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衣剂对小麦生长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2022-03-17王克功
王 睿,高 炜,王克功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 041000)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一直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造成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农作物病虫害较为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但常规的茎叶喷雾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会造成许多环境问题[1-3]。与茎叶处理农药相比,种衣剂具有缓释、持效期长、毒性低和效率高的特点,使用时可减少对大气、土壤和水的污染,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1],尤其是对小麦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等优势,在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随着种衣剂品种的不断更新和良种包衣的普及,种子包衣技术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特别是2007年之后,种衣剂的产品登记数量逐年大幅上升,应用面积逐年增长,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4]。但我国种衣剂的研制起步相对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上小麦种衣剂品种多、乱、杂,仍有部分高毒种衣剂在继续使用[1-2],已有研究表明,种衣剂不合理的使用能够降低种子萌发率,甚至对作物生长产生阻碍作用[5-7]。同时,对于种衣剂是否对非靶标生物有负面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随着麦田病虫种类发生变化,急需开展小麦种衣剂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进口种衣剂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使用效果相对优于大多数国产种衣剂,但价格远高于国产种衣剂。例如德国拜耳生产的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和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奥拜瑞),因其防治病虫害同时促进植株生长、增强作物抵抗力,受到农民的喜爱,但每公顷小麦使用的成本高达450~1 200元,远远高于同类国产种衣剂,导致种植小麦、玉米等非经济作物的农民望而却步。
本研究以德国拜耳的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和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奥拜瑞)为药剂对照,选用剂型环保、低毒的国产种衣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河南锦绣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河南锦绣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和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及其混合药剂,研究其对小麦萌发、生长的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效和对天敌的影响,以及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冬小麦拌种的高效、低毒种衣剂,为晋南地区小麦生产中使用种衣剂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屯里镇韩村(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韩村试验基地),北纬36°14′47″,东经111°58′15″,海拔430 m,地形属于平原,土壤质地为壤土。周边(1 km范围内)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小麦品种 济麦22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提供。
1.2.2 供试药剂 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河南锦绣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河南锦绣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山西临汾海兰实业有限公司);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奥拜瑞,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以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及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奥拜瑞)为药剂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对4种国产种衣剂(杀虫种衣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和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杀菌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及其混合药剂进行拌种处理(表1),拌匀后晾干备用。采用培养箱平皿法,挑选大小一致、饱满正常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皿底铺有2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上,每皿放置30粒,每个处理5个重复,在智能光照培养箱下进行培养(20℃,光照∶黑暗=12 h∶12 h)。第7天测定小麦发芽势,在第3、7、15天测定小麦发芽率。在两叶一心期测定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计算发芽指数(小麦培养后6~13 d)、活力指数和根冠比,评价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表1 供试药剂及拌种用量(培养箱平皿法)Tab.1 The pesticides tested and the dosage of seed dressing(incubator plate method)
其中,Dt为发芽试验第t天,Gt为第t天的发芽数。
其中,S为小麦苗两叶一心期的苗鲜质量。
1.3.2 大田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进行药剂拌种大田药效试验,对4种种衣剂及其混合药剂(表1)进行小麦拌种处理,以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和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奥拜瑞)作为药剂对照,以清水拌种作为空白对照。采用田间随机小区试验,2019年10月24日定量播种,小区面积为20 m2,每个小区的播量为0.75 kg,每处理4个重复。其他农事措施各处理间保持一致,底肥为复合肥750 kg/hm2,2019年3月21日追肥尿素150 kg/hm2,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各浇一水,2020年3月15日喷施除草剂甲基二磺隆450 mL/hm2+苯磺隆150 mL/hm2。
