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在《边城》中的乡土情结
2022-03-17聂莞霞孙凤龙
聂莞霞 孙凤龙
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田园牧歌之美,展现了湘西人民独特的古老原始的生活图景。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翠翠,将几个男性人物爷爷、天保、傩送串联起来,以沈从文独特的写作风格,从风景到风土人情再到人性,在表现了湘西生活图景的同时,将沈从文自己的乡土情结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乡,是写不腻的。乡愁,是作家化不开的文化情结。20世纪20年代起大量乡土文学作品问世,不同的作家表达乡土情怀的方式和态度是不同的。沈从文的乡土作品所呈现的大多是被诗意化、浪漫化了的乡土世界,这是沈从文小说的特点,也是人们对沈从文的小说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以其故乡湘西为原型,通过小品散文的笔调描述边城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特色的地域风俗、淳朴厚实的世道民风和凄美的悲哀爱情等,体现了作者镌刻于心的乡土情结。
一、《边城》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之美
自然景物的描绘在《边城》中不仅是故事人物活动展开的环境与背景,它们也是作品描述的主要对象。自然景物也成为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渲染主题意蕴氛围的重要意象。在《边城》中,沈从文用如诗性的语句注重描写了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景物。
沈从文《从文自传》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在沈从文笔下,水是他颇为青睐的角色,也是欣赏其文学作品的最佳途径。而他的作品大多以湘西为题材背景,大多数是水边的故事,如《长河》《湘西散记》《三三》等,还有就是他的代表作《边城》。边城以水为边,水孕育着遥远的川湘交界地区一代又一代湘西边陲小镇的劳动人民,水与茶峒的民风民俗、行事之道、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小说《边城》的故事是以水为开端的,作者开篇就大量描绘水来渲染气氛:“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为。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沈从文描述了一条清澈悠远、恬静幽美的小溪,以小溪为载体,描写了水上的人、水上的生活、水上的人情风貌,水贯穿了整个故事,与主要人物的命运发展紧紧相连。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作者用简练的文笔,清晰而深刻地描绘出景象的轮廓,无形中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感。边城以山为城,《边城》中的山像一道屏障隔绝了里面与外面的动乱世界,造就了一个近似桃花源的世外世界,远离尘世的喧嚣。沈从文用清新淡雅、朴素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湘西的山和水,这两种自然景物把边城描绘成一幅带有朦胧诗意的山水画卷,让人沉醉于山水之美、边城之美。
二、《边城》中所体现的地域风俗之美
沈从文浓郁的乡土情结藏匿在他对民风民俗的大量叙述中,他用充满风情趣味的文字展现了湘西边陲小镇茶峒的地域风俗。
(一)民俗之节庆
端午节贯穿小说《边城》的始终,沈从文钟爱端午,大篇幅地写端午节的习俗和场景,如赛龙舟、捉鸭子、虎耳草、穿新衣、挂艾蒿和吃粽子等,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端午是当地居民最热闹、最有意义的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希冀。小说中在描写船与船的竞赛和人与鸭的竞赛之时,如雷般的鼓声、岸上人的呐喊助威声、庆祝胜利的鞭炮声等都突出了节日的热闹和隆重。这声势浩大、振奋人心的湘西古老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内涵和鲜明的民俗意义,为小说营造了唯美的氛围。端午节是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沈从文对它的描写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推动了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的进展。
(二)民俗之婚俗
《边城》中多次写到婚俗、提亲、陪嫁、接亲等,如“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这些现象吸引了情窦初开的翠翠,同时爷爷也发现了翠翠不经意间的动作。爷爷深谙于心并暗中帮翠翠寻觅良人,当天保意娶翠翠为妻之时,爷爷与天保的一句看似开玩笑的提问是“走车路”还是“走马路”,恰恰体现了湘西边陲小镇的两种婚姻嫁娶观念。“车路”可以说是汉族遗留下来的婚姻习俗,请媒人说亲,成功与否取决于媒人的說话技术,属于被动求婚的方式,渗透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马路”是以歌传情,未婚男子有权向自己钟情的女子表达爱慕之情,渗透的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相对于“车路”“马路”这一湘西苗族持有的婚姻习俗更符合翠翠的心性和气质。这两种婚俗观念的矛盾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催化剂。
(三)民俗之方言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向人们表达了即使远离家乡在外常闻当地的语言,但还是乡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人会受特定的语言环境的影响,母语方言也就渐渐地影响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成了人们寄托情感体验之所。小说《边城》大量运用方言,其承载了沈从文深埋于心的乡愁。刘亭在《方言网络文艺别沉溺于“土味”》中曾说:“语言是文化的天然的载体,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底色。”《边城》中的方言植根于湘西土壤,它传承了千年,具有鲜明的乡土性。如“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看喽啰上山了啊”“歇憩”等,这些方言土语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地方性和浓厚的乡土性,非常符合人物的实际生活。
三、《边城》中主要人物的人性之美
沈从文在《边城》中致力于用自己的人生哲理来描绘一个理想的湘西世界,为了体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人性的自然美是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终极追求,更是其构造小说人物的重要灵魂。
(一)翠翠的人性之美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翠翠是一名普通的山区姑娘,虽然皮肤被湘西的风日晒得黝黑,但却明眸若水,如同小鹿一样眼神澄澈干净,活泼灵动,终日与摆渡为生的爷爷看守渡船,观察往来的行人。翠翠是大自然哺育下的女儿,自然陶冶了她美丽纯真、清新脱俗、乖巧伶俐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性格。翠翠的形象与道家的天人合一相得益彰,她是受湘西原始文化熏陶的传统女性,更是湘西的山川灵秀哺育出来的美好生灵。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是爱情那么朦胧懵懂,那么值得憧憬。她的爱情经历了从从觉醒到执着的过程,她是含蓄的、腼腆的、羞涩的、不善于表达感情的。她的这种性格缺陷,在某种程度上,是造成爱情悲剧的因素。但翠翠的这种性格才符合受湘西文化影响的朴实的乡下女孩形象。
结尾处,她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渡口,也不知她等的那个人是否有归期,就这样痴痴地、傻傻地等着。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这对有情人是否终成眷属,耐人寻味,给人无限遐想。这段含蓄而深沉的爱恋就这么落幕了。结局着实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和惋惜,但也因为他们的爱情有些许瑕疵,才会那么凄美!
