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丝绸之路背景下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电商+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为例

2022-03-17冉嫒莉冯亚静黄新奥陈丽如

教育现代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日语跨境电商

冉嫒莉,冯亚静,黄新奥,陈丽如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在当前“数字丝绸之路”的倡议下, 中日贸易往来正在迅速升温, 其规模也呈逐年扩大趋势。新的经济形势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融合跨境电商寻求新发展。因此,我们以“电商+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为例,以杭州市日语专业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与访谈调查方式,探究在数字丝绸之路背景下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探讨的问题有三:第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当今时代为何急需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第二,以杭州市高校为例,剖析目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现状如何;第三,将视角放眼未来,为更好满足人才需求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应如何加强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该如何构建适合本土高校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致力于为各高校探索培养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提供新思路,促进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期为助推中日跨境贸易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 调研背景

我国高等院校“外语+第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1],历经长达四十多年的发展,高校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结果显示 “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关文献共2095篇;而检索“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关文献仅有203篇,且全面阐述相关培养模式的代表性文献较少。由此可见,目前国内“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相关的先行研究较为不足,对口资料库尚未完善,新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广大研究人员的构建与开发。

二 传统日语人才培养现状

(一) 传统高校日语教育模式

据统计,目前国内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有500余所[2],是世界日语教育大国。而在如此庞大的数量基础上,高校日语教育模式仍大多以基础教育为主,只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以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为主要授课目标,以考试为检测学习成果的主要形式。内容古板,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活动大多以听课式课堂活动为主,学生无法获得参与式学习体验,导致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对语言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

(二) 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现象,本次调查以80名杭州市日语专业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结合笔者本身为日语专业背景,调查出以下具体问题:

日语教学模式多以考试教育为主。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具体职业目标的学生仅占9.2%,而暂无目标的占90.8%。由此可知,高校学生多以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为目的,对于未来职业目标规划不清晰。据了解,大多数高校所配备的职业技能指导课程大多是对就业方向、就业职位、就业率等进行介绍,并无就业技能及就业思维的相关详细训练与指导。

日语教学课程单一、内容范围狭窄,且教学场景局限性大。目前国内日语教学课程设置一般为日语听说读写,翻译,日本概况等课程,且与传统教学方式一致,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模式为主,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动态参与课堂的环节,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及课堂知识输出效果较差。问卷调查显示,对学校课堂设置“不满意”的占总人数的57%,“一般”的占35.3%,“满意”的仅占7.7%。由此可见,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环境,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课堂设置也不甚满意。

高校学生缺乏“日语+第二技能”结合运用意识。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语言技能已不再是企业的绝对入场券,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却仍未意识到“第二技能”的重要性。根据问卷调查,有学习第二专业意愿的高校学生仅占总人数的35%,而暂无意愿的占总人数的65%。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数量差距呢?针对此问题我们采访了三位杭州师范大学日语专业的大三学生,根据访谈笔录我们得知,“日语+第二技能”并不是常见的字眼,大多数日语专业学生都以学好日语为唯一宗旨,对于本专业以外的内容感到遥远与陌生。由此可见,国内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重要性的宣传,以至于高校学生大多缺乏“第二技能”的学习意识。

三 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析

(一) 强化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强化复合型人才,即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强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培养“日语+电商”强化复合型人才是为日语专业大学生拓展发展能力的有力方向。

(二) 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日语人才培养多以语言教学为主,课程并不包括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部分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了其他学科选修课程,还有少数院校对非日语专业学生也开设了日语二外课程。例如,杭州师范大学为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大三学年设置了日语二外课程。通过对该专业大四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该专业学生尽管进行开设了日语课程,但由于课程量少导致无法深入学习提高日语水平。通过两个学期课程学习后,日语知识水平仅能达到日语能力等级考试(JLPT)N4级别标准。并且,只有少数学生将日语能够作为第二技能而提高就业竞争力,进而继续自主学习日语课程后参加并通过了日语能力考试N3级别的考试。但这仍然与大部分企业人才录用所要求的N1,N2级别能力具有一定差距。由此可知,国内高校虽正在尝试打破专业壁垒,但过程与效果似乎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国内多数高校并没有真正将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纳入教学体系,对于开设此类课程缺乏系统的概念与标准,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国内高校日语专业改革建设势在必行。

此外,问卷调查显示,有意向成为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学生占64.6%,成为研究型人才的占21.5%,暂无想法的占13.9%。其中具体意向专业排行前三的分别是:电子商务、法律与计算机专业。由此可见,对于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多数学生持肯定态度,且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电子商务也受到许多学生青睐。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学生,具备日语和电商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化复合型人才需求正在急速增加。