每小区固定1 m行长,定点调查小麦基本苗和分蘖情况,每处理取3点,每点取30株,测定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下部鲜质量;小麦收获期通过调查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计算小麦理论产量。
1.3.3 大田药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采用田间随机小区试验,小麦拔节期和穗期对蚜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小麦拔节期定点定株调查整株蚜虫数;小麦穗期定点定穗调查整穗上活蚜数;小麦拔节期调查小麦白粉病、茎基腐病和锈病等病害发生状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等[8-9]。
1.3.4 大田药剂拌种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采用田间随机小区试验,小麦拔节期和穗期对蚜茧蜂空壳数进行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小麦拔节期定点定株调查整株蚜茧蜂空壳数;小麦穗期定点定穗调查整穗上蚜茧蜂空壳数,小麦穗期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0.5 m2,调查瓢虫(包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龟纹瓢虫、十三星瓢虫)、食蚜蝇、草蛉、小黑蛛、狼蛛等天敌昆虫的数量。通过以上指标评价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1.4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中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关于山水画的研究,成果丰硕,角度众多,有的从艺术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山水画风格与社会深度之间的关系;有从形式转变角度来研究艺术家及艺术流派的风格。尚辉以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入手,不仅在方法论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中国山水画风格及流派的形成与自然山水视觉效应在内的辩证统一联系”①。韩长生认为,“通过山川地理、地貌考察联系比照,为范宽《谿山行旅图》找到了‘写山真骨’之依据”②。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可以发现山水画皴法与自然地貌之间确实有特定的联系,皴法是认识与表现物象的形的一种技法,也是区分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之间绘画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由种衣剂室内培养箱培养皿试验结果可知(表2),小麦种子发芽率在3 d时,处理2(噻虫嗪)和处理8(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显著高于处理3、5、7,处理8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P<0.05),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5(吡虫啉+戊唑醇)和处理7(噻虫嗪+戊唑醇)显著低于其他参试处理、药剂对照11及空白对照(P<0.05),其他参试药剂均与相应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差异性不显著;在7 d和15 d时各参试药剂与相应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差异性不显著,所有处理发芽率均在90%以上。对于小麦种子发芽率研究表明,处理3 d时,国产35%噻虫嗪FSC及其与3%苯醚甲环唑FSC混配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效果优于进口对照药剂,而60 g/L戊唑醇FSC与600 g/L吡虫啉FSC及35%噻虫嗪FSC混配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在处理7 d和15 d时,均已无影响;其余参试药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均无影响。对于发芽指数,处理1、2与药剂对照9及空白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4与药剂对照10及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5、6、7、8与药剂对照11及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戊唑醇)与药剂对照10差异性显著(P<0.05)。发芽指数结果表明,与进口对照药剂相比,除国产药剂60 g/L的戊唑醇FSC对小麦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外,其余参试药剂单用及混配对小麦发芽均无影响。处理1的活力指数与药剂对照9差异性不显著,处理4的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0(P<0.05),处理6、8的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P<0.05)。处理3(戊唑醇)的活力指数显著低于药剂对照10和空白对照(P<0.05),处理5(吡虫啉+戊唑醇)和处理7(噻虫嗪+戊唑醇)的活力指数显著低于各处理和对照(P<0.05),表明国产药剂3%苯醚甲环唑FSC单用及混配对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都优于进口对照药剂,国产药剂60 g/L戊唑醇FSC单用和混配小麦种子的活力指数均降低,对小麦种子活力有所抑制。在试验中,未发现各参试药剂对小麦种子有其他不良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1的株高与药剂对照9和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2的株高显著低于药剂对照9和空白对照(P<0.05),处理3、4、5、6、7、8的株高与相应药剂对照差异性不显著,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研究结果表明,除600 g/L吡虫啉FSC外,其余参试国产药剂和进口对照药剂都对株高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35%噻虫嗪FSC外,其余参试药剂与进口对照药剂对株高的影响一致。在小麦根长方面,处理1显著低于处理9(P<0.05),但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的小麦根长与处理10无显著差异。处理5的小麦根长显著长于处理11(P<0.05),但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4、6、7和8的小麦根长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处理2的小麦根长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以上对于小麦根长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药剂600 g/L吡虫啉FSC和60 g/L的戊唑醇FSC以及二者的混配药剂与进口药剂相比对小麦的根长基本无影响,并且二者的混配药剂甚至优于进口药剂(30.8%吡虫啉·1.1%戊唑醇FSC);此外,除35%噻虫嗪FSC对根长有抑制作用外,其余参试药剂对小麦根长均无影响。处理1、2、3、5的地上部鲜质量与相应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差异性不显著,处理8(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P<0.05),与空白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2、4、5、7、8的地下部鲜质量与相应药剂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1、4、5、7、8的地下部鲜质量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6的根冠比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和空白对照(P<0.05),其余参试药剂与相应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培养箱平皿法)Tab.3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growth(incubator plate method)
