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小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研究
2022-03-17房海燕
房海燕
摘要: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康养小镇作为一种新模式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被认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法宝。同时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主要形式。文章通过选取国内经典案例进行整理归纳,发现其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以此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康养小镇;农村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康养产业的出现及其发展是趋势所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至此,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批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色小镇成为学者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康养小镇的出现迎合了需求,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响应生态宜居具有重要的价值。
经济发展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步入新常态,农村金融面临的外部环境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必然产物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康养、休闲旅游等热度逐渐升温,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康养产业的新业态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政策推动下,各级政府也为康养小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助力康养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相比有技术、信息和市场等优势,但其所从事的农业生产依旧是高风险的,融资环境仍然复杂。而康养小镇的建设及运营周期较长,对资金要求较高,金融支持不足会导致建设或运营中断,从而造成土地、资金的浪费。因此,康养小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模式或形式,研究其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
小镇是城之尾、村之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特色小镇、康养旅游成为一种新业态, 其正处于不断摸索前行的起步阶段,引起了领域内各位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杨梅等认为特色小镇是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指导小城镇发展,在吸引游客旅游、人口定居的过程中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谭荣华等认为特色小镇是一种产业生态系统,其以某种新兴产业或历史经典产业为基础,培育和打造产业特色和集聚效应;李清文等认为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特色小镇发展中,产业是灵魂。舒红兵等认为康养产业是各类经济组织遵循新发展理念,依托不同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与养老相关需求所提供各类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总和;谢晓红等认为康养旅游是将旅游与养生、生态结合, 使人们在旅游、休闲、度假的同时可以体验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康养小镇作为新兴的业态模式,对于提升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拉动经济增長,调节产业结构,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而自然环境和硬件设施是打造康养旅游小镇的必要条件,社会交际和康养氛围是康养旅游小镇建设的内涵和灵魂所在。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进入热潮,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集团等纷纷加入特色小镇建设。何维钰认为金融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如何从金融角度促进康养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慧博认为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可以大幅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王文燕认为长期以来一直是金融资源的匮乏制约着我国农村地区以及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社会资本、金融投向特色小镇,实现投资的有效性以及公共资本的效益最大化。旅游城镇化的关键在于有无地方特色,现有文献研究仍以传统思路为主,少有文献研究康养小镇应怎样克服限制长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大有可为,金融支持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力点, 研究如何从金融方面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经营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刘婷婷、周孟亮等通过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传统农户有不少优势,但其生产效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发展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张启文、王睿等认为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复杂的融资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新式形式,分析其当前面临的资金困境并试图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现状分析
2016年,特色小镇概念被提出,自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实施以来,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康养休闲小镇深受地方政府推崇。农业康养小镇从健康角度出发,融合健康、养生、旅游等功能,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的特色小镇。在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全国共有127个特色小镇入选,其中山东省有7个,第二批共有276个特色小镇入选,山东省有15个,在两批名单中,山东省特色小镇数量占5.46%,康养健康主导型特色小镇仅占3%,在山东省内,仅有济南市和泰安市的两个特色小镇涉及到医药、温泉等康养产业,大部分特色小镇以农业、工业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总人口为14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比12.6%。调研数据显示,一些村庄院落闲置率高达60%,说明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且外出务工人数占比较大,部分村庄人口流失率高达35%。康养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多地产业布局的优先选项,在此背景下,发展特色小镇可有效带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案例分析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发展,各地探索实践成效显著。本文通过分析小镇的发展方式、主导产业等将其分为三个类型:文旅康养、中医康养、田园康养,选取三个不同类型的康养小镇进行分析,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借鉴,进而探索在不同类型的康养小镇中金融的支持作用。
1. 文旅康养小镇
文旅康养是一种“旅居+文化”的发展方式,文化是旅居的灵魂。浙江绍兴平水镇属于国家六大康养典型小镇,为古越国发祥地,森林覆盖面积达78%,凭借其秀丽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以“生态、养生、幸福”为发展目标快速推进小城镇建设。截至2014年年底,落户以及投运的项目有11个,投资额达23.5亿元,平水镇在建设项目的同时注重生态的保护,2015年投资400多万清理整治若耶溪,由于经济基础扎实、服务环境优质,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平水镇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加工企业10余家,且与日本、韩国等国外公司合作,在保证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不断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生命健康产业,产业定位非常明确。
