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汉字启蒙微课程”
2022-03-17王宇倩
【摘 要】“幼小衔接”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与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致力于科学推进“幼小衔接”,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开发与推进“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汉字启蒙微课程”。
【关键词】幼小衔接;汉字文化;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3-0042-03
【作者简介】王宇倩,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江苏苏州,215123)教师,一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教学能手。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幼小衔接”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被誉为“大学城内的巴学园”,与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江苏省教育厅命名的“中小学书法特色学校”)紧密合作,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致力于科学推进“幼小衔接”。
基于此,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和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立足各自学校文化与生源特点,以“汉字启蒙”为支点,开发与推进“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汉字启蒙微课程”,探寻“幼小衔接”的有效路径。
一、立足“前书写”,开展“游戏化微课程”
《意见》指出,“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各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前书写”是学生所进行的非正式的书写活动,它可以是学生自发产生、自主进行的游戏活动,也可以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进行的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前书写”相较于“正式的系統的书写”有明显区别。可以说,学生的“前书写”应理解为:学生用笔或者其他书写替代物,通过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用图形和文字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及构建“前书写”经验的游戏和学习。立足“前书写”,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游戏化微课程”。
如“汉字初印象”课程,引领学生有序地观看象形字专题片《三十六个字》,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产生“一个汉字、一幅画面”的印象,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自身积累,用橡皮泥摆放“人”“马”“田”等字形;“身体摆汉字”课程,带领学生用身体去摆出不同汉字的形状,他们会发现,有些汉字可以一个人完成,有些汉字则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进而有创意地玩出汉字拼搭的新花样;再如,“名字变变变”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一出生,长辈都会精心为自己取一个有寓意的名字,这个名字就可以成为汉字学习的新起点;“词语小画书”课程,学生在初步了解或自主认识汉字后,可以引导他们把这些汉字(词语)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小画书……
游戏化的“前书写”,掺杂着潦草的笔迹、奇怪的线条和随意安排的可识别的字形,常常与特定的场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是汉字启蒙的必经阶段。
二、基于“衔接点”,开展“生活化微课程”
幼小衔接不应是指某一学科内容(知识)的衔接,而应是培养学生入读小学所需要的基础能力。“汉字启蒙”亦是如此。关于汉字启蒙,《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要“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指出,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大班期间,可以从生活维度设计“手眼协调”课程,引导幼儿熟练扣纽扣、常态系鞋带、趣味夹豆子、巧手织毛衣、比拼叠被褥等,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锻炼学生手部精细动作,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可以从绘画维度,设计“绘画拼贴”课程,以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在绘画拼图等一系列活动中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可以从运动维度,设计“体育健康”课程,通过“跳房子”“给小动物找家”等游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的结构;可以从语言维度,设计“手指儿歌”课程,如《拍手歌》:“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引导学生运转与调整手指、手腕、手臂等,为汉字识写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期间,教师不宜要求幼儿提前学写字,当幼儿有自发书写行为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进入小学,从习惯维度,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如坐姿训练,可指导学生头顶折好的小手帕(或小毛巾),保持头正、身直;如执笔姿势训练,教师和学生都要“念念有词”,学生可以一边握笔,一边念儿歌(如《握笔姿势儿歌》)调整姿势,“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还要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教师可以从技法维度,指导学生借助田字格把握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通过日常的书写,指导学生掌握笔画、笔顺、汉字结构等;特别要从生活维度设计活动,通过给自己制作小书签、给爸爸妈妈写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写字的意义和乐趣。
三、依托“任务群”,开展“综合化微课程”
《意见》指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倡,“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基于此,借助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后的“入学礼仪式”,我们设计“汉字启蒙”任务群,给予学生汉字与文化的独特体验。
俗话说,“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任务群之一的“正衣冠,朱砂开智”,带领学生身着正装(或传统汉服),在师长的指引下自己动手整理衣冠,做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随后,师长用红朱砂在一年级学生的额头正中点上一颗红痣,这就是“开天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朱砂开智”的传统,“开天眼”就意味着“开启智慧”,它寄托着师长们殷切的期望(见图1)。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翰林小学的一大教育特色。任务群之一的“学写‘人’,幸福启蒙”,给予学生独特的书写体验。学生在书法教师的指导下,学执笔、学站姿、学口诀,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带领学生开笔,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希望学生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见图2)。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教师的教育和同学的陪伴。任务群之一的“行三礼,学习感恩”,化育学生心存感念。学生双手抱拳,向父母行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向教师行礼,感谢教师授业之恩;向同伴行礼,感谢同伴陪伴成长。
这样的一个“汉字启蒙”任务群,希冀学生从小学起始阶段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在小学校园中,沁润童真,智慧成长。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学生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学生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我们认为,“幼小衔接”视角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促进幼小有效衔接的重要支点,幼小衔接课程不是重新编写课程,而是在既有的幼儿园及小学课程中,以幼儿期的学习成果为基础,将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目标做垂直的贯通与统整。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可通过定期联合研讨等形式进行交流,尝试以综合主题活动为核心开展整合性的衔接课程,灵活设置课程时间,注重创设并利用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教育环境,在家长的教育支持和共育下,真正以课程为“抓手”缓和幼小衔接的“坡度”。
基于此,“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汉字启蒙”微课程,立足“前书写”、基于“衔接点”、依托“任务群”,注重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渗透、美感的体验,设计与实施相得益彰,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汉字识写”的自信心,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书写好人生第一笔。
318850058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