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整合中搭建写作教学支架
2022-03-17吴丽彬陈炎
吴丽彬 陈炎
【关键词】细节描写;读写整合;写作支架;“乡村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1-0069-02
【作者简介】1.吴丽彬,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江苏无锡,214161)教师,一级教师;2.陈炎,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江苏无锡,214161)校长,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
面对写作教学指导无序化与空洞化的窘境,我们基于学校的“乡村阅读”活动课程,以写作训练实践为对象,进行读写结合练习。我们认真梳理“乡村阅读”与写作训练的结合点,设置多类型写作支架,借助“支架式教学”,整合读写目标,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互通。笔者在七年级下学期将教材与“乡村阅读”活动课程相结合,开设了“细节描写”的专题指导训练课。
一、引入示例支架,明确学生的写作目标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示例支架的适时引入可以让作文教学目标更加直观与明晰。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细小环节进行细腻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细节描写主要包含人物个性细节描写以及环境(物件)气氛细节描写。前者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描写,具体可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着手描写。
在“乡村阅读”活动课程中,教师整理了乡土文学作品中与写作教学相关的资源,呈现乡土文学作品中有关人物个性细节描写的片段,以此作为示例支架,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细节描写。例如,教师可以呈现《平凡的世界》中对孙少平的细节描写:“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青春光彩。”
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细节描写,使得孙少平贫穷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中通过引入示例支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厘清细节描写的含义并区分其类型,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学生不仅能从中直观的明确细节描写的要义,也从中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的奥妙,为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奠定基础。
二、梳理示例支架,深化学生的写作理解
在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开发已有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的借鉴点,再次梳理示例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写作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乡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完成《细节描写示例支架一览表》,实现对细节描写的进一步梳理。
学生将所阅读的乡土文学作品作为写作素材,从中寻找直观实例,归纳并梳理其中的示例支架。学生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先期分析与理解,深化了对写作训练要点的理解,实现了读写的有效融合。
三、提炼策略支架,明晰学生的写作方向
细节描写的核心在于凸显人物性格与文本主旨,因此在進行“细节描写”的专题指导训练的过程中,要有意选取写作对象的人物个性细节,并选择性地构架写作对象的活动背景即环境气氛细节。基于此,教师将细节描写的策略支架确定为:先确立细节描写点,再合理地分解细节描写点。
典型的细节描写应该是记叙画面的定格,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要实现“记叙定格”,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镜头”——细节描写点,它是形象思维的生发点,也是细节描写的发力点。例如,阅读《台阶》一文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看到:父亲的脚板,表现出父亲的艰辛劳作;父亲的草鞋,表现父亲的勤劳节俭;父亲的头发,表现父亲的起早贪黑;等等。学生通过阅读明确了文本通过确立不同的人物个性细节描写点,让父亲丰满的人物性格特征跃然纸上。这时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就有了参考的方向,写作也就顺手了。
四、搭建程序支架,让写作思路可视
程序支架是在“操作流程”上给予学生具体可视化的帮助,它能够明确写作步骤,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畏难情绪,让“不为人知”的写作思路可视化、过程化。
例如,教师在“细节描写”的专题指导训练中首先呈现了《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文本。
【镜头一】(记忆中的童年)青石小巷,天色渐晚。一对挑担的母女在叫卖声中出场,鹅黄色灯光摇曳,给人温暖的感觉。
【镜头二】伴随着画外音:“小时候,一听见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小男孩推开门,迫不及待地探出头四处张望。
【镜头三】小姑娘用心地在瓦钵里研芝麻;卖芝麻糊的大嫂热情地招呼着食客。
…………
这段文字脚本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来凸显主旨。首先,选取“鹅黄灯光”与“幽静小巷”作为环境细节描写点,体现温暖的怀念;其次,选取多个人物细节描写点,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师生对此进行分析总结并提炼出“串联成文”的程序支架。(见图1)
教师引导学生搭建程序支架,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明确“细节描写”的一般写作行文模式,为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夯实基础。
313350190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