(二)两兄弟的人性之美
天保和傩送是船总的儿子,家境殷实,却无纨绔之气和盛气凌人之感,重情重义,能为兄弟、伙计出头与人搏斗乃至动刀;吃苦耐劳,能睡船板,能穿草鞋,荡最重的船桨,拉最前排的纤绳;热爱冒险,为了历练能穿山越岭去川东贩货,也能绕着险滩去下游经商,结实如小公牛一般。两兄弟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却因为各自的性格、身份、选择,产生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成人之美”,这充满良善的人性美,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却隐藏了哀伤的情调,无形中透露出悲剧已是命中注定。在这一场爱情角逐中,两兄弟不愿选择“情人奉让”之举,而是选择以斗歌来决定胜负。在公平竞争之后,知道敌不过傩送时,天保选择主动退出,忍痛割爱,成人之美,牺牲自我,成全弟弟。天保爱情失利,归因于“成人之美”和
“公平竞争”。
在天保死后,儺送面对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矢志不渝的爱情而难以抉择之时,最后他选择了远走他乡,这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傩送的选择给了小说一个近似完美而悲戚的结局。
(三)乡邻的无私奉献
湘西边陲小镇的人们是未被近代文明所污染的质朴淳善的人。小说里的乡邻之间是没有等级差别和尊卑之分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在相由心生的真诚,这种感情难能可贵。一方水土有一方情,在山青水碧的湘西到处可见温情,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在边陲小镇生活了几十年的爷爷展现了苗族古老的、原始的、朴素的人性之美,恪尽本分、乐善好施。老船夫终身摆渡,为乡邻服务;从来不收过往船客的钱财,送过渡人烟草或茶水;去街上买东西,也不占别人的便宜;喜交朋结友、大方洒脱,乐于帮助退伍士兵、失事船家、游学文人,眀事之理、公正无私。当翠翠在风雨中丧亲失业、无依无靠时,船总顺顺不计前嫌,派人帮翠翠料理老人的丧事并且派人接翠翠到他家中。正因为他这种古道热肠的品德,才被乡邻所敬重。当爷爷去世时,乡邻都来帮助失去至亲的翠翠,城中的杨马兵更是重新承担起老船夫的重担,在碧溪岨,与翠翠相伴解忧,一起等待她心中的少年归来。在这充满博爱的边陲小镇,“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淳朴民风,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湘西的祖祖辈辈,传递着一个又一个充满真、善、美的故事。
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时代,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青年男女之间纯洁情爱、亲人之间的真挚亲爱、乡邻之间的善良互爱来推崇自己所向往的原始古朴的自然人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结语
沈从文的乡土情结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对湘西边陲小镇的风景之美、风俗之美、人性之美的叙述中。《边城》中自然风景的描述具有散文的笔调和诗词曲令的意境,其中对水的描绘最能体现作者对故乡的情怀,因为沈从文的童年生长于水边,水承载了他成长的记忆。水塑造了沈从文的品性和独特的审美,是他创作的初始。此外,因为沈从文对故乡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融在血液里的,所以在《边城》中用大量的文墨描写了湘西当地的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如节庆、婚俗、方言等。沈从文的乡土情结更体现在人性美的表达上,他把自己对崇高人性的追求注入《边城》中的每个人物的灵魂深处。《边城》中的人们的人性美是最原始的、最纯真的、最美好的。在目击现代文明与乡土文明的差异下,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近似桃花源的世界,融入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
(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指导教师:孙凤龙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及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s202010549010);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HNJG-2021-0833)。
作者简介:聂莞霞(2000—),女,湖南衡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商务日语。
113350051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