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2022-03-17李丽
李丽
摘 要: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在特定阅读教学情境中,为了达到某种探究性教学目的而实施的系统性决策活动。将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拓展,对于其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主题阅读教学展开研究,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2.001
小学生应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层面的体验,保证积累的丰富性,以此为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对多种阅读方法加以掌握。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时,应为学生开辟一个充满趣味性与生动性的语文天地,让学生在对经典而又优美的篇章进行阅读之时,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进而学会并爱上阅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生阅读情况并不理想,由于受到区域间不均衡的教育水平以及语文教师之间专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仅看重短期应试价值,对系统化深度阅读引导有所忽视,不仅很难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也缺乏对学生精神层面价值的正确引领,将主题阅读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主题阅读的相关背景与内涵
阅读是对信息进行搜集与处理,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与发展思维,使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独立性。小学是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而小學语文课堂则发挥着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主阵地作用,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造一座同文本进行对话的桥梁,优化其阅读体验,实现对思维的拓展以及思想的启迪。“主题”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指的是乐曲中特征最为明显的主旋律。随着不断发展,主题被各国用作描绘作者的思想结晶,它由对现实和相关材料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处理、提炼而得到,既能彰显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客观意义,又可以实现作者对客观事物主观认识的体现。
本文中的“主题”表现出相应的限制性,特指能够推动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主题,他们与学生的精神世界相通,或者能够明确现实生活中学生与客观世界的结合“点”,让学生通过和某一主题文本的碰撞,得到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个人精神世界。
“主题阅读教学”以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为引领,对学生阅读体验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相应引导,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每一个主题都好比是一根“藤”,在将它们加入语文教材中以后,“藤”上的“果实”数量便会增加,而语文教学恰好具有大容量与高密度等特点,它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阅读体验的丰富均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的目标、主题不明确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封闭式思维解决阅读问题,为学生朗读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整篇文章的基本思想、基本要素等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渗透给学生,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清晰的思维和整体结构。如果教师只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而不进行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就不会得到发展,语言阅读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
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前,需要结合学情以及教学“主题”选文,语文教师要清楚选择什么题材的文章进行组合,包括音乐、图片、视频片段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但是选择的所有“文本”都需要与议题密切相关。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组织的群文文本,不是存在不足就是内容散乱,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文本进行选文时缺乏思考,导致群文阅读教学变成了单篇阅读的一种叠加。教师在构思教学设计时,选择文本一定要有逻辑性,文本需要单独呈现还是同时呈现,呈现的顺序是什么,教师都要仔细进行考虑,才能避免主题阅读教学走进误区。
(二)忽视提问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多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主题阅读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文本进行语言训练、情感训练,进而将这些训练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如果不提前设计问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果。在提问中有些教师的问题不具备针对性,教师需要根据主题阅读的内容进行宏观提问,这样才能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思维以及欣赏能力。
(三)没能及时发挥出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和强调。课堂阅读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然而,在实践中,为了强调学生在语言阅读和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总是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学生,不管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和合理。这种一概而论的鼓励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错觉和困惑,并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和想法上出现偏差。这也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发展。不能及时承担语文教师的领导责任,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三、主题阅读的模式
(一)一课一得模式
主题的确定以“人文”以及“语文要素”为依据,一课一得模式并非指一课只需一得,而是强调一节课的教学中要突出一得,也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地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减少,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帮助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举例而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程的讲解之时,应将“对阅读过程中一些有新鲜感的词语的交流与积累”这一得作为重点;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程中,则应重点强调“通过多种形式做到对童话丰富想象的感受”这一得。总体来说,一课一得主题阅读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读通读透具体的文章,明确文本中最能够彰显阅读价值的核心。
(二)思维导图模式
阅读是学生从思维层面加工、重组并置换自己读到的文本的过程,而思维导图可以实现学生思维内化向外显的转变,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在备课与课程教学环节的整体施教意识,还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单元整理和一些有着清晰层次与鲜明观点的文章阅读中,思维导图主题阅读模式能发挥重要作用,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与文章的具体内容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与理性地进行阅读及思考,增强其自学能力。
(三)自学导航模式
自学导航又可称作“以藤串瓜”,它是对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具体学法的指导是重要性最为突出的一条“藤蔓”。举例而言,在对学生进行以“走进杜甫”为主题的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开放性问题设计:“他是一个( )的杜甫,因为( )。”之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学习走进杜甫颠沛流离、心系家国的一生。