综合表2~3可知,国产35%噻虫嗪FSC及其与3%苯醚甲环唑FSC混配处理后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作用较好,种子活力提高,小麦幼苗长势也表现优异,效果不亚于进口对照药剂(30.8%吡虫啉·1.1%戊唑醇FSC)。
表2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培养箱平皿法)Tab.2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the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s(incubator plate method)
2.2 大田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小麦越冬前对大田药效试验中各处理的基本苗进行调查,小麦起身期对1 m行长株数和有效分蘖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4),处理5(吡虫啉+戊唑醇)冬前基本苗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起身期1 m行长株数显著低于处理1、2、3、4、6、8(P<0.05),与处理7(噻虫嗪+戊唑醇)和处理10相当,其余处理冬前基本苗和起身期1 m行长株数与药剂对照和清水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除吡虫啉+戊唑醇外,其余参试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配对小麦冬前基本苗和起身期小麦株数均无影响,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处理后在小麦起身期的株数要大于进口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各处理间的有效分蘖数差异均不显著,各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配对小麦分蘖基本无影响。
表4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分蘖情况的影响Tab.4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 ent pesticides on emergence and tiller ing of wheat
小麦起身期对株鲜质量、根鲜质量、株高和根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表5),处理1、2的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显著高于药剂对照9(P<0.05);处理3、4的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显著低于药剂对照10,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处理6、8的株鲜质量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P<0.05),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5、7的株鲜质量显著低于药剂对照11和空白对照(P<0.05);处理5、6、7、8的根鲜质量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P<0.05),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60 g/L的戊唑醇FSC混用后在小麦生长早期对株鲜质量有抑制作用,国产种衣剂混用对小麦根鲜质量基本无影响,效果优于进口对照药剂。处理1(吡虫啉)和6(吡虫啉+苯醚甲环唑)的株高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和清水对照(P<0.05),其余参试药剂处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处理2(戊唑醇)的根长显著低于药剂对照(P<0.05),与清水对照相当,其余参试药剂处理对根长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除60 g/L戊唑醇FSC对小麦根长有抑制作用,其余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配对小麦株高和根长基本无影响,600 g/L吡虫啉FSC和3%苯醚甲环唑FSC混配对小麦株高的影响优于处理11的进口药剂。
表5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Tab.5 Effects of seed dr 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gr owth
2.3 大田药剂拌种对小麦白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小麦拔节期和穗期对白粉病和茎基腐病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拔节期和穗期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拔节期和穗期白粉病的防治效果Tab.6 Contr ol efficiency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 ent pesticides on wheat powder y mildew at wheat jointing and ear stages
由表6可知,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在拔节期整体低于穗期,通过拌种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在拔节期最高为处理5(吡虫啉+戊唑醇),达到77.68%,处理3(戊唑醇)防治效果为76.82%,处理4、6、7和8的防治效果也在60%以上,不含杀菌剂的处理1和2以及药剂对照9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配与相应对照药剂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小麦穗期,各处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降低,处理4(苯醚甲环唑)防治效果最高,为36.83%,各参试药剂处理与对应对照药剂差异性不显著。对于白粉病,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用在小麦拔节期和穗期均达到与进口对照药剂同等的防治效果。
