探究,学生发现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会滴20mL水,计算出1小时大概会流出两瓶农夫山泉的量,1天是2箱,1年是730箱。当730箱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学生们都被震惊了。原来,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水滴累积起来会有这么多。在了解历史后,学生们知道了北京曾是河湖纵横、清泉四溢,禽鸟翔集的城市,这也是当初选择在北京建都的原因,这是学生们没有见过的北京。现在北京为什么变了样?学生们继续调查北京现状的原因:因为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巨大的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导致北京市变成了极度缺水的城市。在了解到北京水位线的下降对野生动植物产生了巨大影响后,学生们珍爱生命的心被唤醒了。学生们感受到了节约水资源的迫切性,自发的在生活中寻找节约水的方法,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节水小妙招。笔者还通过设计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合适的课题,学生们会自己搜集资料,探索原因,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也要注意将课本上的内容视觉化、体验化,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知道浪费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节约行为会带来美的变化。

3.2 通过社团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珍爱资源创造美

3.2.1 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球与环境社团活动机会,设计有趣的“垃圾,想说爱你不容易”实践活动:比如进行了垃圾分类活动,1个月不用一次性物品挑战,厨余垃圾沤肥,可回收垃圾收集,奶盒造纸活动,变废为宝义卖捐助贫困学生等。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行为的改变可以减少白色垃圾的数量,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垃圾在经过分类、回收后不仅环境整洁了变美了,还多了很多可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减少了开采,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让自己成为生态美的守护者。学生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真正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知道了在源头解决垃圾的必要性,还用自己义卖所得购买精美的文具,将爱与关心传递到贫困学生心中,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3.2.2 以科技比赛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科技比赛,提升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但很多比赛内容或者和生活关联性不大,或者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结合社会责任感内容,我们策划了“环保建言献策”比赛,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不环保不文明的现象,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如何改变现状?

有的同学提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建议:霉蛀不能食用的豆类、花生米和瓜子可以煮烂密封发酵成含氮酵素。将干瘪的大蒜或发芽的土豆培植在废弃快递的泡沫箱子的花土里,既解决了泡沫箱污染环境,又解决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有的同学发现电子产品丢弃会造成大量污染和垃圾,建议把垃圾分类中的电子产品再细化,为更合理的回收利用电子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疫情期间遗弃猫狗的现象,同学们建议在学校成立“保护动物志愿者”队伍,用网络和街头宣传的方式呼吁人们救助野生动物和流浪猫狗。还有的同学发现书写时大量的纸被浪费,建议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设立环保小卫士,监督同学们将纸二次使用,制作成草稿本、家庭听写本……一份份建议让我们看到学生利用科学的调查、体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改变日常行为参与到保护环境、创建美丽和谐的绿色家园活动中。

4 学生的成长与改变

美育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提升人的素养,激励人的精神,滋润人的心灵。小学生在科学教学和社团实践活动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停留追求美、欣赏美,而更多地去守护美、培育美、创造美。

有的学生在假期中发现福建九阜溪自然保护区外的水生生物遭到毁灭性打击。通过实地考察和水质检测,发现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大规模拦溪养鸭超过了小溪的净化能力,导致水中大肠杆菌数量严重超标。他在联系环保部门之后,还因地制宜,探索出圈养竹叶堆肥法,将鸭粪变废为宝,从源头减少水污染。为了呼吁人们认识农村水污染问题,学生编歌谣、画海报,做视频,将整个探究过程记录了下来。学生在野外考察“追求美”的过程中,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回京后自发探究北京再生水系对水中生物的影响,成为了生态美的守护人。

有的学生发现小区里有很多废弃的枯树枝,既有安全隐患,又浪费资源,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利用方法。一次偶然的雨后漫步给了他们灵感:他们发现有的枯树枝上生长出了美丽的蘑菇。在科学课上,他们学习到蘑菇作为自然界的分解者可以加速枯树枝的自然循环,减少枯枝垃圾堆积。但北京只有雨后才能生长出蘑菇,仅仅靠天公作美是不够的。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咨询专家,学生探索出将树枝粉碎制作成基底培育食用菇,将枯枝变废为宝的方法。通过蘑菇种植专家的指导,三个学生经历了将枯树枝粉碎,按配比制成蘑菇基底,高温消毒,接种,培育蘑菇的实验过程,成功在废弃树枝做的基底上种出了美丽的榆黄菇。在收获榆黄菇后,三人还将菇渣发酵、肥料还田,实现了种植蘑菇的生态循环。

有的学生喜欢各种小动物,在听长辈讲北京雨燕的故事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雨燕长什么样?他们专门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雨燕塔观察雨燕,只发现了麻雀。雨燕去哪儿了呢?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咨询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专家,他们成功在日落前的协和医院旧址观测到雨燕。雨燕流畅的体型,高超的飞行本领,强大的食虫能力,让学生们深深地喜欢上了雨燕。雨燕为什么不像父母说的那么多?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发现北京雨燕数量的减少与古建筑的减少和现存古建筑的防雀网有关。学生们呼吁人们了解雨燕,给雨燕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并将寻找雨燕的过程拍摄成了纪录片:介绍了志愿者是如何定时定点观测统计雨燕数量,雨燕特点、习性及国际研究鸟类种群动态的方法——环志法,并在环志基地——颐和园廓如亭记录了雨燕的繁殖与生长。他们还分析了生态指示性物种雨燕数量和北京生态的关系,呼吁大家关注丝绸之路生态大使——北京雨燕。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观察用影像的形式“创造美”。

在科学课和社团实践活动后,学生浪费的行为减少了,能更加珍惜生命,爱护自然,同时也积极探索各种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们自发合作,相互帮助,学生行为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猜你喜欢

雨燕责任感美的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小雨燕减肥记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