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征与实效性路径分析

2022-03-17陈曦艳

教育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人才

陈曦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在新的时代实行劳动教育,主要是利用劳动思想作为学生学习的思想,结合劳动技能知识进行培训,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劳动教育属于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之一,在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时,不但是高职院校对教育理念的补充,而且还是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方式。劳动教育能够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目前推进的重点内容。

一 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产劳动和人类的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政治和道德层面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源头便是生产劳动,劳动作为基础,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只有进行劳动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和劳动生产概念相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社会生产,对社会改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劳动教育包含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也是对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过程。它能够将人才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热爱劳动,实现成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发展的全面型人才。道德的培养是教育实行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中进行的重要内容。国家在推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中表示,对人才的道德培养和技能的培训是需要结合实现的,让思想的政治教育和相关技能进行深度的融合。在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利用课上课下对学生传递劳动的理论知识,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劳动的实践,学习技能的同时,养成了劳动精神,对道德树立起来,整体同学的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他们的意志以及精神修养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带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劳动与技能相融合的时代人才。

二、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 整体性特征

劳动教育内容是教育体系内容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性。整体性体现在劳动教育承接的任务,具有统一的性质,它全面地概括了整个过程,对整个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实现设计,对每一个阶段设立目标,并在学期和学年进行目标的设立,结合整体的课程,最后进行统一的规划,实现与每个细节过程相互连接,整体性的另一种理解是针对于教育的本身,教育本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劳动教育的学习是需要对观念的正确培养,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劳动精神和能力,进而形成习惯和良好的品质。因此,这些过程是互相连接的,学校将每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出作用,利用它们之间的连接,从而完成劳动教育。

(二) 协同性特征

教育的正确实施,从根本上来讲,是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合作来完成整体的学习,劳动教育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的特点是协同性,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劳动教育需要将学校的整体实行规范,要求每一科的老师和有关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严格要求,确保他们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去完成学习内容,整个劳动教育的体系是属于一个整体,除此之外,还应该将学校和学生的家庭连接起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他们一起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重担,通过共同的力量将劳动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提升劳动的素养,具有劳动的品质,在创造性的思维中提升劳动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成为和国家时代相符合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而奋斗[1]。

(三) 创造性特征

根据国家的意见要求,目前教育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符合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在科技发展方面和产业的换代过程中给实现工作的衔接,了解新时代的劳动形态,利用新兴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适应目前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将生产和教育紧密联合在一起。对原始的劳动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将科学精神融入到劳动教育理念中,发挥劳动教育中的创造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要求劳动教育任课老师发扬创新的教育思想,还要对事物具有调动能力,能够运用当前网络的新媒体方式,将教育内容结合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课程的学习,利用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可以自己进行创新型的设计,动手操作,并通过劳动获得良好的价值观。

三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时效性路径

(一) 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确定,制定规范教学的文件。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优化状态,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引入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将课程内容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高职院校需要将劳动教育位置加强,第一,学校应该对于劳动教育内容做好规划,设立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并做好相关教育的课时以及时间的安排,将劳动教育内容加入到学校开展的基础课程内容中,设立明确目标,坚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所实行课程的内容需要和当前发展中的企业生产息息相关,为学生带来实践型的活动,令学生从劳动实践过程中深刻了解到社会的服务性劳动。另外,在开设相关课程时,需要将劳动的精神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的培养劳动精神,课程与课程之间做好公共必修课和基础课程的界限,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实现劳动素养的培养。明确对学生传授的内容,针对劳动教育的历史进行讲解,分析劳动的本质和含义,最后带领学生研究出劳动意义的相关知识,对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劳动技能,使他们成为一个能够吃苦并且诚实的人才[2]。实行双创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搭建劳动教育与创新型创业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人才队伍。

