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学校美育课程特色化建设实施策略

2022-03-17沈建华赵西恒

天津教育·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育素养学校

沈建华 赵西恒

2014年,教育部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研制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以此來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16年3月,我国教育部在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学校要转变育人思想,深入研究人才发展走向,构建适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这其中,美育课程建设越来越被重视。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言美,行为美,生活美,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他们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美育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促进智力发展,增强辨别是非对错、区别美丑的能力,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去感知精神层面上的美德,实现和谐发展。

我校的美育课程以艺体课程为主,通过大力引进或聘用高层次专业教师、民间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美育课程规范化、体系化构建为目标,注重学科融合和活动载体,大力实施美育课程特色化建设,在传授美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尊重个性,分层教学,优化美育课程设置

2020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学校美育课程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但其他课程也需要充分发挥其美育的作用。学校应引导各学科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将美育因子渗透到教学各环节。

学校要坚持把全员美育和特长培养结合起来,不断优化美育课程设置。我校除开设美术、音乐等国家课程以外,还开设三种美育校本课程:艺术选修课、特长培优课和兴趣社团课。各课程均有详细的实施方案及评价办法,并且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艺术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周开设四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进行选修,目的是培养兴趣,发现潜能,发展特长。例如,陶艺选修课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学习陶艺的基本技巧,并能自主创作简单的陶艺作品。特长培优课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每周四天,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对已经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培优,让这些学生能得到更为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兴趣社团课是教师先制订计划,面向全体学生招募适合的人选,重在团队建设,注重团队协作。例如,在创意美术社团,一个个简单的兰花盆,在教师指导下,创意班的学生用丙烯颜料在花盆上面勾勒出淡雅的兰花图片,让原本普通的花盆有了艺术美感。学生笔下绽放的兰花不仅是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意,更是他们内心对艺术创想最纯真的表达。而拼贴画作品犹如一张张精致的明信片,悬挂于窗前,陡添几分诗意和素雅。创意美术社团的建设,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换不同的材料,画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画出自己对美的理解。

二、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打造美育特色项目

学校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我校的美育课程门类丰富,音乐类包括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声乐和舞蹈;美术类不仅包括中国画、书法、剪纸、扎染等传统课程,还包括素描、创意美术、水彩、油画、动漫等现代课程。课程的多样性是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兴趣爱好,但并不代表学校要面面俱到。学校要从这些项目中挑选出一些符合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的项目进行重点投入,力求能打造成学校美育的特色化项目。例如,美妙动听、余音绕梁的合唱课,瓷瓶莹净、悦目赏心的陶艺课,还有婀娜多姿、绚丽纷呈的舞蹈课,已经成了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

要想打造美育特色项目,必须改变传统模式,创新教学管理。首先要本着对学生成长负责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爱好、特长,精准选拔学生。其次重视美育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围绕特色美育课程开发,注重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我校专门成立艺体中心,在抓好常态化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美育科研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与教科研部门、驻地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有关特色美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总结有关特色美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完善校本教材研发。目前,我校艺术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撰写了合唱、钢琴、古筝类校本教材,依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编写,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各类技巧的基本动作以及发力要求,并配以趣味性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三、以演促学,以赛促教,强化美育实践活动

美育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美育素质、展现学生美育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实施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探索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举办学校系列迎新活动、校园艺术节展演、艺体大赛、国学诵读、故事剧表演、舞蹈器乐大赛等活动,以演促学,以赛促教,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示学生的美育素养。例如,学校艺剧节期间,学生把自己社团里的得意作品拿出来参加主题画展,画展以“立体几何、立体画柱、创意展架和笔墨丹青”四个部分来呈现,一幅幅创意十足的线描画,一个个童趣盎然的画盘,就像是开出的美丽花朵,惊艳无比。一年一度的迎新画展则汇聚了色彩、线描、工笔、写意、剪纸、书法、陶艺、素描等众多表现形式,学生作品展示了自己的灵心慧手,教师的作品则诠释着自己对艺术的坚守。2018年,学校安排美术组的教师去敦煌和云南采风,根据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历时三个月的创作,完成了“大美敦煌画展”和“七彩云南画展”,师生作品共同亮相于学校艺术楼的一楼大厅,观者流连忘返。

如果美术组的教师是在用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音乐组的教师则是将自身的音乐魂注入学生的心灵。一年一度的“小歌手比赛”,是所有热爱歌唱学生的舞台,每位导师會选择自己的得意门生,量身定做最适合学生的歌曲。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培养,小到一个表情的指导,大到舞台效果的展现,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这一切付出的背后,都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充分显现。

对学生艺术社团年度汇报演出活动,学校格外重视,整个流程都是参照教育部和省级大型赛事、展演活动等项目设置的要求来执行。仪式感越强,学生、教师越重视,才能刻苦训练,才能有舞台上精彩的绽放。通过这些方式,学校将自己美育上的优势项目打造成品牌项目和标杆项目,营造学校在美育活动方面的良好口碑。