由表7可知,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在拔节期整体低于穗期,各个参试药剂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拔节期处理8(噻虫嗪+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64.46%,处理3、5、6防治效果也在60%以上。而在小麦穗期,处理3、4、5、6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仍在50%以上,但是都显著低于进口对照药剂(P<0.05)。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C和3%苯醚甲环唑FSC对小麦茎基腐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仍达不到进口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
表7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拔节期和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Tab.7 Control efficiency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stem rot at wheat jointing and ear stages
2.4 大田药剂拌种对小麦蚜虫及天敌的影响
不同种衣剂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蚜虫和蚜茧蜂的影响如表8所示,在小麦穗期对蚜虫和蚜茧蜂的影响如表9所示。
表8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拔节期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对蚜茧蜂的影响Tab.8 Control efficiency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aphids at jointing stage of wheat and effects on aphidius 头/百株
由表8可知,在小麦拔节期,有翅蚜的数量和无翅蚜相差不大,含有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各处理对蚜虫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与清水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相应药剂对照差异性不显著,最高防效为处理6(吡虫啉+苯醚甲环唑),达到92.06%;对蚜茧蜂的数量无显著影响。
由表9可知,在小麦穗期,蚜虫整体基数增大,无翅蚜是种群主要组成部分,蚜茧蜂数量也整体增加,这与蚜虫的数量增加有直接关系。含有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各处理对蚜虫仍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果达到84.61%(处理8);处理1、2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药剂对照9(P<0.05),处理5、6、7、8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药剂对照11(P<0.05);处理1、2、4的蚜茧蜂数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药剂(P<0.05),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6、7、8与对照药剂11和空白对照差异性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FSC和3%苯醚甲环唑FSC在小麦拔节期单用及混配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与相应进口药剂防治效果相当,在小麦穗期要优于进口药剂的防治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各个参试药剂对蚜茧蜂数量无显著影响,在小麦穗期国产药剂单用对蚜茧蜂更安全,混用药剂中除吡虫啉+戊唑醇外其余药剂对蚜茧蜂数量无显著影响。
表9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小麦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对蚜茧蜂的影响Tab.9 Contr ol efficiency of seed dr essing with differ ent pesticides on aphids at the ear stage of wheat and effects on aphidius 头/百株
表10为不同种衣剂处理后小麦拔节期对麦田天敌昆虫的影响,不同种衣剂处理后,与相应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相比,对瓢虫、食蚜蝇、草蛉和小黑蛛影响不显著,表明各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合拌种处理后对麦田天敌昆虫安全。
表10 不同种衣剂拌种对麦田天敌昆虫的影响Tab.10 The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the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natural enemy insects in the wheat fields 头/m2
2.5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小麦收获期,对小麦的各项产量因素进行调查,并计算理论产量,结果表明(表11),对于公顷穗数,处理1、2、5、7与相应药剂对照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处理3、4、6、8显著高于相应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P<0.05);3%苯醚甲环唑FSC及其与杀虫剂混配可提高小麦的公顷穗数,效果优于进口对照药剂;除60 g/L戊唑醇FSC与杀虫剂混配对公顷穗数无影响外,其余药剂可显著提高公顷穗数(P<0.05)。参试国产种衣剂处理的穗粒数与相应药剂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处理1、6、7穗粒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其余处理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600 g/L吡虫啉FSC及其与3%苯醚甲环唑FSC混配、35%噻虫嗪FSC与60 g/L戊唑醇FSC混配可增多小麦穗粒数,效果优于进口对照药剂,其余药剂对穗粒数基本无影响。处理1和2的千粒质量显著高于药剂对照9(P<0.05),处理6、7、8的千粒质量与药剂对照11无显著差异;处理1、6、7、8的千粒质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相对于进口对照药剂,600 g/L吡虫啉FSC和35%噻虫嗪FSC可增大小麦千粒质量,60 g/L戊唑醇FSC、35%噻虫嗪FSC及600 g/L吡虫啉FSC和60 g/L戊唑醇FSC混配不能增加小麦千粒质量,其余参试药剂对千粒质量无影响。对于小麦的理论产量,处理1显著高于药剂对照9(P<0.05),除处理5外其余各处理与相应药剂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处理6(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和处理8(噻虫嗪+苯醚甲环唑)的理论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1 958.75、11 241.00 kg/hm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国产药剂和进口药剂都表现出增产效果,国产600 g/L吡虫啉FSC增产作用优于进口药剂对照高巧,除600 g/L吡虫啉FSC和60 g/L戊唑醇FSC混用外,其余各参试药剂增产作用与进口药剂相当,拌种对小麦有显著增产作用。
