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延伸策略的研究

2022-03-17郭芳芳甘肃省华亭市西郊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图形教材素养

郭芳芳(甘肃省华亭市西郊小学)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标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促使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1)数感。对数、数量及数量关系的认识与感悟,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2)符号意识。正确认识数学中出现的各类数学符号,并根据符号完成数学有关知识的学习。(3)空间观念。打破平面的限制,将教材中呈现出来的抽象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联系起来,实现彼此之间关系的有效转换。(4)几何直观。借助常见的图形展开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获得解题新思路,实现高效学习。(5)数据分析观念。无论是实际生活还是课堂学习,学生均会涉猎大量的数字,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数字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能力,为数学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6)运算能力。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只有学生正确、有效掌握运算方法,并能做到各类运算法则的熟练应用,才能完成教师安排的数学学习与计算任务。(7)推理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深度探索与掌握,并养成推理能力,针对一个知识点通过独立推理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探索思路,做到相关结论的发现与证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模型思想。学生要具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完成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解答,并在模型的帮助下,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延伸教学的实践

1.课堂联系生活,拓宽数学教学范围

教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借助生活常识解答数学问题,而在汇总、分析数学教材中列举的各类问题后,也可以发现其来源于生活。通常来说,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求在生活中汇总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然后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完成对各类简单数学问题的解答。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时,教师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一种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体的质量,并讲解彼此之间应该如何换算,即1 000 克= 1 千克。接着,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明买了1 000克苹果,可以表示为几千克?鼓励学生自由回答。完成初步学习后,教师采用单位与实物相配对的方式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克和千克,如一袋洗衣粉重1 _______,20 个苹果重5 000 _______。教师也可以给出图片,让学生自由搭配最适合的质量单位。所有题目都围绕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融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实现问题解答过程的简便性、清晰性,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理解问题时明确两个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缓解学生解答复杂问题的畏惧心理,促使其解题能力得到锻炼。

2.图形展示教学,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会涉及不同图形的学习,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这些几何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图形独有的特点。但是,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教师要使用极具直观性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支撑。尽管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但是未接触的知识会限制其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深度剖析与解读教学内容,将几何知识特点作为依据,实现对直观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实物演示等教学方式,将所准备的教学材料投放到课堂中,确保学生在多元化、直观性教学材料的支持下,正确理解与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并自发学习与图形特点有关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尽可能减少抽象理论的讲解,增加教学资源的投放、引导时长,促使学生生成对知识的表象认知。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时,教师先了解教材中提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明确教材中所列举的实物案例,长方体——纸巾盒,正方体——魔方,圆柱——保温杯,球——足球,然后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几何图形物品作为教学材料投放到课堂中。首先,与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初步认识各种图形的形状及所代表的实物。其次,学生针对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对应的图形给出答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教师也可以收集网络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根据教材中图形连线的问答形式巩固知识点。再次,鼓励学生找出不同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各图形的特点,教师纠正与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物体,并说出其图形,如粉笔盒——长方体,篮球——球。这种直观性的图形展示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直接性,确保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图形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现课堂有效延伸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实践活动,强化数学思维品质

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但是,教师往往采用“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形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较强的思维指导性,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课堂交互的覆盖面。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机会,以顺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增强学生思维的跳跃性,还能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刻认识并学习到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点。另外,学生的表现欲和胜负欲较为强烈,教师可以通过竞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完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为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情况,教师根据班级中的学生人数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各小组学生的数学能力相当,并为每个小组分发0 ~9 的数字卡片。相同的卡片需要有两张,由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加法和减法运算,要求每组学生在保证答案正确的前提下快速举起最终结果,而教师则需要记录各小组给出答案的先后顺序,并给予相应的分数。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定学生上台说出加法和减法运算式子,再由各小组学生给出对应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同样以抢答的方式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不允许同组成员提醒。竞赛结束后,教师要汇总各小组及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对于名次靠前的小组加以表扬,同时也要鼓励名次不理想的小组,避免其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竞赛活动的引领下,可以进一步增强课堂的灵动性,还能实现加法和减法相关概念的有效理解与巩固,并拉近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在相互探讨与交流中,准确、快速地解答问题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高度重视。而延伸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相契合,是教师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层次探析低年级数学课堂延伸教学方式、方法,加强专业性指导,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图形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