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2-03-17杜丽萍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杜丽萍

摘要:小学思想道德和法制本是一个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意识和法制意识。于是,不少教师开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毕竟将理论转变为实践也是需要不断摸索和改善的。本文笔者就综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道德与法生活化教学的一些问题及其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日常生活情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教学元素,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日常生活的情景,也才能使课堂上具有生动活泼的教学艺术。在有关小学美德和法律的课程中,由于许多学校老师在教育观点上的缺乏重视,导致了这门课程并没有艺术类课堂有着丰富的教学魅力。同时加上老师的教学策略缺乏丰富,导致课堂中缺乏生命力。所以,必须迫切转变这种格局,来促使小学道德与法律的课堂呈现出一个灵动的课堂面貌。发挥这门课程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加强小学生法律价值观的影响。在小学品德与法律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活式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让整个课堂教学显示着蓬勃的生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促进了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但是,通过分析学校当下状况可以知道,不少高校由于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健全,还有部分老师的年纪已经很大,所以无法更加深入新课程改革理念。这一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和法制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很多老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一直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抑制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

2、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的品德发展通常遵循着由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最后逐渐发展为完全自律的一个过程,但小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正处在由他律到完全自律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建立正常的理解与判断道德的能力,因此必须借助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道德能力。而品德与法制课程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对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该门课程具有强烈的日常生活性质,许多知识点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是引导小学生建立正常道德观念和法制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鉴于学生道德与法制方面的生活性特点,在日常课堂中老师有必要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教师教学生活化意识不强

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办至今,大多数学校为该课程配套的专职师资比例一直相当小,老师并不稳定,但兼职教师总量众多,甚至有些还干脆直接把这个课程划为班主任的课程。但不少专职老师因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并不能把课程很好地同社会政治和日常联系起来,谈不上真实的生活化课程。尽管大多道德和法制老师都更加关注课堂生活化教学,也在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并不断地给学习者导入生活化教学课程素材,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使用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往往未能切实地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认识规律、心理发展需求,在课堂实践中未能切实地从学习者生活实际中入手,教学素材遴选也略显于简单与片面,在缺乏将实际导向学生生活中的课堂上根本无法使学习者形成情感共鸣[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所选用的教法、模式影响着学生读书的积极度、主动。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師应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学习水平,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道德教育和法律课本中的部分课文都涉及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环节,老师可先让学生去认识人的正面人格、消极个性。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对是非对错、好坏的判断能力也较差,因此教师应进行教学探讨、分享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对勇于分享的学生加以表彰、肯定。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控制消极、悲伤等情绪,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纠正的好习惯。

2、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一种通过创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情景,给予学习者以身临其境感官感受的教学模式,通过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强化学习者的实际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道德和法制课程也都可以实行情境教学法,老师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景,既遵循学习者的认识规律,又能够增加学习者的实际感受,从而推动课堂生活式教育[2]。如讲“上课了” 一课时,上课铃声一结束,教师们就可能创造类似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同学,上课铃声终止了,我们刚刚开始上课,你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不说话,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回答不要吃食物,有的学生回答不要午睡等等。通过与教员间的简短交流,教师们就会让学员知道在上课时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听讲,端正坐姿,利用正反比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知道哪些言行是符合课堂纪律的正确言行。

3、注重参与体验,让课堂还原生活

思想观念、法律观念等这些素质和对生活知识的掌握是完全不同的,素养更多地着眼于理论,而技能的形成多来自于体验与实践。一味地灌输知识并不能真正的把教学习者的活化,就只能把知识教学活动和实际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知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去参与、去体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3]。比如我们在课堂上说你们应该主动学习,努力学习——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无任何作用,但如果我们给学生一个体验和思考的过程,那么学生自然会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认知转变为行为。

结束语:总之,小学道德教育和法制生活化的课程就是在要求我们老师摸着石头过河,在课堂中不断地反省和总结,革新和改进。但归根到底,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贴近生活,赋予学生更多生命感受,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生活实践,唯有通过真正理论+实际的教育才能使学校道德建设和生活法制教育方式回到本真。

参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3]刘思思.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策略探究[J].教学天地.2018(5):53.

2271501705290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