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例

2022-03-17王梦婷

教育现代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双一流学分

王梦婷

(苏州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江苏 苏州)

一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017年9月21日,我国教育部联合我国财政部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起发布了一份在我国教育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文件,文件的标题为《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在这份文件通知中,首次正式公布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名单,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笔者工作的单位苏州大学正式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建设在世界上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学以及一流水平的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且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一个重要发展起点。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1995年11月启动的“211工程”和1998年5月实施的“985工程”后的又一个国家重要战略,是我国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有力支柱。同时,从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层面来讲,双一流建设刻不容缓[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已经突破300万,达到313.9万人次[2],而10年前的2010年研究生在校人数为153.8万,仅为2020年的一半不到[3]。我国建国初期研究生人生仅为629人。以苏州大学为例,目前在学全日制本科生27650人,硕士生14469人,博士生4936人,研究生在学人数占比已经达到了40%以上,同时研究生在学人数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精神要求,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创新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其中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属于研究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研究生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取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基本保障,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起到了基础性的重要作用[5-6]。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的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对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充分思考及探索很有必要,这对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尤其在研究生学科和人才的“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以及实践指导意义。

二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对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科技创新、高校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其中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我们从立德树人出发,凝聚锐意改革的新思想,将“双一流”建设落到实处。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句话,也就是“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句话用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在于: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实践越多,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质和目标的认识就越深刻;随着认识逐渐变得深刻,则越能指引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的稳步有序发展。在进行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只有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规律,遇难而上,遇到难题解决难题,才能站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才能真正把握住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中,研究生的课程是研究生教育最直接、最明确的重要载体,课程学习可以看出是实现研究生重要培养目标的关键奠基石。因此,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一般而言,研究生课程设置是相关学科本科课程的延伸和拓展。然而,受研究生不断扩招的加速和我国在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发展领域的高速发展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生课程在课程设置的结构、课程的内容、上课的形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为首要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理念的保守陈旧。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不再只单纯关注数量的变化,而更多地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然而,在改革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是研究生培养方式及教育理念的转化。原有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在教育体系中根深蒂固,并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乃至主导地位。这对高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带来了阻碍,从而导致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很难渗透到研究生专业课程教育中。

此外,在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受跨生源地、跨专业考研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存在研究生专业基础背景差距的问题,从而导致部分研究生课程存在本科化趋向。即在研究生课程学习过程中未能体现出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差距,不能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使得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给研究生后续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带来了不利影响。其次,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的增加,研究生课程设置未能明确区分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课程及培养方案,从而导致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同质化严重,背离了我国专业型研究生设置的初衷。另外,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前瞻性考虑不足,导致缺乏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前沿学科的课程设置。

另一方面,在课程授课内容方面,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同一个学科专业中的研究生由不同本科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因此,每门研究生课程授课对象的专业基础和学科背景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研究生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出及时调整,使得研究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此外,在研究生课程授课的教材方面,尤其是理科相关专业教材方面,授课教材往往来自外文经典书籍的翻译,因此无法切实结合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授课目标和授课内容,导致研究生无法抓住课程授课要点。此外,我国研究生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对立德树人的内涵不够明确,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够将我国国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研究生课程授课内容有机融为一体[7-8]。

最后,在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部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研究生授课老师未能区分出本科生授课形式和研究生授课形式之间的差别,未能因材施教,未能充分地调动研究生的创新和创造主观能动力。此外,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开展的科学研究结合不够密切的问题,研究生难以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科学研究这一实践相结合。

三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认清研究生课程教学特点,通过笔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本科生课程不同,主要强调研究性,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尽快完成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实践的过渡。授课教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研究生能够形成清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图像,用探索的心态去对待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尽量进入科学研究的阶段。此外,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不同,应当更加注重课程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授课教师应该采用“课堂反转”“课堂提问”等新型的授课方式,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关系转变为多向关系,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课堂参与度。

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研究生能够领悟研究方法以及理清研究思路,将理论融会贯通到实践中,将课堂所学知识作为今后科学工作的指导。因此,要求高等学校研究生授课教师能够从原理出发,为学生们讲解现象背后的原理,发现现象的过程,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结论。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可以采用分组汇报、讨论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充分调研文献,让另一部分同学走上讲台进行口头汇报,教师参与点评与讨论,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真理。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应该采用“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调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在科研与实践中能够对理论知识灵活利用,举一反三,而不是生搬硬套。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强调研究生对科学实践原理的掌握程度,强调研究生对科研实践独立自主能力,能够根据实践灵活调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此外,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研究生的思维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因此知识传授的渠道比较单一。迫切需要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新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可以采用板书、多媒体等形式呈现给研究生,还可以采用科技论文、实验数据、网络视频等互联网资源的形式呈现给研究生。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课堂教授和课后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让研究生能够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深度学习。此外,还应当探索高效率的线上授课和交流模式,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开展研究生课程学习,能够进行有效学习,融会贯通,并将课程学习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保持持续有效的学习效果[9]。

