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施路径探索
——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

2022-03-17马瑛琪吴鑫育

教育现代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马瑛琪,吴鑫育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加剧、金融产品创新的加快以及金融科技手段的运用,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扩散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管理,核心就是需要培养众多具备高水平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1],同时,金融从业人员因为违法违规等引起的风险事件频发,更进一步凸显了培养一支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性。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而《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学、投资学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介绍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策略,理解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类型,掌握金融风险度量的方法,并结合实务案例构建系统的风险管理知识体系,非常直观地体现了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该课程为切入点,深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内涵,进而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实现立德树人。

一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建设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等精神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目的[2]。思政建设要紧密围绕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优化课程思政供给。因此,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建设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从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两个层面因势利导地进行开展。

一方面,隐性教育具有柔性缓进的特点[3],突出将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基因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真正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4]。要实现这种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以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和案例为切入点,将理论融入案例,用案例讲清道理,通过还原案例的原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案例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向学生传递其所蕴含的思政理念,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另一方面,由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与金融人才职业道德规范联系最为紧密,在细化隐性教育的同时,还要强化显性教育[5-6]。通过微视频、实地参观、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职业道德操守的重要性和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严重后果。因此,《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将“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与“掷地有声”的显性教育相结合,实现育人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7]。

二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提取

《金融风险管理》具有先修知识多、量化程度高、应用性强等特点[8-9],在课程思政元素提取时,应运用整合思维案例教学法,讲授历史上由于金融从业人员未遵守行业规范、违反职业操守等个人行为直接造成的大型金融机构濒临破产甚至倒闭的案例和金融危机案例,可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结合本课程的章节知识点,具体设计如下:

(一) 金融风险识别与管理方面的思政元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首,强调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金融活动又时刻伴随着随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近年来,我国采取的相关方针政策,是金融监管机构给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0-11]。通过引入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荣膺亚太地区“风险管理技术成就奖”、上海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助推风险管理转型升级等成功案例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解构中国问题,凝练中国解决方案,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向学生进行金融风险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研究中国问题、参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的热情和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

(二)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政元素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基本、最常见的风险,因此提升信用风险防控能力尤为重要。“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德,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是大学生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讲授时通过引入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巨额亏损案、LTCM与俄罗斯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实际案例,将案例的剖析和专业知识点相串联,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强诚信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远离诱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续中国政府的应对,不仅仅能够反映出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弊端及美国的霸权,更能反映出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独特优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极好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与国外飙升的失业率以及萎靡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对党和国家、民族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 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政元素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因此风险防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讲授利率风险管理部分,通过引入奎克国民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介绍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及其发展与创新,引导学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在汇率风险管理部分,导入阿根廷货币比索的大幅贬值事件,强调不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不仅会对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在市场风险的讲解中,通过分析“中航油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行业竞争观”,创收时仍需兼顾风控红线。在剖析案例的同时,引导学生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政元素

流动性风险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风险,一旦发生,引发的问题可能从严重威胁某家银行的正常运营到波及整个银行体系,甚至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在讲授时通过导入英国北岩银行案和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深度剖析北岩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原因,以及挤兑事件暴露出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问题,结合我国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管制和风险防范手段,体现了国家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历史观。

(五) 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政元素

伴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云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也体现了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讲授时,通过阐述巴林银行驻新加坡的衍生证券交易员尼克里森由于违规操作导致这家“百年老店”倒闭以及2013年8月16日发生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始末作为反例,讲解内部欺诈、人员操作失误等操作性风险的含义、识别以及管理,突出不遵守职业操守和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掷地有声地强调金融人才在职业道德操守上的坚守重要性,强调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引导学生遵循职业道德,树立合规尽职、敬业爱岗的从业观。

(六) 金融风险预警方面的思政元素

习总书记指出,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因此,构建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对于维护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在讲授时,通过导入2005年4月21日中国商业银行自己的风险预警体系出炉事件,讲解风险预警的概念、方法以及指标等,强调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接着指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要养成预警风险的习惯,要学会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根据社会形势和自身优势来预判,从而增强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三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为贯彻执行“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12],实现“认知体系塑造→实践能力进阶→学科素养提升→健全人格养成”的“四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体系[13],该课程可以通过课前导入思政、课中强化思政、课后拓展思政三个路径进行探索。

(一) 课前导入思政

课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按照知识板块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线上学习的任务单等,将课程思政主题与金融风险管理各知识点有机融合,借助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移动教学平台导入金融风险大事件和案例,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并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网络平台导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 课中强化思政

课堂平台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14]。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注重运用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15],正确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讲授时,以核心专业知识点为主线,导入经典金融风险案例情境,通过运用微评论、抢答、问卷、讨论、学习成果作品汇报等多样化形式进行深入剖析,讲好案例的原委。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互动这种方式,在着力于培养学生风险管理思维和金融知识应用分析能力的同时,把学科前沿、国家政策、职业道德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中做到学深悟透,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 课后拓展思政

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因此,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实施还要重视课外资源的建设,开发多维度的思政教育空间。第一,重视新闻引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金融时报、新浪财经等新闻,使学生建立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并学会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释现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风险事件,激发学生研究中国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第二,开展专题前沿讲座,通过整合金融行业内专家资源,以讲座、培训、实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形势、新现象、新问题,实现全方位育人;第三,参加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参加金融技能大赛,如“国元证券杯”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等,以及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第四,参观实地调研,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或者与银行、证券公司等进行联合,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参观实习,使学生置身其中理解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匠思维。

四 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愈演愈烈,再加上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这对金融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阐述与课程教学重要知识点紧密结合的金融风险案例,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设计完善的课程思政实践方式并付诸实施。同时,还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主力军”,通过举办课程思政类的讲座和研讨,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从而加快实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VaR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