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发展进程与基本经验*

2022-03-17杜金金张晓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

杜金金 张晓明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纵观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农民一贯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因而,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巩固并继续推进中国社会发展、谋划民族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石。梳理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发展规律,深刻解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基本经验,进而总结凝练形成系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对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发展进程

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演变进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党高度关注并尽心尽力开展的重点工作。鉴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面临的历史考验和解决的时代难题不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经历了一个从初步萌芽和逐步发展——鼎新革故和曲折徘徊——转型探索和深入推进——强化提升的演进过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初步萌芽和逐步发展阶段

“1921年至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时期”[1]。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壮大组织队伍、投身革命前线、追求独立解放的历史任务展开,具体分为初步萌芽和逐步发展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其一,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初步萌芽阶段(1921—1927)。1921至1927年,党诞生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围绕宣传马克思主义、壮大党团组织、发动工农群众、开展国民革命等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因此,本阶段的教育内容初步启发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斗争意识。1921年出版的《告中国的农民》是最早探讨农民发展的一篇文章。其后,中共二大在宣言中表明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2]76,但如何进一步教育农民进行发展并未做具体指示。中共三大在《农民问题决议案》中,指出“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3]408,510,突出强调在国民革命运动中,是否充分发动农民力量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共四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积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和政治的争斗”[3]610,突出强调革命斗争必须加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之后,在1925年至1927年三年时间里,毛泽东先后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指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可靠社会支柱。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优势所在,也看到了农民阶级发展的局限性,亦即自古以来中国农民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其具有的自私性、散漫性、无纪律性等,不仅严重影响农民群众革命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而且致使农民缺乏对知识、文化等精神诉求的关注和追求,同时,中国农民长期迫于压榨,安于现状,对世俗社会缺乏反抗和斗争精神,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鼓励农民对旧社会进行反抗,进而在主动寻求解放中翻身做主,就必须不断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并尽可能组织农民联合起来与封建、腐朽、落后、反动势力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

其二,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发展阶段(1927—1949)。1927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阶段。秋收起义在攻打湖南长沙大城市失败后,党迫不得已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蓄积力量,以谋划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斗争,进而以星火燎原之势打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力量也从早期的产业工人转移至广大的农民群众之中,从此,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农民阶级成分占比的党员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中的基础力量。但由于农民阶级提不出先进的科学理论,看不到革命发展的远大前途,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对农民进行思想改造的问题。

1927年,毛泽东领导在江西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突出明确党对军队的领导,同时也对农民阶级中的落后思想进行了改造。1929年初,毛泽东率领部队开创赣南、闽西根据地,红四军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各种错误思想在部队中悄然抬头,受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部队的革命武装斗争接连挫败。恰逢中共中央“九月来信”送至,信中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红四军两年多来建党、建军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加强红军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信中说‘只有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才可使之减少农民意识’”[4]。之后,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突出分析部队出现错误思想的根源以及致错的原因,强调我们要用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具体方法等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1934年初,毛泽东在中央苏维埃二大上,强调“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5]226。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不断启发农民革命觉悟,同时,苏维埃区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党组织建设也得以加强。

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阶段。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开辟农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得以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抗战,主动支援前线,我党出台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同时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是“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提高农民文化”[6]692。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各抗日根据地根据不同时期我党工作中心和主要任务的发展演变,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农民思想的教育内容。如在抗战初期,主要向人民宣传抗战意义,呼吁农民群众要积极支援抗战;在抗战中期,面对外来帝国主义的接续打击和国民党的间断性封锁,号召农民要积极生产自救,与部队患难与共;在抗战后期,组织农民乘胜追击,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总之,毛泽东突出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彻底胜利,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必须适时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1946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阶段。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国民党违背双方协商达成的共识,自此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站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巨大挑战,解决农民关注的土地问题和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扭转时局的重要关卡。在解放战争期间,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中共中央在1946年颁布了“五四指示”,在深入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中,帮助农民逐渐克服封建落后思想,极大地激发农民主动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的决心。1947年到1948年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急剧增加,为保证党员质量的纯正,我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以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农民思想素质,密切党群关系。总之,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净化党内发展环境,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助于为建立新政权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7):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鼎新革故和曲折徘徊阶段

1949年至1977年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初期探索的曲折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恢复国民经济、支援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等历史任务展开,具体分为鼎新革故、曲折徘徊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其一,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鼎新革故阶段(1949—1956)。1949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鼎新革故阶段,这一阶段我党带领人民群众在解决新中国成立前的遗留问题后,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时毛泽东又提出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7]1477。这是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深刻分析农民自身局限性以及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用的基础上做出的准确判断。

1950年6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时期,美国却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战火很快蔓延至东北边境。为捍卫我国国土安全,中央呼吁农民响应国家和党中央号召,积极赴朝参战,同时,国内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也在逐步向前推进。1950年10月,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消除反革命分子对国家政权的破坏,各级党组织纷纷采取多样化方式向人们宣传敌对分子的种种不良行径,进而激发并号召农民积极加入打倒反革命阵营的队伍。为解决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3年底,我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造,经过全国人民三年的艰苦努力,最终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总之,正是由于毛泽东围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适时以互助合作方式走集体化发展的道路,才顺利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二,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徘徊阶段(1956—1978)。1956至1978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徘徊阶段,这一阶段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党在八大提出的正确理论主张都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期探索时期,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的公之于世,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动荡,加之面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内人士对其缺乏深入认识,致使“左倾”错误在国内各领域蔓延,特别是我国将“阶级斗争”作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将其进一步扩大化。正是“共产党在‘继续革命’的逻辑指导下对农民进行‘嵌入式’教育和塑造,使其越来越脱离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和农民的实际利益需求,逐渐蒙上了主观主义的空想阴影、最终难免遭遇‘文化大革命’这一极端思想政治教育的后果”[8]。总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民公社是我党在探索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过程中的一种尝试,其运行模式为后来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价值。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探索和深入推进阶段

