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2-03-17刘李勇

南方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禀赋土壤肥力

刘李勇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之基、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1]。如何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关系一直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1952年年底土改基本完成后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1978年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土地所有制转变,到改革开放以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土地制度的“四梁八柱”[2-4],体现了党和国家不断与时俱进,力求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进入21世纪后,中国乡村发展步入转型新阶段,面临加入WTO后国际贸易竞争、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产业与就业结构转型的巨大变革和挑战[5]。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发展却依然处于一种比较滞后的状态,在不少农村,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耕地投入减少、利用率下降[6-8],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建设提出了挑战。2020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百年来临之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焕发出其本应有的活力[9]。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一系列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出台,其中,推动土地流转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耕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通过推动耕地流转,一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农地价值[10-12]。耕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客体是集体所有制下农户所承包的耕地,农户的个体状况和耕地的资源状况对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对资源禀赋与农户耕地转出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推进耕地流转提供若干借鉴,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江西省农户调查问卷,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96.67%。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农户个体特征调查,包括户主年龄、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的职业[13];第二部分为农户家庭状况调查,包括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总数、家庭户籍人口中是否有本村干部;第三部分为耕地资源状况调查,包括耕地离县城距离、农户承包耕地面积及耕地块数、农户实际种植耕地面积、地块间的相互距离、耕地灌溉条件和土壤肥力、撂荒面积;第四部分为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调查,包括转出与否、农户希望将耕地转入或转出的对象、转入和转出年限、是否签订流转合同、转入和转出耕地的租金或分红。

1.2 样本基本特征

受访农户中男性比例为69.31%。在受访的农户中,52.07%的农户的年龄集中分布在41~60岁之间,年龄超过60岁的农户仅占8.62%,平均年龄为43岁。农户受教育层次小学及以下占24.83%,初中占44.83%,高中占18.62%,大学占11.72%。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不超过3人的农户占比96.82%,超过3人的农户占比3.18%。户籍人口中有本村干部或曾经当过本村干部的比例为22.41%。

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农户所占比例为65.86%,大于1小于2亩的占比28.62%,大于或等于2亩的占比5.52%。耕地土壤肥力很差的农户占8.28%,耕地土壤肥力很好的农户只占1.38%;认为自己耕地灌溉条件一般的农户占比最大,达到41.72%,认为自己耕地灌溉条件很好的农户只占3.45%,从这两点可以看出,该地区耕地的水肥条件还有待提高。耕地破碎度小于等于1的占比28.97%。所调研农户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距县城20 km范围内,只有4.48%的农户的耕地离县城的距离超过40 km。

1.3 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特征

在对农户流转行为的调查中,有19.31%的农户存在耕地转出行为,80.69%的农户没有进行过耕地转出。在进行过耕地转出的农户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户将耕地转出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20%,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农户相对于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农户耕地转出意愿更为强烈,人均耕地面积为1~2亩的农户中将耕地转出的农户占比较高,家庭人口数大于5人的农户中将耕地转出的农户占比较高,达到20.83%,将耕地转出的农户的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不超过3人。家中有村干部的农户中将耕地转出的农户占比与家中没有村干部的农户基本相同。耕地离县城距离大于40 km的农户中存在耕地转出行为的农户占比远超过耕地离县城距离在40 km以内的农户的耕地转出的占比,达到53.85%。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很差的农户中进行过耕地转出的农户占比较高,分别达到29.17%和31.25%。耕地破碎度在2~3的农户中存在耕地转出行为的农户占比为2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特征与耕地转出行为特征

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研究,规范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明确概念、提出假设、实施验证”,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1 变量设置与假设预期

2.1.1 变量设置

资源禀赋也指要素禀赋,指某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力要素的总和,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的丰裕程度[14]。本文从农户人力资源禀赋和耕地资源禀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讨论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通过查阅关于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发现影响耕地流转的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度、耕地水肥状况、交通条件、农户家庭状况等,同时基于调研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选取了农户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度、土壤肥力、灌溉条件、耕地离县城距离五项指标作为衡量耕地资源禀赋的自变量,分别用X1、X2、X3、X4、X5来表示。同时,选取了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是否有或是否做过村干部四项指标作为衡量农户人力资源禀赋的自变量,用X6、X7、X8、X9来表示。因变量Y为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在调研问卷中,将农户实际种植面积加上撂荒面积减去承包耕地面积,其计算结果若小于0,则可判断该农户存在耕地转出行为,此时,因变量Y用数字1表示,否则用0表示,代表该农户不存在耕地转出行为。

