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评估(认证)+卓越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
2022-03-17袁天昊陈娟娟杨伟张琳琳郭占军
袁天昊,陈娟娟,杨伟,张琳琳,郭占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一 引言
(一)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发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华盛顿协议》为框架,是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权威鉴定标准,通常委托专门的组织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评估[1-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实施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实施结果,作为实施过程,它推动了高校专业教育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制定相关制度、优化课程体系、落实改进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效果,作为结果,它引领、指导、助推高校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 年,我国组织启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经过长达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于2016 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 个正式成员国[4-5]。
(二)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发展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开展专业评估的时间较早,但评估标准(仅包含教学条件、教育过程、教育质量三个方面)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尚有一定的差距。早在2002 年,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5 所高校的建环专业首次通过专业评估。2019 年,建环专业评估委员会发布《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2019年版)》,标志着建环专业评估工作正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接轨。截至2021 年5 月,全国共有57 所高校的建环专业通过专业评估(认证),通过率接近30%。
(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发展
为了突破我国新时代工业化发展过程遇到的瓶颈问题,培养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岗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2010 年6 月,教育部发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明确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6-8]。2013 年12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不同档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基本要求,其中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标准涵盖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8 年9 月,《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扩大了卓越计划的实施范围,进一步鼓励多方参与建设、提高创新力度和质量保障措施。卓越计划的内涵是追求卓越,提升培养品质,体现的总体思想是立德树人,体现的建设理念是应对变化与危机,体系的主要培养途径是创新、融合和共享[9]。
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工程教育的普遍性问题关注较高,而卓越计划除此之外还注重寻求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10]。本文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产出导向、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思政建设等内容,结合专业评估(认证)和卓越计划标准,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二 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设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主要依据,对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起着重要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过程中要把握“面向需求”“找准定位”“明确预期”的原则,既要抓住外部需求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及未来的服务对象,又要抓紧内部需求,与学校定位相匹配的前提下,突出专业特色,除此之外,人才培养目标要确保可量化、可衡量、可执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原,依托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及实践平台,经过27 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应用为优势的培养特色;围绕国家碳中和战略目标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 年左右预期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 了解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建环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2. 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结构,能够胜任相关工程领域设计、施工、规划、管理、监测、研发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并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研究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得到有效结论;3. 能够以人文、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视角,从事建环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并能够应对突发事件;4.能够掌握和应用建环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能判断所从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管理和协调能力;5. 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渠道,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三 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育人理念
卓越计划本科层次通用标准涵盖了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并且在后者的基础上增加了“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可以认为前者一定程度上是后者的拓展,但并不能认为卓越计划可以代替专业认证,二者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上相辅相成,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打造开放包容的教学方式,从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入手,跟踪、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反馈机制,鼓励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组织小组研讨、线上线下相结合、布置大作业等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反馈,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问题研讨和小组汇报。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分析不单纯基于学生考试成绩,把学生自评估、用人单位意见反馈,纳入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中,不注重达成程度排名,仅以“达成”“未达成”作为评判标准,。
四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卓越计划和专业评估(认证)均要求专职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具备深入企业开展工程锻炼、合作交流等工作的经历。为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培养,进一步提高青年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夯实教学科研基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出台了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实施办法,要求青年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相关工程建设、科技研发、工程创新、技术服务等工作,建环专业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到企事业相近技术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近5 年引进青年博士6 人,教师挂职锻炼、博士后进站5 人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超过150 万元,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教师占比超过80%。
五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建环专业评估(认证)标准对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有基本的要求(不少于20%),卓越计划强调“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可见,无论是专业评估(认证)还是卓越计划都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学生方面,有利于加强他们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任课教师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对于企业方面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先后与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澳柯玛电器有限公司、广州雅坤空调自控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空港科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20 余家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绿色建筑实践条件和实践地基建设,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空港科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六 拓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计划均强调了学生的职业规范,要求学生具有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坚守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线,坚持专业教师全员参与、专业学生全员覆盖的课程思政理念,践行为党、为国育人的使命,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元素,力求达到“门门有思政,人人能育人”的课程思政效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有:积极推行行业大师进课堂活动,聘请高级工程人员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动员等活动;在教学研讨会上深挖与教学内容契合的课程思政元素,弘扬正能量,积极探索将学生个人的理想、事业、追求融入到国家建设中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专业导论课上邀请全国、省内知名行业专家开展科技前沿讲座,激发学生本专业学习激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效。
七 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应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学校特色,着力专业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以专业评估(认证)和卓越计划为抓手,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主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深思教育的根本问题,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经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环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PPT 撰写能力、专业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怀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