表11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Tab.11 The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yield and yield factors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筛选高效低毒的小麦种衣剂,规范其使用技术,对小麦害虫、土传和种传等病害的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有效控制小麦早期病虫的危害,也对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减轻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病虫防控压力,同时具有促根壮苗、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的功能,对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均有积极促进作用[4]。本研究结果表明,4种国产种衣剂单用及混用,都未对小麦萌发及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戊唑醇在小麦种子萌发前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6-7,10-11],但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后期产量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增产显著;吡虫啉和噻虫嗪单用对小麦拔节期蚜虫防治效果良好,穗期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单用对小麦拔节期白粉病和茎基腐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穗期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也不低。药剂混用的情况下,各处理在拔节期对小麦蚜虫、白粉病和茎基腐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穗期也有一定防治效果;本研究各处理对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均未表现出明显毒性。35%噻虫嗪FSC+3%苯醚甲环唑FSC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600 g/L吡虫啉FSC+3%苯醚甲环唑FSC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表现次之,这2组种衣剂对小麦萌发、生长安全性好,防控病虫害效果较佳,对天敌昆虫安全,增产作用显著,与进口对照药剂效果相当,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麦蚜是危害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减少麦蚜的危害对增加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吡虫啉和噻虫嗪都是生产中最常用的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其中,吡虫啉是一种烟碱类内吸性杀虫剂,同时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吡虫啉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飞虱、粉虱、蚜虫等及其抗药性种群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部分鞘翅目害虫高效[10-14]。噻虫嗪是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烟碱类第2代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常用于叶面喷施和种子处理;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均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因此在应用方式上可根据作物在某一时期的生长特点及害虫的发生规律适时选择喷雾、种子处理、药剂灌根等不同的施药技术[2-3,15-17]。近年来,由于吡虫啉大量而广泛的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地下施药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以吡虫啉为代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也越来越多的以拌种或者种子包衣的施药方式用来防治地上部害虫。这种施药方式是一种针对内吸性农药特殊的施药方式,施药后它可以通过内吸方式使有效成分运输到植物地上部分,不仅能够能达到对靶标害虫毒杀的目的,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友好,并且持效期较长,对害虫具有针对性,可以有效地保护天敌,特别对于不宜采用喷雾防治的害虫具有独特优势[11,14]。目前,国内使用吡虫啉的包衣及根部施药技术己经应用于棉花、玉米、小麦、甜菜等大田作物,在经济类作物如马铃薯、油菜、烟草等也有报道;噻虫嗪种子处理剂防治棉花蚜虫、花生蚜、麦蚜及地下害虫均有报道。本研究中,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处理均对拔节期的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穗期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拌种剂在使用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安全性和时效性,如果拌种不当或者作物对某类拌种剂较为敏感,作物正常发芽和出苗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三唑类杀菌剂拌种后会抑制赤霉素合成,降低α-淀粉酶活性,减缓胚乳储藏淀粉分解,影响小麦正常发芽和出苗[5-7]。戊唑醇作为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拌种剂,其对作物萌发的影响结果也不一致。苯醚甲环唑是安全性较高的三唑类杀菌剂之一,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杀菌谱广,用其处理种子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及根腐病[4]。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至今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小麦土传病害目前最好的防治方法是种子包衣,种子包衣不仅可有效地抑制冬前发病高峰,其作用方式还使药剂在土壤中种子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圈,随种子生长发育,药剂圈向水平和纵深方向逐渐扩大,使根系生长发育始终处在药剂保护圈内,保护根系不被病菌侵染,从而达到长期控制土传病害的目的[4]。这几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已经造成小麦减产。茎基腐病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小麦茎基部,如果到发现该病害后再进行喷雾防治为时已晚。使用拌种来防治茎基腐病是最佳的选择[4,18-21]。本研究结果表明,拌种剂处理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率显著降低,穗期白穗率显著减少,效果明显。
随着小麦种植对环保诉求的提高,绿色、高效、一播多治的种衣剂越来越受到青睐,合理地组配活性成分也是种衣剂以后的发展方向[1]。本研究筛选出了适宜晋南冬小麦种子拌种使用的国产高效、低毒种衣剂,既可减少麦田用药次数和成本,也可使种衣剂使用更加精准、规范,从而减少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