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2022-03-17王淑兰

天津教育·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牛郎牛郎织女个性化

王淑兰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由学生主导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自然、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能量,展现自己的个性,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充分运用个性化教学语言,发展学生个性。基于此,本文以《牛郎织女》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凸显学生个性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的,他们希望能认识到更新鲜的事物,渴望能和别人交流,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为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分析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融入情感交流来与学生建立一段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导课堂,将更多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现自己,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堂是否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个性,打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心灵品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才会健康成长,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要想真正展开个性化阅读,就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应是流动跳跃的,是能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的,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开放的理想境界。

为此,教师就可以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为学生创建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角色情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到其中,还要有故事旁白,其余的细节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来进行演绎,至于角色分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来帮助学生分配角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当然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教师根据表演进行点评讲解。又或者教师将故事情节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先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然后在播放连环画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看法,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即使看同一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结尾续讲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现学生个性

幸福于以前的人们而言是很简单的,即使粗茶淡饭,但是只要夫妻恩爱,便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王母娘娘剥夺了牛郎的幸福和他追求幸福的权利,让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对这个故事,学生看完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会同情牛郎织女相隔银河无法相爱,也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织女是天上的仙女而牛郎则是人间凡人,两人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被分开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理由找到充分的答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在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中慢慢培养的,在课堂中,学生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质疑疑问,就会不断锻炼大脑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时候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很多时候都需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再共同解决疑问。质疑是激发学生发展个性的有效方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相关的要求,也指出语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特点来整合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家长都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给学生的思维、兴趣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逐渐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能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当教师在朗读文章时,学生必然会对一些故事情节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大多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潜意识告诉他们:老师等会儿会讲,就这样学生慢慢失去了提出问题的勇气,思维在长时间的麻木下也不会提出问题了,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和机会思考问题,提出疑问,教师也可以率先做出表率,提问牛郎织女相关的问题来活跃一下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会更容易产生思考。他们会思考王母娘娘为什么一定要拆散两人等问题,尤其要鼓励在学习时比较内向的学生提出問题,不管学生的提问如何,都要尽可能为学生解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他们下次有疑问时才会大胆地提出来。

(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层体会人物故事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有一个连续性的问题思考,也很难看到故事中存在的一些情感,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上也是断断续续的,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深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故事。例如,在进行角色扮演环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然后互相提出问题,例如,“在排练中遇到什么问题?”“牛郎的扮演者有什么心得体会?”“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怎样的结局?”等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提问,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写下一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写,然后全部问题放在一个盒子里,每个学生又抽出问题,回答问题,以此有效激发出学生自己的看法,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此外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方面的特点等,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反馈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以及教学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个性化教学语言,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本就是一个文学气息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运用一些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灵活生动,尤其是小学生生性好动,更喜欢一些富有冲击力的语言和文字,这些文字能使他们更快地融入文章意境。为此,教师首先可以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在细致讲解时,添加一些有趣、幽默的修饰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课堂气氛被带动起来以后,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或者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上课时以自己的理解来讲台上通过不同的语言来朗读课文,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展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增加文章所呈现的趣味性,进而学生会有想要了解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时会更轻松,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牛郎织女》是一篇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人物情感也是跌宕起伏的,所以在读这篇文章时应该饱含深情,不同的语气应该对应不同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故事人物情感。在朗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解人物的故事背景和感情色彩,让学生充分了解该故事的感情基调,这样他们对情感的把握就会更加准确,在学生运用不同语调的声音朗读时,教师可以从中获取到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故事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拉近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更有利于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等。作为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源于人们的生活,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起源于人们发现牛郎织女星,因为有相关学者认为织女星暗示着七月到来的时候,正好是妇女们应该开始纺织的时候,“织女”这一角色由此而生,同样也是因为牛郎星位于织女星的东侧,牛郎星追着织女星东升西落,于是就有了故事主线,在汉武帝时期,将每年农历的七月七定为七夕节,民间还流传了一种说法:七夕这一天是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时间,在七夕这天,我们站在葡萄架下就可以看见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通过这样个性化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

四、借助游戏活动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更愿意自己主动去研究某个问题,也更容易融入教学内容。而在单调枯燥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并不愿意发挥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显得较为被动。如何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游戏过程中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学生一开始对这个民间故事的认识比较刻板,教师就可以通过有趣的讲解使学生能融入故事情景中,当介绍完教材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续写活动,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将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和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故事新颖、合理、逻辑性较强的一个小组可得奖励,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其次,教师可以将文章大致的脉络整理清楚,在课上为学生介绍“老牛开口道破天机(第一部分)——牛郎翻山越岭来到湖边见到仙女(第二部分)——牛郎拿走纱衣留下织女(第三部分)——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第四部分)——经过长谈织女同意结婚(第五部分)——一起回到牛郎的草屋(第六部分)”,然后让学生依次根据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来讲故事,讲得好的学生可获得小礼物,借助奖励制度使学生更愿意去思考,训练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的能力,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结合除本文外的一些其他事物来介绍课文,同时扩展学生的课余知识,例如,在宇宙中,有一条银河,同时也有两颗恒星,一颗叫牛郎,一颗叫织女,教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银河系的照片,借助这样实体的物质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牛郎与织女间相隔甚远,从而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然后带领学生来讨论课文后面的习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脉络式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无论是长篇课文还是短篇课文,都有一个大致的故事脉络以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将课文脉络比作一课大树,大树的主干就是重点、难点,树枝和枝叶就是行文脉络,首先要让学生找到树的主干,然后教师围绕核心内容向外扩展或者学生自己向外补充脉络,将脉络细分为多个部分。一篇长篇课文中课文中所陈述的内容比较全面,教师不可能将课文中的所有细节知识都讲述给学生,只需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课文篇幅较长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理清脉络的教学法,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时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理清课文脉络,清晰地把握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完成一次快速阅读,使学生在第一次的阅读中掌握文中主要脉絡内容“牛郎与老牛的相处”以及“牛郎与织女相识”,然后教师就可以先围绕第一个重点内容来讲解,选择其中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内容,问学生:“老牛是怎么和牛郎对话的?”“仙女为什么要逃离天庭?”“是怎么逃离天庭的?”引导学生体会民间小说的特点,教会学生怎样梳理一篇文章的脉络。学生大约需要十分钟来阅读课文,教师可以给出前一部分线索内容,让学生围绕线索来阅读,然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后一部分内容的线索,并通过这些线索来梳理故事情节,一层一层地分析出课文内容,教师就可以选择其中重要的内容来讲解,其他的内容只需要学生自学即可。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划分脉络,能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教师在教学本篇课文时,可以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细节处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时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介绍课文中的第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里”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词来展开讲解,这些词也奠定了牛郎和老牛深厚的感情,引出后续老牛与牛郎相处的故事,分析对比课文中牛郎与老牛的关系和牛郎与哥嫂的关系,为后面老牛为牛郎做媒埋下伏笔。而在这一部分的结尾,教师可以重点介绍天上仙女生活悲催的情节,侧面体现织女对天上生活的厌倦,同样为后面牛郎与织女的相识埋下伏笔,然后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学生想要读后面部分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掌握埋伏笔这一知识点,清楚知道埋伏笔在文章中的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六、结语

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个性是其责任与义务。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地进行情景导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并凸显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当前的教学实情,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课堂越来越有活力、有个性。

(吴淑媛)

3586501186582

猜你喜欢

牛郎牛郎织女个性化
《牛郎织女》续编
民间故事之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牛郎织女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牛郎织女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