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中的路径探索
2022-03-17黄雨舟
黄雨舟
“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中的路径探索
黄雨舟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兵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许多教育理念,其中“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十分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熏陶。本文将阐述“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中的路径探索。
“教学做合一”;小学语文;立德树人;路径;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学科融合“立德树人”是有优势的,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世界认知的表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其成长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一、“教学做合一”以及“立德树人”的含义
陶行知先生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教育思想不仅融合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且依据我国教育的国情,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人民学习的教育指导理论和实践体系,并且教育理论本质上体现了教育的人民性、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践运用性。陶先生比较著名的教育思想有“一切生活皆课程”“教学做合一”等,其中“教学做合一”理念,就是指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学、做三者要实现统一。“教学做合一”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做”,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做中学、做中教”。
“立德树人”就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成为教学的重点。语文科目中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其中有古诗、古文等,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精神。并且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情感丰富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二、“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中的现状
(一)目标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教”,教材中有什么内容,教师就讲解什么内容,只重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品德素质的培养,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发展。面对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没有实际地“做”,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呈现比较枯燥的情况,并且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脱离了“做”,“教”也就显得索然无味。
(二)思想素质有待提升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容易忽视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再加上大部分家长也是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在这样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升缓慢。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缺失了相应的教育,将会造成学生对道德素质认知的偏颇。
(三)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学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意识也随之提升。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判断,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导致课堂的氛围比较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中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育契机
1.拓展迁移法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教师要学会从教材入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具有多种形式的精品文章,其中有蕴含着励志形象、英雄人物、自然风光等,各种美都在语文教材中。因此,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能够让学生发现内容之美和自然之美,从而能促进学生审美的提高,并且其中也有一些关于爱国题材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时,学生需要掌握生字,发挥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通过阅读能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造纸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其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四大发明的图片作为导入,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引出今天教学的主题。教师提前设计问题,拉近文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纸都有哪些类型,他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纸,并能说出用途。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纸的家族历史,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找到文中人们记录文字的过程,从龟甲、兽骨、青铜器到竹片等,明白文章是按照时间介绍了纸张的发明过程。学习完文章,学生可以了解造纸术的由来和发展。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拓展题:了解四大发明的发展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其吸收丰富的资料,拓宽自己的眼界,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拓展题的出现,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从对造纸术的了解转变为对四大发明的掌握,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的伟大,提高对祖国的热爱。
2.细化任务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读出文中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文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从文章的细节入手,设计教学任务时要系统化和具体化,既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又要确保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能根据字典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并且可以掌握文中的中心思想,感受到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负责的高尚品质。教师可以利用白求恩救治病人的视频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了解到文章的写作背景,方便其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句子。然后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寻找课后问题的答案,找到“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在第几自然段中、白求恩一共说过几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读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体现了白求恩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敬佩。学生从文中对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述,能够深刻地理解文中的主旨,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丰富教学环节,把控熏陶力度
1.情感激励法
作文是一个学生思想的体现,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会掺杂一些个人的情感。教师在确定作文题目和方向时,要选择积极向上的,不能含有消极的情绪,从而能更好地洞悉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是拉近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与学生情感相通,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控熏陶的力度,利用合适的情感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写作中,如果学生出现消极的立意,教师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指导,与学生沟通交流,消除学生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和意识。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习作部分“续写故事”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能预测后续发生的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续写的故事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谈话作为导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生日都是怎么过的,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再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相互讨论和提醒,完善续写的内容。然后由教师进行批改。教师对于是消极结局的文章要进行批注,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能进入到最佳的写作状态,促进学生精神与生活态度的升华。情感激励需要教师能够以知识广博启智,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是将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从而能更好地将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和发扬。典型教育法与传统的说教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借助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明白文中表达的情感,落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随着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方式,语文教学的效率会有所提升。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与成语故事相关的事件。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谈话作为导入:“李白的诗你都知道哪些,谁能背诵出来?”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然后带领学生学习李白的文言文《铁杵成针》。学生可以先自行阅读,初步理解文言文。教师再领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然后再进行细致地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铁杵磨成针”告诉人们:做事情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能成功。当学生对文章的含义有所理解和掌握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出现的“铁杵成针”的例子。如,坚持积累优美的词句,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可以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途,培养学生拥有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三)注重师生交流,把准思想脉搏
1.择机沟通法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味地教,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动,积极地进行互动。由于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增加互动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的教学环节,还能在互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设计科学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过程时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加入互动的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敞开心扉,从而在互动环节中可以大胆地交流沟通,促使教学环节顺利进行。另外,聆听学生的建议是进行师生互动的前提。教师每天可以设定固定的沟通时间,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提高互动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这是一篇抒情的散文,文章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描写了秋天的颜色,还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以及动物过冬的情景。学生需要掌握文中描绘秋雨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概含义,再巧妙地设计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文章的前两段作者将秋雨形容成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第三段中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气味勾住?有哪些小动物听到秋雨吹起了小喇叭就知道冬天要来?除了青蛙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通过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秋雨的奇特,并且教师也能在回答问题互动中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课后,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学生的喜好融合到课堂中,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评价法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答案的准确性,还要综合分析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给予学生合理地评价和肯定。评价过程中不仅有师生评价,还要有生生评价,丰富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纠错中提升自信,并且要积极地探索“立德树人”的路径,促进其道德素养的提升。在评价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与创新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体现,将教育和训育结合在一起,也比较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的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精卫填海》的动画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总结文中的大概意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相互进行点评。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做合一”,学生也能提高接受他人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教学做合一”的高效课堂,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全面地了解。教师在课堂中负责教学引导,学生负责学习和领会,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要能掌握教学环节,注重师生沟通与评价,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 郑军玉.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有效利用部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13):4.
[2] 韦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5):35-37.
[3] 杨洪鹏,赵志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策略——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2020(11):18-21.
TM757.1,V1
A
1002-7661(2022)10-0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