(三) 优势分析

时代背景广阔。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手段,是构成“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日本作为邻国,与我国贸易来往愈发密切,各方面交流逐渐加强扩大,大量日资企业入驻中国,国内日语专业学生迎来了大好机遇。另一方面,中日跨境贸易企业的增加也意味着竞争力的增加,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既精通日语又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开始登上社会舞台,备受日资企业及对日电商企业青睐。

社会市场需求大。通过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搜索“日语”关键词,所能搜索到的岗位除了教师、翻译等部分岗位外,基本上所有岗位都需要第二技能的支持,如电商、计算机、美术等。可知“日语+第二技能”强化复合型人才在招聘市场上需求大,且薪资水平相较日语传统岗位也颇具竞争力。据研究表明,日本企业重视的日语专业人才的日语能力的前三位依次是会话能力、听力能力以及口译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如金融、会计、计算机等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3]。由上述可见,对于企业而言,掌握“日语+第二技能”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是同类人才中的最佳选择。

四 以“日语+电商”为例的高校日语培养模式设计

(一) 跨专业联合教学模式

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课程设置,为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第二技能,必须设置相关专业的特色课程。以电商为例,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同时开设日语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所以通过实施跨专业联合教学,可以使日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日语专业下设置跨境电商基础、国际贸易、商务日语礼仪等专业性强的专选课程。然而,日语专业教师大多专攻日语语言文学方面研究,缺乏跨学科知识,难以开展相关课程教学,而跨专业联合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日语专业学生开设对日跨境电商特色课程,由电商专业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避免教学只停留于教授学生商务日语用语上,使学生能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知识,具备实操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电商知识和商务日语水平,使学生能够成为精通电商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同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出发点,可将日语课程列进本专业培养方案。据了解,目前我国多数对日电商企业在招聘时,虽然岗位对口的是电商相关专业毕业生,但日语往往会成为加分项,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企业网站运营或网店美工等岗位也多少需要日语技能完成业务。因此,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在本科阶段就具备一定的日语能力,就业时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竞争力。在跨境电商专业下设置二外日语、中日文化对比、日语商务会话等专业选修课程,由日语专业教师授课,充分利用日语专业及跨境电商两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分别从两个维度培养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

(二) 校企联合模式

校企联合是指高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在各种形式上进行人才、技术、资源等共享,这是现阶段各个高校普遍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以杭州高校为例,杭州是全国首批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层出不穷,阿里巴巴国际站、网易考拉海购等平台快速发展,这为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作为高校,应积极寻求与跨境电商企业、日资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合作。开展形式主要有:

企业为高校提供社会实践、见习及实习机会。站在高校的角度上,仅靠理论的传统教学在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是行不通的,而学生通过在跨境电商企业中参观、学习和实践,既能将电商基础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又能在实际操练中锻炼商务日语口语能力,这样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就形成了一个输入与输出的闭环,让学生的复合型能力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得到高效提升,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掌握复合型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第二技能意识;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为高校本科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赢得了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在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荒的招聘市场上,一批既精通日语又具备电商技能的高材生,无疑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雄厚力量。

企业派代表到高校开展临时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以及为高校跨境电商特色课程的设置提供意见。通过调查与线下访谈得知,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是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的校企合作学院,阿里巴巴集团部分高管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会定期到学校授课。企业高管与大部分从学校走进学校的教师不同,他们拼搏在电商工作的一线,能够分享更多实际案例与经验,也能使课堂更加有针对性、充满魅力,是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日语专业也可以效仿阿里巴巴商学院的做法,请电商企业高管为日语专业学生授课,到学校开办讲座,定期对日语专业的教师进行电商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水平,并为高校改善课程设置提供意见[4]。

(三) 中日联合办学模式

中日联合办学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一种,在数字化经济高速发展及全球化新形势下,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越来越多。以杭州高校为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项目有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垃大学合作举办的教育领导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目前中日联合办学的举办形式中可行性较高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中方与日方互相交换留学生,互认学分,进行“2+2”、“3+1”或“3+2”交换项目。中国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在本校学习日语基础课程,日语能力达到正常交流水平后,到日本合作高校的电商专业下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最终取得中日双方高校认定的双学位。这种办学体制不仅利于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还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及文化环境,能让学生体验日本的风俗文化、外贸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日后跨境电商工作打下基础,其获得的海外留学经历也能在就业市场上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中方与日方互派教师,进行双语授课。由日方派跨境电商专业教师来中方高校施教,通过日方教师的授课,中方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及深刻地了解到对日跨境电商的重点所在。中日双方教师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对强化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将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

五 结语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两国贸易进入崭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日语教育事业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传统日语教学虽已在初步探索与改革,但体系尚未完善,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培养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由之路。因此,为培养多方位发展的日语强化复合型人才,高校应敢于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跨专业联合、校企联合、中日联合等模式,丰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也为中日贸易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日语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