公司通过“康养+旅游+地产”的产业转型经济新模式进行康养和旅游融合发展,自2014年起为建设康养小镇投入近百亿元,一个康养小镇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当地村组织的金融支持,而要获取金融支持,需要凭借其出色的产业结构和灵活的体制机制,不仅产业定位要明确,还有具备区域亮点,否则昙花一现,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导致资金纠纷问题。虽然企业在平水镇的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环境单一复杂,康养小镇的出现亦可改善其金融环境。
2. 中医康养小镇
江苏泰州大泗镇为医养结合型,其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以医药文化、中药养生为特色,有“千年商贸古镇、国家级生态镇”之称,拥有建设康养小镇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独特的医药文化。截至2018年年末,大泗镇人口达3.3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64%,地区生产总值11.7億元,同比增长10%,康养小镇的运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得到了发展,目前规模面积比重达到65%,且在继续增加,对于大泗镇来说发展康养产业是带动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在2020年大泗镇政府报告中,财政拨款近7000万元,同比增长20%,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康养小镇的建设,不仅投入经费招商引资、宣传,同时拨款整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医疗水平,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带动周边村民一同致富。整个项目建设6亿元,除去政府支持,更多的部分需要与金融机构合作,与涉农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十分必要,金融支持在康养小镇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3. 田园康养小镇
山东德州庆云为田园综合体,主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庆云县将现代养生与传统道教文化结合,用道教文化引领区块发展,用养生的概念迎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以文化养生为亮点吸引游客,同时带动当地发展。庆云县采用“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农业龙头企业、高校等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田园康养小镇。公司投资建设资金需要与金融机构融资,凭借项目可行性与运营的长久性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由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及运营需要较长时间,回收周期长,期间企业资金不足、政府政策变化均会导致小镇的失败,且目前风险投资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否则资金链断裂将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建设或运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以上整理与归纳,可得出康养小镇的主要元素构成及其主体关系(见图1),康养小镇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多方配合,资金和土地是康养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另外,为保证政府和企业的业务正常运行,需要当地居民进行监督,多方合作才能保证康养小镇的健康运行。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产业定位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明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才能顺利开展特色小镇的后续工作。产业定位与当地发展息息相关,产业定位不能脱离乡村实际,应该着眼于乡村产业的发展以及城乡之间的联系,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找准发展的方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展示乡村文化底蕴,吸引固定、长期的游客群体。
(二)培育重点特色产业
产业兴旺要求农业充分发挥和利用生产要素,使其发挥其最大活力,凸显出现代产业的多重效益。一些拥有特色产业和优质自然环境的地区需要重点培育,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在行业发展的某一环节中提供特色服务,而不应该盲目追求完整的产业链群。特色产业为小镇发展的载体,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文化兴盛,拉动乡村生态宜居。
(三)资金支持充足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密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可重点培育现代服务型小镇,分散其人口,缓解高密度地区的压力,同时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种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周边村镇的发展,在低密度地区形成产业集聚。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缺少金融支持的特色小镇是无法长期运营的,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其长期健康的发展。
(四)增强金融机构融资机会
目前涉农金融机构的服务重点已经偏离农村,农村借贷难成为常事,为发展农村经济,引进农业发展项目,就需要从金融机构中获得金融支持,普通农户、村组织信誉和抵押物有限,无法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进行大额长期借贷,因此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建设企业出面融资,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桐,李冰,崔健.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5):214-215.
[2]陆佩,章锦河,王昶,赵琳.中国特色小镇的类型划分与空间分布特征[J].经济地理,2020(03):52-62.
[3]杨梅,郝华勇.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机理研究[J].开放导报,2018(02):72-77.
[4]谭荣华,杜坤伦.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8(03):3-9.
[5]李清文,陆小成,资武成.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的绿色金融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8(10):114-118.
[6]舒红兵,陈晓安,肖亮,兰玛,雷应朝.攀西康养产业价值链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04):36-47.
[7]谢晓红,郭倩,吴玉鸣.我国区域性特色小镇康养旅游模式探究[J].生态经济,2018(09):150-154.
[8]范逸男,陈丽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养小镇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112-117.
[9]何莽.基于需求導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41-47.
[10]何维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357+359.
[11]邓慧博.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7(16):44-45.
[12]王文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产业选择及其经济效应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0(12):182-184.
[13]刘婷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农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6(03):73-77.
[14]周孟亮,李向伟.金融扶贫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研究[J].理论探索,2018(04):92-97+128.
[15]张启文,黄可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学术交流,2015(07):130-135.
[16]王睿,周应恒.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持研究[J].经济问题,2019(03):95-103.
[17]吴黎围,熊正贤.区块链视域下康养休闲特色小镇同质化问题及破解——以云贵川地区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64-72.
[18]张贵年.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S2):46-48.
[19]贾通志.金融助力特色小镇建设[J].中国金融,2020(18):102.
[20]叶欠,刘春雨,闰浩楠.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与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20(09):26-27+30.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15605017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