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

2022-03-17吕伍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雨课堂思政课教学改革

吕伍

摘要: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思政课重要课程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运用了“雨课堂”移动教学平台后,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课堂互动环节、课后反馈环节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雨课堂”移动教学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在教学硬件、教学软件及雨课堂自身设计技术上尚存在一些问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思政课 雨课堂 教学改革

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大数据浪潮下,各行各业乘势而动,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创造更大效能,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在慕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形式相继出现之后,青年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微信软件小程序——雨课堂也应运而生。作为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借鉴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形式来改进教学方法。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宣部、教育部在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指出思政课自身建设存在教学方法改革意识不强、改革创新手段不多等不足,强烈提出要积极培育和推广智慧的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等要求;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強时代感和吸引力”;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9 年3月,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 ]为了响应并贯彻规划内容,国务院针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学校思政课改革出台了相应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应当积极创新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 2 ]。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并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么,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创造出“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政课堂,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解决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痛点的需要

学生抬头率低是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一大痛点。笔者曾做过大学生思政课堂抬头率问卷调查,以“一节课(45分钟)里有你多少时间在认真听课?”进行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是57%的同学填写了10-20分钟;以“你喜欢思政课吗?”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是53.92%回答喜欢,46.08%回答不喜欢。从这些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思政课并认识到思政课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的。但为什么抬头率依然不高呢?这不但跟思政课意识形态浓厚、政治性强、理论晦涩难懂有关,还跟思政课教学形式与方法不完善、教学资源单一、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运用较少等相关;加上长期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师生缺少交流互动,学生主体作用不突出,课堂抬头率自然低下。所以,如何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中融入信息化的移动教学平台来充实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解决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痛点——学生抬头率低,是思政课教学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综上所述,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贯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是解决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痛点的需要,是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优势所驱。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文献,发现很多一线的思政教师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都进行积极的献言献策,无论是教学理念、目标、内容还是教学重点、难点,抑或是教学模式、管理,甚至教学评价,学者们都进行了或浅或深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固然对我们今后继续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通过对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发现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实现思政课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如何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基于学者们这些研究成果,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改变教学模式,创造课堂刺激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传统的思政课堂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都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PPT,按章节或是专题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述,每节课的互动环节主要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是教师直接通过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交流模式不但单一,还极大地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及恐惧感,不利于师生的良性沟通。因此,在授课方式和课堂互动设计上,教师务必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和互动方式,要充分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互联网新媒体,利用移动云教学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创造课堂刺激点,提升思政课堂独特吸引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2.分析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传统思政课堂上,教师习惯“满堂灌”、“唱单簧”,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不管学生喜不喜欢,都是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往往出现了“台上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如今,思政课面对的学生都是清一色的00后,00后一代他们自幼成长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是与互联网共成长的网络新生代,因此他们的知识来源多元化。他们喜欢图、文、声、像并茂的碎片化文字,对长段的纯粹文字毫无兴趣,加上0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张扬,敢于挑战权威,对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引发不了他们的兴趣,或是授课的方式不被他们所接受,他们就会以各种各样消极的方式来抵抗,导致教与学背道而驰,鸿沟日增。因此,充分分析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3.细化考核评价,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分析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习主动性

思政课是公共政治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在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点名式考勤非常耗时,就算老师每堂课都用了20分钟点名来提高出勤率,但能按时上课但心不在焉的大有人在,加上以往传统思政课堂上“我讲你听”的授课模式以及“我问你答”的课堂互动方式,也因为学生人数多而难于做到人人参与。在传统思政课堂上,学生只要来到教室上课,不管是否认真听课或积极互动,期末考核都会因为全勤而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这就很难准确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远远达不到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用一种新的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考核最终以清晰详实的报表数据呈现出来,教师能一目了然,有利教师准确评价学生整个学习周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信息化考核方式,学生知道了他们期末考核成绩不仅是课堂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还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等各环节的互动及任务的完成,他们还知道了他们每一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后台都会有记录并有详细数据显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积极主动、争分夺秒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雨课堂移动教学平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践

2016年6月,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了一款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赋予全新体验,最大限度释放教与学的能量,助力推动教学改革。雨课堂平台推出之后全国很多高校就开始实践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版本完善升级。2020年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校引进“雨课堂”教学平台,在学校教学运行中心与雨课堂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我校部分教师将之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雨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效果等成效显著。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探讨“雨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1.课前,“雨课堂”可以实现灵活多样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效果

雨课堂基于教学中最常用的两个软件PowerPoint和微信,它是隐藏在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也是微信附带的一个小程序,在硬件上不需要另外投入,只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了“雨课堂”插件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快捷且易上手。