(二) 课外校外进行劳动实践

在高职院校中会进行同学之间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职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实习实训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岗位现状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技能要求,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劳动教育的,所以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更加对教育内容有所帮助。高职院校要对实训教学进行设计,有效的和劳动教育相融合。除此之外,在社会实践方面,以及相关的志愿通过这样的融合思想,能够以实践的方式培育人才,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实践中强化自我,从而进行知识的提升,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实行的路径为,第一步,在学校的内外成立劳动实践的组织,了解校内的资源,并对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成立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组织,将校外的活动场所利用起来,建立成为综合方向发展的实践基地,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的基地。对劳动实践的过程进行创新形式的管理,通过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方法。建立起实践和服务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理念课程,课程内容确保创新形式,具有逻辑性,并且成立课程的评价体系。举个例子,通过“服务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教师针对家庭情况设立服务岗位,通过班级的团建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加入两项劳动,回家情况下进行清洁劳动,制作美食给家人,对家里设施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美化,进行家务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孝道文化,还能够对劳动的精神进行传承,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劳动获得技能,有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3]。

(三) 校园文化构建中强化劳动教育

学生的精神培养主要是依赖于校园的文化,因此,丰富校园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将劳动的价值观和劳动的精神引入到劳动文化中,从而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的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性,让劳动教育的相关思想带领学校的精神发展,通常学校用于传播精神的介质,主要通过校园的历史文化或者是校园的歌曲进行。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当中,可以借助校园的历史文化,挖掘出那些具有艰苦奋斗、顽强意志的人物,尽可能地用实际将历史还原,展现给学生,让老师和同学能够感受到劳动教育的真谛,校训是每一个学校通过历史文化总结出来的名言,对于劳动教育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校歌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带动人的情感,并且容易学习和传唱,充分地将劳动精神发扬,实现了劳动教育发展。另外劳动教育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或者是文化墙来进行传递,教育知识可以在学生和老师生活或者学习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可以选择图片或者剪辑成视频,将我国的劳动模范事迹进行编辑,让老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到劳动教育的内容,让这些静态的校园环境成为动态的传播教育内容,有效的影响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热爱,培养价值观的养成[4]。

(四) 培养劳动教育理念,改革职教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内容的改革时,不仅仅是需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还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大胆尝试创新型人才策略,重点推动劳动教育有关的课程内容的探究,以及对于劳动教育应用层面的开发,通过对劳动教育内容理论的不断学习,结合实践的引导,为高职院校培养出多方面应用型人才。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外的情况,对各种企业进行掌握,了解合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发展内容,通过校外企业的支持,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互相学习职业教育内容,做到知识共享。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补充,通过校内创新组织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模式的丰富。对于教育体系不断的改进,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实践性,并且能够将知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的,通过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让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促进学院对人才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成为实践性的人才,对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完善。

(五) 增强校企合作,培养新时代劳动型人才。

高职院校进行劳动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内部设立好教育的计划,同时也需要社会上的支持。高职院校应该与社会的企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对于劳动教育内容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社会上的众多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技术人才对于技能的学习,是在大学时期完成的。大学时期学习到的也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如果要培养专业的技能技术,高职院校还是需要介入与企业的合作,对人才实行培养。比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单位建立一些合作项目,在学校内建设实训的基地,实现与校企的有效沟通,创建进行实训的工作教室,有效的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并发挥优势,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共同去研究劳动教育改革的内容,紧跟新时代的发展,了解企业的真正需要,培养学生成为技能型的劳动人才。

(六) 掌握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布局和方向

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的设置时,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来的是时代精神的改变,高职院校改革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很多,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国家提出的战略布局也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专业的设置时,高职院校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社会的需要作为调整的依据。举个例子,最近几年里比较火热的一个话题,是关于高职院校设置的小龙虾专业,小龙虾专业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沿着烹饪行业进行发展,另一种是对于市场进行策划和营销,通过这两个方向对相关人才进行技能培养。这就说明了依照社会的需求,职业院校会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5]。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发展方向,因此职业院校也会设立很多实践的劳动机会,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去参与。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设置专业时,可以结合社会行业的发展需要,根据相关企业设立的岗位作为指导方向,划分专门的专业,再将一些部分细化为小专业,带动劳动教育体系的发展,为学生建立新的发展道路。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的含义深刻理解,建立以人才教育为主要核心的内容,依据目前教育发展的形式,对学生实行职业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职业技能型的人才,发挥劳动精神,成为国家人才的储备力量,充分利用劳动教育知识,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体系实现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人才
人才云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