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2022-03-17郭雪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

郭雪

摘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是在党内对革命出现悲观心理时进行的创作,写于1930年,在这篇文章的引导下,我党逐渐摆脱消极懈怠的心理因素,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我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篇著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的今天,这篇文章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功不可沒。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全社会都要共同树立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的态度,毛泽东这篇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论对我党、我国,还是社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都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引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广泛且深刻的学习意义,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学习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的理论指南,对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借鉴创新,对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作为一个人本身,还是一个有着数千万党员的大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习更是要不断在新的方向上实现自我突破,才能一步步丰富中华民族的思想。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百年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我党善于阅读和学习经典,发掘经典中的价值,实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汲取经验的优良品质,以及经典著作将持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1.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 ]。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和使命,追求共同理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不断提醒我党的同志,无论所面临的环境多么艰难和困苦都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都必将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在当时的革命发展中由于我党同志出现一种对时局的悲观状态,不相信革命的高潮会迅速到来,但是毛泽东对这种十分有害的精神状态准确地做出了批判,并指出中国革命的高潮一定会迅速到来,要时刻坚定着胜利和永不放弃的理想信念。这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深刻的价值。

在新时代到来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理想信念。网络的快速普及,国外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对我国人民一直坚持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加强对民众、尤其是高校的学子展开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引导正确的人生方向。

2.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是“两个务必”中的内容,这就要求了全党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对中国面临的问题展开深入地思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作品中,“因此,影响到革命高潮的‘快要’,也不免伴上了一些急躁性”。毛泽东不止一次批评强调了革命事业要稳扎稳打,切记不可心急。由于党内当时被革命悲观情绪所笼罩,对革命的胜利操之过急,为了保证革命稳步前进,要时刻坚持主观客观条件一起考虑,“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反而小看了反革命的力量”。这样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毛泽东之所以能感受到革命的迅速到来,同时警惕全党同志要不骄不躁,是因为毛泽东时刻以我国的国情为先,科学地对中国的革命形势作出了判断,这是一个急不来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时刻牢记,考虑主客观的因素,认识到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性,也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在不骄不躁的基础上推动思政工作稳步前进,是我党建设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的关键。

二、思想政治领域需要创新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壮大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也需要随之创新。当前,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出现许多新兴行业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来配合,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

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不仅仅要在发展的角度上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也要不断创新,实现更好地发展。就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来说,由于人民接受和使用互联网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大环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更加新颖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随之应对,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方式,在各领域都可以接收到最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民众的思想始终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保证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的路径

1.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来的教学渠道上一直以高校的思政课为主,同时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且效果不明显,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在多数时候思政课成为了“混混”就过去的课程,学生与老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思政教育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并在数据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快速适应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常态,让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建构体系拥有了更多的表现路径和模式”[ 2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工具,使思政课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也使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灌输法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其方法论和价值体系中体现出新的价值意蕴,以此推动灌输法的继承和创新”[ 3 ]。

2.灵活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

“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这是先辈留给我党运用辩证法的经验,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利用起来。在互联网时代,国外不法分子总是以“普世价值”来对我国思想进行入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能体现出来我国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来,时刻以辩证的方式来看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在各个方面体现辩证法的价值。

以往的教学内容总是照本宣科,虽然互联网的崛起也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变化,但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互联网可以为学生和其他群众提供以往难以获得的学习素材,在互联网并不便利的曾经,想要了解到課本之外的内容难度非常之大,导致学生并不能开阔眼界。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内容和学习方向,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有利于大学思政课的开展;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便利,同时也要遵循规则,只有大家共同维护好这个所有人的精神家园,那么互联网才可以真正的为人类所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和亿万网民的综合素质,我国不断提倡素质教育,这对引导我国公民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举纲目张的意义。

3.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式

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里,任何方面都在与时俱进地向前走,整个社会都展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外来思潮和本土思潮的创新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激烈交锋,要尊重各国之间优秀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抵御错误思潮对我国造成的威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坚持素质教育,并立足于课堂,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在多方面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作出改革。

“思政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是对学生灵魂、思想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加固”[ 4 ]。首先要在社会的多方面要转变对思政课的认识,思政课在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具有引领的意义,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目的和手段,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将思政课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利用媒体对教学模式创新,使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第一时间接受最正确和前沿的信息,不断创立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在新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其次,时代在发展,学习内容也要进步,人与人之间,人与学习之间要相互适应,要为我国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思政课教师要紧扣好时代的主题,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方式;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消除人们在思想方面的差异性,要针对共性也要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使得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子欣,刘修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1(26):105-106.

[2]崔人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S2):123-126.

[3]邵燕丽.需求与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法新解[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04):15-20

[4]崔人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S2):123-126.

(责任编辑:姜秀靓)

3273501908295

猜你喜欢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