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2022-03-17李晴
李晴
摘要:我国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某些方面仍旧存在缺陷和不足,例如制度保障、评价体系建设等。文章对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财政;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是在效益和效率的基础上,渗透到预算编制、运行、监管等各个阶段的管理,将评价管理运用到财政支出前后的全部过程中,是当前社会一种新型的财政管理职能。财政绩效管理发挥了关键的评价功能,实现了全程跟踪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目的,目前该工作仍旧在不断地深化,体现了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
一、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绩效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中,财政绩效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缺少统一的、具体的法律体系规定内容,而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强化中,必须要依托法律为支撑,才能够对财政绩效管理实际的过程进行约束,目前在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方面,财政绩效管理方面仍旧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另外,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通常情况下,立法的层次高度有限,根据相关部门的规章或是按照政府的管理条例内容开展,在具体的细则实施及操作方面也体现出了难度较大的问题。财政绩效管理实践的稳定性较差,仅凭借行政的力量推动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操作不规范、运行不均衡的客观问题。
(二)财政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在建设财政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方面有待完善,其科学性和统一性均需要不断的强化,财政绩效评价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一项立体的体系,构建起了交叉纵横的状态,其中的内容将各部门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绩效指标纳入其中,而我国在财政绩效的考核和评价方面体现出了缺陷和不足,财政绩效评价考核管理繁杂、统一性不足,在规划和整体安排方面缺少统一、具体的合理方案。在财政绩效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方面,严密性不足,导致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不完善,仍旧处于指标分散的状态下,对于各个行业和不同层级的综合要求难以满足。
二、解决我国财政绩效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进程
针对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其中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决我国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将财政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利用法律效力,在完善的制度支持下,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对于国家的法律体现出了迫切的需求,只有依据法律,才能够提高约束的统一性,加强对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合理管控,对于财政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要积极进行不断扩充和补充,实现了对财政绩效评价实际要求的分析,使财政绩效管理法律体系更完善,更有效,财政绩效评价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法律支撑,推动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
(二)建立完善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应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财政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将与财政绩效评价相关的指标完整地纳入到财政绩效评价体系中,使财政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形成统一、科学的完善功能。包括经济及社会效益、全国或是区域项目部门以及相关的各个单位等,通过比较方案的方式,将最适合财政项目的立项方案选取出来,到了项目执行及项目的最终验收环节,通过动态指标的方式,实现对整体财政绩效的监管和评估。按照综合评价的方法,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不同阶段项目的评价,应选择差异性的方法,使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完善,提高资金流动的综合效率。财政绩效评价的参与主体分为多个不同的方面,包括部门综合效益、项目单位等,具体的绩效管理工作,针对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主体,深入研究和分析基层预算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在财政支出项目效益方面的各个内容,提高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例如在部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中,由政府及财政部门对基层预算单位效益进行评价,分析项目实施单位的效益。未来一段时间内,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仍旧要向着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工程任务,不断建设完善财政绩效的评价体系。
(三)强化财政部门的绩效意识和绩效观念
财政部门人员的绩效意识和绩效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财政绩效的管理工作效率,为了提高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加强对财政部门绩效意识和绩效观念,使相关人员能够对部门单位的工作绩效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认知,依据这一根本,加强对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管理,使财政部门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在财政绩效中,财政部门分配通过辅佐和协助,推进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财政部门需要强化绩效意识和绩效观念,在推动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中,对各部门单位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强化绩效意识和绩效观念,将不同部门人员的主观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消除绩效评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责任错位等,以免发生责任缺失等情况,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单位需要结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共同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显现出来,最后通过对两者评价意见的对比和分析,使人员能够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专家评价下体现出来的缺陷问题。使财政部门人员的绩效观念、绩效意识均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强化,促进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四)强调公众的投入和支持
财政绩效的改革为政府的利害相关者提供相应的直接利益,获取政府利害相关者的全面支持,在绩效编制方面,由于公众参与性有限,导致绩效编制中政府內部官僚活动限制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与稳定运行,为了推进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运行,有必要强调公众的投入支持,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成效展现出来,使公民积极参与其中,提高绩效改革的可信度,强化公民对财政绩效的依赖,为财政绩效管理改革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提供切实保障,包括采集数据、评估数据等相关内容。若是没有社会民众的支持和协助,社会支持力度不足,将难以体现出政府工作人员和财政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用和价值,因此要强调公众的投入支持,使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中适当的有公民参与,打击政府内部的官僚活动现象与问题。
(五)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也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因此在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发展,使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由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其中,强调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要在全面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融入信息化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相关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对于相关工作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分析,包括预算支出数据、实施单位的绩效评价等内容,提高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及时做好资料的更新和补充工作,保证有关绩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善性,使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能够得到协调运用,运用信息数据的有效保障作用,给我国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
(六)明确绩效管理体系的价值导向
在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中,明确绩效管理体系的价值导向,能够为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提供依据,起到了导向作用,实现了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目标的引导。具体化绩效管理的价值导向,将我国的政治体制特征充分反映出来,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指引下,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念,加强对我国政治体制特征的分析。为了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探索,确定绩效管理体系的价值导向和发展方向,使政府政绩预算以及地方政府整体的绩效管理有效评价能够得以展现,展示出考核评价的结果,对相关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的绩效管理者考核评价。通过明确绩效管理体系的价值导向,促进财政运行效率的提升,实现对财政运行效率的全面、系统评估,使我国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能够迎难而上,解决现有问题,由此展开更进一步的改革和深化探索。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内容,渗透到了我国财政预算、编制、运行等各个环节中。目前我国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深入探索,建立起完善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和财政绩效管理法律体系,强化财政部门的绩效意识与观念,推动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其向着更长远的方向不断探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新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24):137-138.
[2]李长春.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35):79-80.
[3]邱梦.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2):185-186+189.
[4]申宇冰,程国强.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问题分析——基于M局预算绩效管理评价[J].山西财税,2020(11):25-30.
[5]李祥云.我国地方财政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湖北省直预算单位和市县财政局的问卷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05):50-58.
[6]張茹菲.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1):220-221.
[7]赵丽玮.我国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作者单位:菏泽市预算绩效评价中心)
24435005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