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思品课教学美育渗透策略
2022-03-17庞俊猛山东省烟台第十三中学
庞俊猛(山东省烟台第十三中学)
国家的“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思品课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推行将美育渗透到思品课教学中的理念。
一、美育渗透到思品课的重要性
在“双减”政策落实后,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大前提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新考验。那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既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精神,我们多次组织相关教师集中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突破以往呆板的授课方式,根据我校“守正出新”的办学理念,将美育和日常思品课授课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如何将美育渗透到思品课教学中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认为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方法是实现我们教育目标的关键。在思品课中将课程设计成新颖灵活、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达到课堂的“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在准备课程时,用心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利用音乐美术作品、现代化教学软件等教具,将美育彻底融入思品课的方方面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触及心灵的感动。
我们开展一系列将美育渗透到思品课的具体实践。
首先,在学生学习国歌国旗国徽的相关知识时,通过歌曲《红旗飘飘》导入新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要有爱国的高尚情操。在授课时,给学生赏析歌剧《江姐》选段《绣红旗》,同时展示先烈们在渣滓洞所绣红旗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我们新中国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建立的。红旗上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是无数先烈的热血染红的,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我们国歌和国旗的神圣性、重要性,达到深刻又难忘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九年级思品课《共圆中国梦》的教学中,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课前手语操《有个国家叫中国》导入新课。学生们边唱边舞,既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对理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埋下伏笔;热播短片《刻度上的百年征程》节选观赏,则会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筚路蓝缕、勇往直前、一步步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
最后,在教学八年级思品课承担社会责任时,选用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作为范例。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选用精美的敦煌壁画,让学生通过这些反映敦煌壁画的艺术作品,把樊锦诗一生投入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研究和保护工作引入课程内容,体现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和担当。这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将思品课中的德育进行得更深彻。
三、美育渗透到思品课后的教学成果
为了更好地验证将美育渗透到思品课后的教学成果,我们选择了两个在上学期平均成绩一般的班级作为试点。经过一个学期实践,我们发现将美育渗透到思品课后效果非常好,学生上课听讲的注意力提高,对课程的理解也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根据对两个试点班级的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比上学期提高19.2%,有97%的同学成绩比上学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将把这种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校“守正出新”的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的新形势下如何减负提效?将美育渗透到思品课,既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方针,又符合我校的教育理念。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思品课的理解和消化吸收,使学生对思品课的直观感受不再是僵化地死记硬背,而是在如沐春风的教学体验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