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探究

2022-03-17马国英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六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

马国英(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六中学)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关键在于加强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整合。然而,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式来看,在挖掘传统文化内容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对于传统文化,教师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缺乏可行的方法作为支持,导致组织的一些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缺失文化教育的意义,形式化严重。其二,教师往往偏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则很少关注。教师忽略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导致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鉴于此种情况,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革新教学思路,实现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诱发和启迪

受传统语文教学思维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并未对学生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给予关注和重视,也很少将其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比较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为此,需要教师改变自身固有的学科教学思维,从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诱发和启迪入手进行授课。

例如,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学科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见贤思齐”“任重道远”等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并让学生在解释成语意思的过程中探寻其出处,随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其次,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和探究其中的一则内容,从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于《〈论语〉十二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最后,为了启迪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教师继续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的类别进行归类,并让学生从中选择几则将其做成标语,悬挂在班级的墙壁上作为警示用语,时刻影响和教育学生。经过教师的启迪和引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共鸣,并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建立起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引发了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二、深度研究教材,把握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语文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这篇课文时,在教学初期,教师利用课堂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尝试阅读课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直强调“柔”“弱”的一面,我们对其又该做出怎样的评价?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尝试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着重透过表面文字把握老子思想的深邃性和复杂性,结合老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层次把握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就本节课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具体的讨论活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重点对老子的“功成而弗居”的精神展开交流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得出: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虽然立了功,但是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同时,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鼓励学生结合老子思想的延伸含义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认为,老子认为不应该居功自傲;有的学生表示认同,认为有功劳也不应该炫耀,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让其他人对自己认可。教师赞赏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发现学生能够自主把握其中的内涵。

三、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文化情境,能够向学生展示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尝试利用粗读和细读的方式阅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小组内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进而学习和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墨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什么是兼爱,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儒家和墨家在思想上的差异。为了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对墨子的思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小组共同学习、研究所得的收获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先人的磅礴力量,在对先人产生崇敬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内驱力。

四、重视实践教育,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要想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形成的过程,多组织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例如,在教学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研读讨论活动。在研读讨论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尝试从“屈原为什么要作《离骚》?”“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叙述和议论的?”“怎样理解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推崇屈原?”等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通过阅读课文,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古至今,有哪些一直被继承和发扬下来的传统文化内容或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放纸鸢等,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切实推动高中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五、结束语

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探究,不仅让传统文化内容在新时代迸发新的活力,还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鉴于此,既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具体的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要加强学生实践方面的教育,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一些具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主要内容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