四、有声有色,赏心悦目,美化学校环境设施

校园环境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具有教育、示范、凝聚、熏陶等功能。学校培养人才,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进行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

美化学校环境,创设一流设施,营造美的氛围,陶冶美的情操,这是学校美育的重要方面。为全面推行美育特色化建设,学校在环境设施上可以进行一些美化措施,具体如下。

一是校园景点的命名与建设。学校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就要注重环境的文化内涵建设,可以利用学校的主体建筑、亭台轩榭、小桥流水、游鱼细石、花木廊墙等,根据地形地貌和景物布排特点进行景点命名,例如,仿照“西湖十景”命名“学校十景”。例如,学校的“清源活水、曲径通幽、双桥观鱼、凭栏望月”等,有了名字,普通的景物也就注入了文化内涵。

二是设计校园花木铭牌,把花木做成育人资源。校园里每一棵树都应该有自己的名字,都应该有自己的介绍,都应该有自己的名片。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设计铭牌式样,收集花木信息,然后悬挂在花木上,让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在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这样的校园才更有美育意义。

三是校园走廊的美化设计。学校每一处走廊的文化布置都须精心设计,力求主题鲜明,异彩纷呈。可以利用走廊的墙面进行立体布置,让每一道廊墙都成为展示师生才艺的场地。走廊里还可因地制宜,适当摆放书架或各种绿植,把书香和绿意带到师生身边。漫步充满文化气息的绿色长廊,学生每天都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明天的灿烂,花香四溢,书香氤氲,既为励志向上的学子送来了丝丝宽慰,也在涤荡着他们的胸襟,涵养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情感。

四是做好校园井盖、配电箱、垃圾桶等小物品的美化设计。在别人眼中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就像一块块灰色的“补丁”散布在校园的各处,很容易被人忽略掉,但在学校的师生眼里,却成了释放艺术灵感的“彩绘宝地”,他们靠着自己的灵心巧手,给井盖、配电箱、垃圾桶作彩绘,变“丑”为美,化俗为雅,赋予它们艺术的灵性,将“井盖”变成了“景盖”。学生的“二十四节气”彩绘让人感受季节变迁的周而复始。从学校东门进入,金黄的麦子低垂着沉甸甸的麦穗,它们弯着腰,似乎在告诉学生“‘芒种’时节已到,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啦”;在校园的池塘喷泉中,出水的碧荷亭亭玉立,粉嫩的荷花或微微吐蕊,或打着羞涩的朵儿,一阵风儿吹来,似乎可以闻到了莲的清香,这是在告诉人“‘大暑’来啦,要注意防暑哦”。

这些涂鸦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激情,也点燃了学生的校园诗意生活。这些富有创作的彩绘,化腐朽为神奇,让这些校园的“补丁”一下子靓丽起来,融进了周围的环境。这些细微之处闪现着学校师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情怀,自然也是学校特色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创新形式,多措并举,重视美育师资培训

多能的教师才能培养多才的学生。一所学校的教师素养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教学品质。教师对美育理解的宽度、对美育价值的尊重,决定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此,学校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提高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通过“青带蓝”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每学期师徒结对的安排,学校都要慎重考虑,不仅考虑学科层面的问题,也要考虑师徒二人性格层面的问题。拜师仪式要庄重,要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探索集体备课的新模式,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从整体上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实现资源共建、智慧共享,拉动深度教研。再次,通过多能培训,成就教师的多彩人生。教师的发展不仅是学科技能的提高,还包括文明礼仪、多媒体操作、演讲与口才、艺术修养等方方面面的提高。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素养,方可从容应对多元化办学的需要。为帮助教师掌握多种技能,学校安排英语口语、思维导图、交际舞、辩论赛、瑜伽、化妆、游泳、茶道、着装礼仪等全方位的培训,为打造多能教师的良好教育不遗余力。在这里,教师不仅获得一份有尊严、有价值的工作,更学会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他们看到自己的潜能,找到多彩的自己,自然也增强了做教师的自信。

其次,提供平台,教学相长,实现教师的双向成长。为让美育骨干教师早日称为名师名家,同时又能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青年教师也能早日成为骨干教师,实现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双向成长”,学校以“共研、共学、共成长”为宗旨,推行名师工作室建设。基于 “求学、求新、求知”的理念,以“名师带动”为主要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发挥工作室团队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

最后,要创造条件让艺术教师多走出去,如听大师的音乐会、采风、写生、看画展等。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欣赏水准,才能提高自己的美育教学水平。另外,还要注重师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最重要因素,其自身的专业特长、志趣和专业风格以及累积的个人经验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以自己经验为资源”,善于进行“师本”课程开发,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六、结语

核心素养视野下,学校美育和智育同样重要,不能片面追求文化成绩,而忽视美育的重要性。学校美育课程特色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彰显成效,持续发展。

(邱瑞玲)

2442501705309

猜你喜欢

美育素养学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