1978至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拨云见日、破浪前行,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拨乱反正、执政党承担使命和面临任务的转变、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历史任务展开,具体分为转型探索、深入推进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其一,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探索阶段(1978—1992)。1978至1992年,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任务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转大,其作为党中央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了运用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安徽小岗村以“包产到户”为特点的农村改革试点的成功,全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拉开序幕,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连接党中央和基层群众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时在农民群众中进行宣传、普及,极大提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主人翁意识,助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其后,随着我国各地区、各领域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解决人民温饱、带领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中心工作展开。总之,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时也推动农村地区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阶段(1992—2012)。1992至2012年,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时期是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复杂的发展形势,各种腐朽落后思潮不断滋生且以倍加的趋势在持续蔓延,因此,如何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指出必须用社会主义思想去占领农民群众的思想高地,并亲自撰写农业部出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的序言,着重指出新时期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充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服务。之后,党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为当时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极其关注“三农”问题,突出强调要重视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新型社会主义农民。2005年,胡锦涛着重“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9]1065。同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加快推动农村形势向好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局势以良好态势向前发展,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随社会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但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一度受阻,给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总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重重、环境复杂多变、任务异常艰巨。

4.进入新时代以来(2012之后):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提升阶段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继续将中国社会发展推向深入,进而开启“强起来”阶段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风险挑战考验等历史任务展开,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之进入强化提升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为了带领众多落后地区的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习总书记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0],并针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总体部署,为今后我国农村社会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8年,中共中央审议并印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11],旨在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2021年2月25日,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在“三农”问题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将农村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收、农民素质提升的“三农”问题与国家近期宏观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不断推进乡村治理向纵深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实践的历史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浩荡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农民力量始终是伴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基础力量,因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重点加强建设的一项工作。在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党累积了丰富且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振略落地生根的“不二法门”。

第一,紧跟国家形势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开展,保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从属性和服务性,其必须紧跟特定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形势,围绕党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实施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和基本准则,为此,我们应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之中,准确找准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定位,才能更好推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基础问题,“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个重点,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12]。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的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要任务展开,不断鼓励农民群众以极大的热诚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潮流,旨在引导亿万农民汇聚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第二,着眼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现实诉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灵魂”,同样也是我党开展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法宝,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时期,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都紧密围绕不同历史阶段我党要完成的特定社会任务以及伴随着各时期的土地革命而展开,这一改造农民思想的教育工作,不但提升了农民阶级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而且极大激发农民加入社会发展浪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在致力于解决农民温饱、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过程中,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破除阻碍农村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极大促进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从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开展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11]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的重要工作,进而培育新时代农民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巩固并推进中国减贫取得的显著成果,不断将中国社会基层治理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第三,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放在首位,建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层堡垒。首先,农村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1],也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单位,我们应不断强基固本,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保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组织,肩负着提升农民精神境界的圣神职责。其次,基层干部队伍是引领农民奔赴幸福生活的中坚力量,要狠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使其更好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健全基层干部引进、流动、奖励、晋升等机制,为“引凤筑巢”创设良好社会环境,坚定基层干部凭己之长、尽己所能在基层广阔天地倾情奉献的崇高追求。总之,基层干部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增强基层干部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使其在基层更好地部署和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四,必须将坚持党对农民外部教育和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相结合,增强农民主体意识,促进农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农民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支柱,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能动性,才能更好更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为此,我们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重心放在农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作为首要任务,进而鼓励新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中大有作为、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因此,在推进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我党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农业技能培训机构、政府相关培训课程等各方服务组织参与的合力作用,通过社会教育的方式,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将农业科技转化成果向农民普及,为农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本地乡村文明,吸收借鉴外来文明有益成果,进而占领农民思想高地,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农民自身发展诉求的转变,农民在顺应社会发展进程和满足自身成长所需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寻求并参与各种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在激发内生动力中,逐渐使自己发展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第五,将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式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相结合,是确保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三大法门。首先,用科学理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到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和根本要求。早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孜孜不倦的用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阶级斗争理论教育启发农民阶级的思想觉悟;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用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启发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服务;进入新时代,我党时刻高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常性组织农民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以及党中央重要文件精神,帮助农民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调动农民参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积极性。总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坚不可摧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次,用多样方式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党中央为将高深难懂的大政方针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理论,探索并采取了符合各阶段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党和国家以循循教导的方式启发农民逐步加入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建设政权的行动之中,总之,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是动员和激发农民主动参与并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有助于将党的理论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农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使农民积极投身社会发展洪流,进而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最后,要分层分类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农村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不同农民群众的成长环境、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等,分层分类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切忌搞一刀切。“一方面是针对处于分化与流动中的农民群体,兼顾不同农民群体在政治意识、现代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了解农民的真实诉求,形成有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是合理区分农民在不同心理层面上的需求,才能科学地制定农民教育策略,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9]。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农民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