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发展需要供需同步

2022-03-17本刊评论员

支点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市场主体体育赛事

本刊评论员

北京冬奥会,将中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彻底点燃。

冬奥会不仅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及其周边,甚至开幕式时运动员的入场服都成了抢购的对象。

史上最热的冬奥会,让以冰雪运动为代表的体育产业颇受关注。即便春季来临、冰雪消融,体育产业的“5万亿风口”依然是一大话题。

“5万亿”一词,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5万亿元。

从场景切入,冰雪运动是“5万亿”的重要一环。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相关规划显示,到2025年,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达1万亿元,占5万亿元的1/5。

若跳开“冰雪”“绿茵场”等运动场景,从全局层面来考量,要实现“有质量的5万亿”,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供给、需求双向增长。

首先,要做好供给端培育,创造足够强大的市场主体。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参与到体育产业当中来。但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龙头企业依然不够强。

以体育用品行业为例,2月25日NIKE公司市值为2171亿美元,是当日安踏、李宁、特步等公司市值总和的3倍以上。

如何培育更多有很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除方向性政策外,还需实质性利好。

譬如,A股资本市场对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有具体利好,但对体育产业还未有明显倾向性,使得投资人也缺乏出口,市场主体要靠自我滚动、自筹资源发展。

一个典型现象,就是安踏、李宁、特步均选择在H股上市。未来,资本市场或许是培育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的一个突破点。

其次,发展体育赛事,激发“可持续的体育需求”。

全球体育产业当中,体育赛事的位置非常重要。譬如,美国有数十个运动赛事进入市场。本次我国的冰雪运动热也是因冬奥会而引爆。

对消费者而言,体育运动不是基础需求,而是高端需求,要和看电影、逛街等爱好竞争时间。而体育赛事,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先成为体育爱好者、参与者,继而成为消费者,为体育产业创造“持续性的需求”。

反观国内,虽然有篮球、足球两个相对成熟的职业赛事供人们欣赏,也从国外引入一些赛事,比如网球,但总体供给依然不充分,还需要更多让观众喜闻乐见的高品质赛事。

再次,“5万亿”不能等同于“投资拉动”。

过去有些地方发展体育产业,会注重供给端投入,尤其是投资体育场馆。然而,如果场馆建设与当地体育消费需求没有同步,那也是不均衡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0.2%,代表使用率不高,但同期“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增加值依然同比增加。

上述现象有疫情影响,但即便在这类非常规情况下,也应注意需求、供给的平衡发展。尤其不能因“5万亿”目标,诱发不理性的投资冲动。

以冰雪运动为例,一场冬奥会,就能拉动长期稳定的冰雪运动需求吗?这还需要时间观察。即便冰雪运动能带动教育培训、家庭度假旅游、竞赛表演等多种业态,但重资产、回报周期长,仍是投资者可能遇到的难点。

总而言之,2025年体育产业5万亿元、冰雪运动产业1万亿元,都是值得我们全力奔赴的宏伟目标,但这一过程需要头脑清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市场主体体育赛事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