(四)批注阅读模式
批注阅读是在学生自觉阅读的基础上,分别将思维、批注的核心与载体作用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种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批注阅读通过采用“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让学生在自行读书与批注的过程中做足阅读整本书的准备,学生可以借助多种符号标出文本的重难点与疑点;可对生僻字标注拼音并解释其含义;可进行文本内容的总结与归纳;对主题进行探究与提炼。
四、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师结合教学进度明确主题
主题的明确是保证主题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做好对主题的精心选择与安排工作,教师需要与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进度相结合将主题确定下来。
1.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主题,为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供服务。初始环节,必须提高对学生适应性的重视,以学生对具体学习任务的落实为前提,充分利用教材及教辅资料,进行相关内容的合理补充,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主题阅读学习之中。
2.提高对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视,让学生在对某一主题的阅读及感悟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对于主题的认知,进行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其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进行把握,体现在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上,这是学生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基础。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主题阅读教学之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当前的学习能力及需求相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明确主题,合理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程式化与形式化教学加以规避,充分结合具体学情作出适当调整。此外,还要为学生建构良好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汇内涵,对其阅读思考及认知加以引领,在积极而又有效的沟通中真实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教师课堂教学主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适当拓展与延伸,实现对学生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借助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语文与用语文的意识,同时,给予他们更多学与用机会。
1.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采用阅读课外书或是上网冲浪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等优秀素材,对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加以传承。
2.以教学文本为例,对学生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激发,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实现对心灵的浸润以及视野的拓展,汲取优秀文化传统。
3.读与写相互结合,针对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仅能够从浅层与表层进行相关分析的客观事实,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指导他们留心观察自己的任课教师,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等进行写作锻炼,提高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重感,深化师生之间情感层面的交流。
(四)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为主题式教学打下基础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目标,确保每节语文课堂的教学都能实现教学目标,然而,不同的阅读教学主题也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因此,他们要明确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能力发展并设定具体的目标,在开始主题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首先明确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目标,在明确了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目标和价值之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并引导他们进入主题阅读过程。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才能进行高质量的主题阅读教学。
(五)精心挑选教学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的一些语文阅读材料也以专题的形式编写,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成特殊的小组。仔細选择阅读和写作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主题阅读教学法只是培养和形成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教师要首先分析和研究语文教材,然后总结必要的文章,运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主题文章的实质和中心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主题阅读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选择阅读的文章和主题。这要求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与同伴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知识。因此,在主题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交流、多思考,让学生大胆地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语言文化,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
五、学科素养培养下主题阅读教学的愿景
(一)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其人文素养
主题阅读教学可以将语文课外阅读向课内引入,由此一来,语文教学亦可以由封闭走向开放。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的阅读既能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又能提升其人文素养。通过阅读,他们的知识量会大为增加。除此之外,丰富的阅读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写作方法及技巧,“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们在习作之时可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大幅度增强他们的习作能力。
(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
主题阅读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将心沉淀下来,对怎样把握教学目标,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实现对大语文观、大教材观以及大课程观等观念的树立与落实进行思考。读的书越多,教师就越能够将古典的优雅以及现代的朝气集于一身,轻松驾驭课堂。由此一来,教师语文阅读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会愈发地从容,专业成长速度亦会逐渐加快。
(三)大教育观
在大教育观、大阅读观的引领下,主题阅读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丰富,也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凯《“主题阅读”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11期。
[2] 李国荣《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学周刊》2018年第9期。
[3] 程克科《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考试周刊》2019年第95期。
[4] 段玉霞《主题阅读,享读书之趣——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