2.1.2 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转出行为影响的预期假设

1)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转出行为。人均耕地面积是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影响较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农户所拥有的耕地越多,耕地所能带给他的收益就越多[15],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就越有意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其转出耕地的意愿就没那么强烈,即使需要流转,其流转年限也较短。相反,农户耕地面积小,耕地对于其的保障和收益作用就小,耕地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此时农户就会选择在外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将耕地流转给他人。

研究假设H1:人均耕地面积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负。

2)耕地破碎度与耕地转出行为。本文以单位面积的耕地斑块数作为衡量耕地破碎度的指标,单位为块/亩[16]。单位面积的耕地斑块数越多,耕地越破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安排,对耕地来说,会降低耕地的粮食生产效率,对于农户来说,则会降低对耕地产出的预期,从而减少对于耕地的投入,其转出耕地的意愿就会增强。

研究假设H2:耕地破碎度会影响耕地流转行为,且作用方向为正。

3)土壤肥力、灌溉条件与耕地转出行为。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都是衡量耕地质量的因素之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土壤肥力越高,灌溉条件越好,单位耕地所获得的产出就会越高。在耕地水肥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农户倾向于继续在耕地上进行生产劳动,将耕地流转出去的意愿不强。

研究假设H3:土壤肥力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负。

研究假设H4:灌溉条件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负。

4)农户耕地离县城距离与耕地转出行为。耕地离县城越远,越成为农民维持生计的生产生活资料,如果农民打算长期在其原居住地生活,那么耕地对农民的保障作用就愈发明显。而对于居住在郊区或者离县城很近的区域的农户,耕地对于其的保障作用就没有那么显著,因为他们方便在县城从事其他非农业活动,从而减少对耕地的依赖,这一类农户的耕地转出意愿相对于处在偏远区域的农户就要更强一些。

研究假设H5:农户耕地离县城距离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负。

2.1.3人力资源禀赋对耕地转出行为影响的预期假设

1)农户年龄、农户文化程度与耕地转出行为。由于身体状况原因,农户随着年龄的增大,其继续耕种的意愿会逐渐减弱,因此为了不让土地荒废,同时获得一定的流转收入,农户往往倾向于将耕地流转出去。文化程度也影响着耕地流转,一方面,受教育层次越高的农户家庭成员越倾向于从事非农业活动,因而转出耕地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已经意识到农业规模经营所能产生的效益,这也增强了其转出耕地给专业合作社或其他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意愿[17]。

研究假设H6:农户年龄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正。

研究假设H7:农户文化程度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正。

2)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与耕地转出行为。调研区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大型农业机械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很难发挥作用,人力资源对于农业生产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农村的一户家庭来说,务农的人数越多,就越有能力经营所承包的耕地,他们将耕地流转出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研究假设H8: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负。

3)是否有或是否做过村干部与耕地转出行为。一个农户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或曾经担任过村干部可能会影响农户的耕地转出行为。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倡导土地流转的背景下,村干部往往比一般农户对耕地流转有更为清晰的了解,更能意识到耕地流转对于农村和农户的意义,因此家中有村干部的农户可能会比家中没有村干部的农户有更强的耕地流转意愿。另一方面,由于经常和耕地流转打交道,村干部可能比普通农户掌握更多的耕地流转信息,因此有村干部的农户家庭会掌握更多的耕地转出渠道,其进行耕地转出的意愿会较为强烈。

研究假设H9:是否有或是否做过村干部影响耕地转出行为,且作用方向为正。

综上,变量选取及预期影响方向假设,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选取及预期影响方向假设

2.2 模型选择

耕地资源禀赋因素选取了5个变量,人力资源禀赋因素选取了4个变量,均是定量数据类型,而因变量——耕地转出行为是定性的,取值有0和1两种状态,0代表无耕地转出行为,1代表存在耕地转出行为,因此在本文的研究分析中,可选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由于它对假设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因此在影响因素分析中被广泛应用[18]。设P为农户发生农地转入行为的概率,取值范围为0~1,对P做Logit转换,即取P的自然对数得ln P/(1-P),记为Logit P,取值范围为(-∞,+∞)。以Logit P作为因变量,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x1、x2、x3…xk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概率表达形式为:

式中,β0为常数项,βk是xk对应的回归系数。

3 结果分析

3.1 模型分析

运用SPSS19对相关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输出结果可知,耕地资源禀赋中的人均耕地面积、土壤肥力、耕地离县城距离与耕地转出行为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转出行为的相关性最强。人力资源禀赋的4个变量与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相关性不明显。在相关性显著的因素中,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转出行为呈正向相关,而土壤肥力、耕地离县城距离与耕地转出行为呈负向相关。具体模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方程中的变量

3.2 耕地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

耕地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影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如下:

1)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说明人均耕地越多,农户的耕地转出意愿更强,这与预先假设不符,其原因可能是农户耕地越多,用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就越少,农户在农忙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进行农业活动。同时,该地区由于地形地势原因,农业机械化耕作较难推广,因此很难以较少的劳动力经营较多的耕地,这些都会使得农户倾向于将耕地流转给当地的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

2)土壤肥力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负,这与预先假设相符,说明在相同的投入条件下,土壤肥力越高,耕地的农作物产出水平越高,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收益越多,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加大对耕地的投入,农民更希望转入耕地,扩大耕地规模效益,而不是将耕地转出。

3)耕地离县城距离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作用方向为负,这与预先假设相符,其原因可能是耕地离城镇越远,耕地所处区域的交通就越不方便,农户从事非农生产的机会就越少,对耕地的依赖性就越强,此外,耕地离县城越远,农户获取流转信息的渠道越少,因此该类农户往往较少将耕地转出。

4)耕地破碎度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单个样本的耕地破碎度较为接近,普遍在0~1之间,但其作用方向为正,这与之前的研究假设相符,说明耕地破碎度越大,农户承包的耕地越分散,越不利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其耕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农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会倾向于将耕地转出[19]。

5)灌溉条件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相关系数大于0,这显然与预期假设不符,其原因可能是该调研地区耕地的灌溉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区域缺乏相应的灌溉设施,灌溉率不高;同时,群众的节水意识也不是很强,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灌溉现象还大量存在。

3.3 人力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人力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影响不显著,主要表现如下:

1)农户年龄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模型检验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区所调查的农户年龄偏年轻化,年龄这个因素对于耕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其相关系数为负,这与很多学者对于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结论相一致。一般来说,农户的年龄越大,其恋土情结越深,土地对于他们而言起着一个非常大的“稳定”作用;而农户的年龄越小,其越有可能外出打工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活动,他们对于土地的依赖性不强,因此他们倾向于将土地转出。

2)农户文化程度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区的农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描述性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其方差较小。

3)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呈现负向影响。说明农户家中从事农业的人数越少,农户进行耕地转出的意愿越强,其原因可能是农户家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越少,其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越弱,再加上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从事农业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的耕地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利用,耕地的价值不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因此该类农户往往倾向于将耕地转出。

4)是否有或是否做过村干部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且相关系数很小,说明是否有或是否做过村干部不是影响农户转出耕地意愿的关键因素。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在耕地资源禀赋的表征指标当中,人均耕地面积、土壤肥力、耕地离县城距离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影响显著,其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的耕地转出意愿越强。耕地破碎度和灌溉条件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影响不显著,但都呈正向相关。人力资源禀赋的相关表征指标对农户耕地转出意愿的影响都不显著,说明这些因素都不是影响农户耕地转出意愿的关键性因素。

4.2 相关建议

1)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由于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投入,人均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往往会有更强的耕地转出意愿。因此,劳动力流入地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外出发展的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保证土地耕地流转的稳定性,从而增大农村耕地的流转规模、提升农村耕地的生产效率。同时,政府和企业还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非农就业技能,减少对耕地的依赖,从而促进耕地流转[20-21]。

2)耕地土壤肥力与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呈负向相关,说明土壤肥力差的农户倾向于将耕地流转出去,而土壤肥力好的农户则倾向于扩大耕地种植面积。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耕地灌排系统,同时还要合理实施轮作休耕制度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对耕地地力的保护[22]。

3)耕地离县城距离与农户耕地转出行为呈负向相关,说明交通条件是影响耕地转出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促进耕地转出,首先要大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减少农作物运输成本;其次要建立耕地转出中介服务机构,为交通不便的农户提供正确可靠的转出对象、流转价格等相关信息,使耕地转出在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下顺利进行。

4)文化程度对农户耕地转出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土地流转行为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其越有可能从事其他非农业生产活动,其将土地转出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成为耕地流转的受让方。因此,要促进耕地流转,就要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素质,使农民及时掌握最新的耕地流转动态和农业科技,为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土地流转主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禀赋土壤肥力
我国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不同土壤肥力麦田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差异
中国三大薯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康德论根本恶和心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