四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创建于1928年,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分别为28人和 42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为69人。学科拥有包括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等6个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其中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涵盖了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组合数学、复分析与泛函分析、几何与拓扑等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近年来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杰青项目、优青项目、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数学学科获评为B+类学科。学院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46名、博士研究生46名。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2021年学院新制定的培养方案表明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数学研究人才。要求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热爱科学研究。

学院在培养和考核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采用课程教学以及自主科研、论文研究等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自主科研、文献阅读以及论文研究工作,系统地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同时培养研究生学会分析具体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采用任课老师授课、指导老师个别指导、指导老师集中指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要求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如果需要申请硕士学位,那么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总学分不得少于28个学分,其中包括了9个学分的公共课程学习,还包括了不少于12个学分的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学习。学院同时还要求学位选修课不应该少于4个学分,必修环节的学习不少于3个学分。公开招考、申请考核类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应当不能少于二十个学分,其中包括了7个学位公共课的学分,不少于4个学位核心课的学分,还有不少于4个学位选修课程的学习。学院要求不少于5个必修环节课程的学习。直博生(即硕士期间即算为博士学习阶段)、硕博连读生、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申请博士学位总学分不得少于35个学分,其中包括了10个学位公共课程的学分,包括了不少于14个学位核心课程的学分以及不少于6个学位选修课程的学分,学院同时要求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申请博士学位必修环节不少于5个学分。对于国际留学生,公共课不少于6个学分,其中汉语4学分,中国概况2学分。其它学分和国内研究生一致。

根据苏州大学2020年第22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研究生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研究生的价值引领和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要求。每一门研究生课程均应由一位资历较深的研究生导师担任课程负责人。首次明确了课程负责人的主要职责:首先是要负责选拔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并且具有比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优秀教师担任研究生任课教师;其次是负责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组织任课教师讨论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三是负责制定课程的考核办法、组织任课教师进行命题和阅卷,负责将成绩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学院规定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应从教学以及科研经历都比较丰富的且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或者相当技术职称人员中选聘。对于少数教学效果特别好、科研能力特别强的,并且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也可以担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任课老师。而对于研究生反映的那些教学水平较低、能力不足、质量不高并且没有明显改进或教学管理不负责任的任课教师,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停止其担任任课教师。规定任课教师必须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要求进行教学。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基础性、前沿性等多方面的结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性教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研究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为了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高质量考核,学院明确了研究生课程考核和评定的具体方案。方案规定研究生学习的所有课程都必须进行具体考核。根据课程形式及教学情况,考核形式可以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是指以开卷或闭卷的形式,在教室集中进行且配备监考老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查是指采用撰写论文、撰写调研报告、课程结束演讲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考核。同时学院规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须采用第一种考核方式,即考试方式;对于非学位课程和培养方案中课程外的必修环节可采用考查方式。每门课程总成绩评定时应综合考虑研究生的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的按时提交和完成质量、调研报告和期中、期末考试或考查成绩等因素。

为了让研究生能够尽快适应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院还在暑期开展了研究生新生暑期课程,着重讲解本科到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衔接性课程。此外在研究生开学之后,学院还组织开展研究生新生入学考试,着重测试研究生在衔接性课程的学习效果。根据研究生新生入学考试结果,学院制定相应反馈机制,动态调整研究生课程授课内容,更加人性化地安排课程和知识点,让研究生能够尽快适应研究生课程学习,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经过学院相应政策的制定以及合理实施,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改进,经过教师和学生反馈,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

五 结语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充分思考及探索很有必要,这对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尤其是研究生学科和人才的高水平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双一流”建设对高等学校研究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求我们从立德树人出发,凝聚锐意改革的新思想,将“双一流”建设落到实处。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并且德智体都能够全面发展的数学学科相关的研究、学术、教学、科研人才为首要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衔接性课程开展等方式,积极探索在苏州大学实施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历史背景下高等学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举措,有利于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柱!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双一流学分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学分美食
合宪性解释在民事法律中的应用及其规则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