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N”幼儿园玩教具的实践思考
2022-03-17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李 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20年,《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10年的当下,坚持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理念、实践和价值。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研发水平不高、体系散乱、缺乏创新。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不但要科学投放玩教具来支持幼儿游戏,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帮助教师创新思维模式,创新教育实践。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笔者率领团队总结出自制玩教具“7+3+N研发模式”。此模式依托《指南》中的五大领域教育7门学科、11个子领域,指导教师科学设计并投放玩教具,解决了教师研发自制玩教具过程中无体系、碎片化问题,特别是在“7+3”的指导下创新实践出“N”种玩教具设计的载体和策略,帮助教师拓宽研发思路和模式。本文用实践案例解读如何帮助教师掌握自制玩教具研发之“术”,拓宽使用之“道”,落脚育人之“魂”。
依托《指南》目标,完成规定教育内容
“7+3+N研发模式”中的“7”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健康、语言、社会、数学、科学、美术、音乐7门学科,“3”指的是《指南》中幼儿3个年龄段的教育目标。结合国家的教育要求,无论是主题教学活动还是园本课程,都要围绕《指南》创设游戏空间、设计游戏材料,让5大领域、32个教育目标落地。
为了让教师能全面直观地了解自制玩教具的体系,我们设计了“7+3玩教具网络图”,提供了200余件游戏材料,包括室内与室外的游戏空间,如科学类玩具“爱护牙齿”承载科学领域认识牙齿结构的教育内容,通过操作材料,幼儿不但能学会自主刷牙,而且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编织材料游戏“编花篮”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聚焦健康领域教育目标;数学类玩教具“摘苹果”锻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建构类玩具“火柴棒拼搭”锻炼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知;美工类玩具“另一半”巩固幼儿对对称图形的构图练习;语言类玩具“对对碰”锻炼幼儿连词成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基础的游戏材料设计对于新入职或者转岗教师来说,可以直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目标参考制作,完成日常自制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对于骨干教师则起到了查漏补缺、填补空白的作用,完成《指南》对3~6岁儿童的教育要求。
实施《指南》内容,落实国家教育要求
《指南》在说明部分提出了四个实施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其中两个和游戏材料投放相关,一是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二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基于此,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升,创新“N”种玩教具设计思路。
1.突破大统一设计思路,将多领域教学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中小学的分科教学不同,更加注重跨学科、多领域的融合教育。从教学形式上看,无论是主题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或者是整合式教学方法,都是多个教育目标相结合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在设计游戏材料的时候教师要突破大统一的设计思路,提升多领域融合的玩教具设计意识。
以自制玩教具“翻转魔方创想曲”为例。该玩具以美术欣赏为设计起源,利用魔方块之间的巧妙链接,形成了多变的造型,融入了数学、科学内容,儿童通过打开、合上“模块”的动作在操作中认识图形的构成、巩固“连续纹样”的形成和变化,探秘水果的内部构造,欣赏生活中艺术之美。多领域融合的游戏材料让玩具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2.针对玩教具研发短板,关注儿童学习品质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日常玩教具设计中教师往往对“认知领域”材料设计投放的关注度高于对主动性、学习能力、探索、创造、想象、儿童思维等学习品质方面的材料设计投放。为打破这一壁垒,我们在“N”的研发思路中特别提出在依托《指南》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研发方向,达到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效果。
以自制玩教具“魔幻杯”为例,作品“魔幻杯”利用日常生活材料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碗的透明和可套叠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调整、旋转杯子的套叠方式,得到多种游戏效果,包括颜色的变换、人物角色的变换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初我们设计了3个套系,后期发现此玩具对提升幼儿的探索、创造、思维等学习品质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于是不断深入探讨,最终创设出“美丽衣橱”“色彩有约”等17个套系。
延伸《指南》内容,聚焦“育人之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掌握提供玩教具之“术”,更要思考如何才能既达到《指南》提出的目标,又能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给玩教具注入“育人之魂”。因此,我们在玩教具研发过程中又加入了“立德树人”“建立文化自信”“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等方面的“N”种思考方向。
1.把德育教育与游戏材料设计结合到一起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教师关注《指南》的具体内容多、思考延伸内容少;在数学类、科学类、美术类、角色类等玩教具的提供方面较为丰富,但是在对德育教育方面关注度不够。以此为抓手,我们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碰撞设计思路。
例如在社会领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们通过观察儿童游戏行为、设计游戏材料萌发儿童对祖国、对家乡的初步情感。
“印刷小工厂”这件作品就是教师在美工领域观察到幼儿对美术活动中的“印刷”这个动作非常感兴趣从而将“拓布印刷”“活字印刷”“滚筒印刷”“描摹复印”等多种古代印刷形式结合到一起研发出来的一款融合了语言和美术两个领域的自制玩教具作品。幼儿在快乐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使用各种印刷工具的技艺,在充分、积极的动手操作中逐步形成对汉字的浓厚兴趣,通过认识汉字、熟读古诗,萌发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把劳动教育与游戏材料投放结合到一起
幼儿年龄虽小,但是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劳动教育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劳动分为自我服务劳动、为他人服务劳动、种植、饲养、手工劳动等多个方面,并从以下三个方面为老师的自制玩教具提供设计思路:
⑴关注“点”,科学自制玩教具促进劳动技能提升。如在益智区、生活区等投放发展手部小肌肉能力的材料,为幼儿开展各种劳动活动打下基础。
⑵关注“线”,结合区域设置提升运用劳动材料的能力。如设置“娃娃家”场景,让幼儿给小娃娃洗澡、穿衣服、刷牙、梳头、喂奶等,体会父母的养育孩子的辛苦。
⑶形成“面”,促进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劳动教育不仅仅要贯穿于各种区域游戏中,也要贯穿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促进中大班幼儿利用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其他小朋友,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早上来园时,幼儿可以帮助老师整理烫洗好的小毛巾,摆放喝水口杯,区域活动结束后帮助能力弱一些的小朋友收拾玩具;进餐前幼儿可以为小朋友们发筷子、摆餐具、端饭、送桶;餐后幼儿可以帮助老师拖地、扫地、抹桌子等;户外活动时幼儿可以帮助老师收拾整理活动器械;离园前幼儿可以收拾整理图书架、玩具柜等。这些活动将劳动技能和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贯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自制玩教具的实践中,第一个方面为“术”,讲述玩具投放的基础方法;第二个方面为“道”,改变教育思维模式;第三个方面则是教师们在自制玩教具研发中融入”育人之魂”。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真正传达到孩子心里,为落实“培养什么人、为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发挥做出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