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开展路径探讨

2022-03-17韦入榕

科技资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开展路径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

摘  要:“三农”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之一,如何更高效、有序地开展“三农”服务工作,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该文立足新时期背景,分析了现阶段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开展阶段性成果、现存不足,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开展路径,以期能够为“三农”服务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三农”问题  图书馆服务  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a)-0000-00

Probe into the Way of Developing the Service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in the Public Library in the New Period

Abstract: The service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is one of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of public libraries. How to carry out the service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in a more efficient and orderly way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service work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in the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new period,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s of the service work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in the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new period from various angles, with a view to the “Three rural”services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valuable reference materials.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Three Rural”issues; Library Services; Development Path

公共圖书馆的“三农”服务工作,主要是针对地区周边乡镇、农村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功能,面向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文化产品与资源,向三农提供文献与图书服务,为三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从而辅助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三农”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促进农民文化水平提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精神文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美中不足的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三农”服务工作不足问题,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要立足新时期社会环境,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从理念、服务模式、技术等角度入手,全面优化“三农”服务工作。

1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开展阶段性不足

1.1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开展阶段性成果

自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工作的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带领之下,公共图书馆积极主动承担“三农”服务责任,在落实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成果。

第三,县、乡、镇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自2006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县、乡、镇各级公共图书馆纷纷加强对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陆续采购了彩电、VCD、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等相应的文化娱乐器材,不断配置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扥多方面的书籍。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

1.2.1服务理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新时期的主体文化需求

过去几十年期间,虽然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不断加强自身文化资源的储备,致力于向农村、农民输送文化信息资源,但是在服务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被动服务”的思想。进入新时期之后,农民、农业的“三农”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識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纷纷参与到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活动中,甚至主动借阅书籍。但是很多农村乡镇图书馆仍然秉承着过去的服务理念,采取被动服务的态度,缺乏对农民及农业企业对文化资源需求方向、类型的考量,从而降低了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水准[4]。

1.2.2“三农”服务工作管理机制有待提高

从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及其管理情况来看,很少有图书馆对“三农”服务管理工作展开现代化管理建设,在人力资源配置、技术资源配置、物质与资金资源配置方面均存在不足。以人员配置为主,在“三农”服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对聘用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低,缺乏对其“三农”服务思想与职业素养的考核;在任用之后,绩效考核与岗位业绩考核缺乏详细说明,无法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热情。工作人员不能够主动拓展“三农”问题的服务方式与方向,阻碍了“三农”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1.2.3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效益较低

一直以来,公共图书馆对“三农”服务工作的态度不一而足,部分地区的县级、乡、镇图书馆没有将“三农”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缺乏对农民、农业企业、农机机构等阅读用户的重视,缺乏对“三农”服务主体具体需求、实际情况的研究,也没有对“三农”主体进行有效评估,从而缺乏个性化、规范化、差异化的服务工作[5]。在实际过程中,可以体现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单一的文献资源,没有对本区域“三农”主体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对“三农”主体的文献资料需求方向、文化信息资源需求原因、文化资源需求变化趋向的了解,忽视本地区涉农人员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致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工作呈现低效化、同质化的特征,影响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2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开展路径

2.1 统筹城乡公共图书馆,搭建标准化运行机制

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落实“三农”服务工作,建议要认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认清市、县、乡、镇、村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文化资源、人员能力、物质建设、建馆规模、文献多样性等方面的不同,加强对城乡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统筹,进一步拉近不同级别公共图书馆的差距,以标准化的运行机制提升区域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的整体水平。根据现阶段的分馆建设成果,可以分别对街道社区分馆、县分馆、乡镇分馆、村文化室等不同级别的图书馆进行统筹配置,按照统一级别标准装修,配置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同时提出总馆、分馆的文献更新周期要求、规模要求与质量要求。建议要根据统一标准解决1~2名事业编的管理人员,将其派遣到分馆参与“三农”服务工作[6]。总馆要定期对下属分馆内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传递最新的“三农”服务要求、传递“十四五”时期的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精神,以此形成统一、标准的多级、多层次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为有效落实“三农”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2.2 及时转变“三农”服务理念,强调“三农”主体服务

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落实“三农”服务工作,建议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关注“三农”主体的切实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增加,“三农”主体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基于此,公共图书馆需积极引入科学服务理念,强调以主体为本,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始终强调“用户至上”思想,将自身作为涉农用户与涉农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在“三农”服务工作中,公共图书馆需转移现阶段的工作重心,转变以往单纯地为涉农用户提供资源的方法,而是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文化资源的寻找、涉农信息的沟通会议等,做出主动服务的姿态,这样才能够更满足“三农”主体需求,赢得用户的认可,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在“三农”领域的服务竞争力,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职能[7]。

2.3 搭建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各方力量联系

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落实“三农”服务工作,建议要积极搭建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拉近图书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三农”服务工作质量。在实际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中心、目录中心、图情业务交流中心是开展公共服务与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场所与力量,能够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在以往的公共图书馆“三农”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借助赴馆内文化资源典藏优势,通过提供涉农资源为“三农”主体提供服务,但是仍然存在信息不及时、文化资源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此,建议加强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构建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配置区域内的涉农信息资源与文化资源。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积极联系地区有关部门,主动与农业技术部门、农业经济部门、市政府监管部门、农业技术中心等取得合作,实时传递各方资源,将公共图书馆作为涉农信息与文化资源的“汇聚点”,及时多方面的涉农信息汇集起来,以此实现共享资源构建,充分满足涉农人员的文化信息需求。

2.4 積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落实“三农”服务工作,建议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市场化发展之后的“三农”主体需求差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三农”服务。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工作,主要面向来自不同机构、阶层的涉农人员,不再是以往单一地为农民提供文化资源服务,而是为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农业企业、农业研发、农业机械、农村建设、农村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涉农人员提供服务。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主体愈发多样,不同涉农人员由于其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教育经历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目的不同等,其对涉农信息、文化资源的需求各有不同,对信息与资源的获取方法也有所差异[8]。因此,公共图书馆需主动迎合市场变化,充分考虑“三农”主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提出“个性服务”;要以具体的涉农人员为核心,充分考虑其职业、目的、性格、研究方向等,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了解其对涉农信息、文化资源的需求,掌握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期望,为其定向提供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三农”服务工作高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在“三农”服务落实的过程中,能够为农村创造真实财富,帮助农村区域摆脱精神生活贫瘠的现状,辅助政府加强农村社会环境的建设。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政府愈发关注各地区农村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且“主体”意识日益增强,需要积极转变服务工作理念,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技术优势,为“三农”主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高效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小晶,冯永财.基于CiteSpace的基层图书馆“三农”信息服务研究[J].农业工程,2021,11(2):44-50.

[2] 那艳,吴汉华.多数民间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兼论古越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性质[J/OL].图书馆杂志:1-7[2021-11-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108.g2.20211126.1033.004.html.

[3] 龚晓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路径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6):111-115.

[4] 郭艺璇,李玲梅.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三馆融合模式探索及策略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11):40-45.

[5] 郭玲.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6] 冀爱斌.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9):11-12,20.

[7] 张瑶.发挥公共图书馆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大众文艺,2018(14):170-171.

[8] 欧阳建勇.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韦入榕(1973—),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2849500783394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
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
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论图书馆服务的守旧与创新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与图书馆—探析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服务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两学一做”的逻辑力量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举措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