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定制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设。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件中插入慕课视频或网络视频,也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单选、多选、主观、投票等多种题型,每一种题型都可以自行设定相应分数。至于各种题型的答题及得分,学生只需用手机的微信扫码功能扫码PPT上的二维码进入雨课堂,就可以直接参与互动答题,答题的分数就会自动计入雨课堂平台系统。“雨课堂”为教师在备课环节提供以上这些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帮助教师预设课堂刺激点,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效果。

2.课中,“雨课堂”可以实现多样高效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中,老师打开教学PPT,点击PPT功能栏的“雨课堂”,然后微信扫码,开始雨课堂授课,PPT上就自动生成本堂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码进入课堂并实名考勤。学生扫码进入课堂后,学生微信头像就会飘动在教学PPT上,并在教师微信头像那里显示本班总人数和已进入课堂的学生总人数,教师的手机终端也会显示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及学生的学号和姓名,确保高效准确的课堂考勤效果。

教师点击开始上课后,学生手机端也会同时接收到教师课上的每一页PPT,课后学生可以不限时进行课程回顾。学生手机端收到的每页课件下方均有“不懂”和“收藏”按钮,学生点击“不懂”按钮后教师会立即收到匿名“不懂”数据的反馈,进而重点讲解。对于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点击“收藏”按钮进行收藏。雨课堂还设置了弹幕功能,老师把弹幕打开,就可以和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互动,老师随时可看到学生的观点及想法,还可以把学生的观点及想法形成词云投屏到教室投影仪上,词云中心的词语就是大部分学生的集中观点,实现对学生观点进行高效总结。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发布习题、考卷等,并设置答题时间,学生手机端收到习题、考卷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立即可以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把控学生情况。还可以把学生答题情况投屏到教室投影仪上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如果有疑问或是有感想,可以使用投稿功能给教师反馈,学生只要发送投稿,教师手机端就能立即收到,教师可以即时查看并做解答,教师还可以逐条将稿件以匿名的方式或实名的方式进行投屏以便和学生共同讨论。

“雨课堂”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提供高效准确课堂考勤,建立高效多样师生沟通互动,让手机变成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解决了传统思政课堂抬头率低这一大痛点,把手机从学生手中的“玩具”变成了教师课堂上的“利器”,为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课后,“雨课堂”能够提供详细的后台教学日志数据,让教师更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師点击下课后,系统会马上给教师反馈一个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包括学生进入课堂情况、答题情况和课堂互动情况等,为教师调整课堂互动设计提供依据。系统还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排名,一堂课内表现优秀的三位学生系统会自动显示,而表现最差的三位学生系统也会自动显示为“预警学生”。教师可以向“预警学生”发送学习预警进行提醒督促。

课后,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复学习教学资源,还能在讨论区内给教师留言讨论。雨课堂教学平台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系统自动将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在期末考核阶段,教师只需批量导出系统里的数据,就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一个学期来的学习情况,客观准确地给学生打出期末考核平时分,解决了传统思政課堂仅仅根据出勤率而给出一个笼统的考核分数的问题。

综上所述,“雨课堂”移动教学平台在思政课堂上的应用,让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都有了全新的体验,帮助教师从教学各环节分析教学数据,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教学,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政课堂正因为有“雨课堂”移动云教学平台的融入,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提供者,而变成了学生的指引者,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参与者。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综上所述,“雨课堂”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硬件、软件及雨课堂自身设计缺陷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集中学校各部门力量及“雨课堂”研发中心和技术部门的力量共同解决。

1.教学硬件有待完善

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些多媒体教室设备老旧,电脑系统版本低或是无法更新,不能支持“雨课堂”插件顺利运行,为教学带来很多不便。加上学校教室网络信号较差,学生手机出现信号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学生手机端接收题目速度较慢,影响学生答题速度,影响课堂互动效果。

2.教学软件有待提升

在软件方面,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高度统一,不能擅自改变。那么,在课堂上使用“雨课堂”这种灵活教学方式的同时,应如何兼顾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这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困难。除此之外,使用“雨课堂”之后,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课中要和同学进行头脑风暴式互动,课后要查看教学日记,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课堂挑战性,增加教师上课的压力,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克服困难,自我提升,适应挑战。

3.雨课堂自身设计存在技术缺陷

雨课堂移动教学平台在自身设计上也存在技术缺陷,如二维码签到不能杜绝转发图片无效,雨课堂软件不能控制学生切换其他手机软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雨课堂”研发中心和技术部门齐心协力共同解决。

(本文系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民办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YJX2020056。)

【参 考 文 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

(责任编辑:姜秀靓)

3680501908251

猜你喜欢

雨课堂思政课教学改革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