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习作要从“心”出发

2022-03-17马志龙

天津教育·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习作文本小学生

马志龙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不说假话、套话、空话,而是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尤其是要求学生动真情、说真话,用真心、真情写作文,使作文生动形象,打上学生的个性烙印,蕴涵学生的真性情,从而打动读者之心。结合当前小学生习作问题,笔者通过促使学生“我手写我心”,真心写作,唤醒真情,让习作呈现生机与活力,也让学生借助习作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诉真情,说真话,讲述自己日常的一些点滴小事,或基于内心的想象与创作不断付诸笔端,展现其个性的写作风格与特色。而对作为习作者的小学生来说,每个人人认知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也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应是各具特色,各自复现、演绎各自的生活。但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习作假、大、空,有的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有的是依葫芦画瓢的刻意模仿,还有的仅仅是将里面的女性角色改成男性角色,扶起老大爷变成扶起老大妈,其叙述内容则完全是一个模子刻出的,写法千篇一律。从这些习作中可以发现,习作缺少“真”味,而学生的真心也未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习作教育任务是艰巨的,要让学生心中自然流淌情感,让学生真心对待习作,真心倾诉。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从阅读文本中获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写作教育资源,通过读写结合,能引领学生领悟优秀文本写作的具体方法,同时感受优秀文本谋篇布局的技巧以及运用语言的风格特色,也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艺术化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精彩,引发读者与文本的情感共鸣。比如,在《牛和鹅》一课中,作者叙述了“被鹅追赶”“把鹅赶走”“不再怕鹅”的故事内容,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正是一种对乡村生活的描摹,还蕴涵了一定的哲理。文中描写刻画生动,写出了“鹅”的胆大妄为、神情十足,也刻画了“我”慌忙逃窜、狼狈不堪的模样,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刻画上非常细致,“鹅”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呈现于眼前。而金奎叔在赶鹅中告诉“我”的一句话,实际上也充满了哲理。这也启发了学生,即通过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则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正是因为文中通过对心理以及动作的细致描写,引发学生共鸣,纷纷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真事,有人害怕狗,也有人害怕小老鼠、小虫子等,这些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唤醒。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也有了表达欲望,自觉把从文本获得的心理体验迁移到具体的习作中,使学生无形中以《牛和鹅》为范例,也详细描写了面对自己害怕的动物时的内心活动以及蹑手蹑脚、上窜下跳、惊恐万分等动作,而这些描写基于学生的亲身经历,正是被作者的真实情感所拨动,这时,教师相机鼓励学生随笔练习,及时与自己生活中害怕的事物联系起来,从原文吸收细节描写的手法,这有利于学生表达情感,让学生用真心写出真语。有的学生写最害怕狗,“远远看到狗我会快速改变路线躲开。万一偶然遇到狗,当场小腿肚打转,恨不得脚底抹油瞬间消失,也不敢看狗,假装看别的东西,可自己心里喊了千万个‘妈妈,救我!’如果此时狗无暇顾及我,自顾自地走出我的视线,我提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才会落肚。但是,如果狗朝我走过来,而旁边有人恰好路过,我会紧紧抓住路人的衣角,求救……”这一精彩描写也得益于文本范例的阅读,唤醒了学生自己害怕狗的情感,使学生写起来毫不费力,还写出了怕狗的真实心理,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二、激活动力,开发兴趣

(一)不断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生好奇,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习作课堂要呈现多元化,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让学生通过打擂台形式读一读自己的优秀作品,或通过让学生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围绕活动进行习作时能下笔有言,捕捉最为深刻的真心体验,由此掀起情感涟漪,心中有话可说,而情感自然流露笔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喜爱写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搜集所需素材,认真细致观察生活,切实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挖掘感动人心的小事或人物,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也使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有话可说。

(二)体验成功喜悦,激励习作信心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要让学生坚持写作文,就要始终让学生品尝到习作带给他们的喜悦和成功感,既是倾诉心声的良好载体,也是发表个人见解的有效渠道,更能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乐于写作、自主写作,关键在于教师的评价,采用鼓励、肯定等激励式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圈画作品中写得好的地方,并及时表扬,在班里宣读圈画的好词好句,让其他学生记录;有的学生写得并不理想,但教师要从中捕捉习作的小亮点,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习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学生修改后宣读,让学生懂得作文经过修改后会变得更为精彩,让自己所写的文章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持久兴趣。

三、自主随性,增添乐趣

(一)开展小练笔,模仿典型句式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习作初期还不知道该如何写话,教师以分阶段、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提出具体目标,从模仿典型句式开始进行随笔练习,从低年级到中、高年级。低段年级的学说一句话,到中段年级的学写一段话,再到高年级的写具体的细节以及按照体裁要求写。读写结合,与生活相连,仿写文本中比较典型的句子,让学生先从口头表达锻炼,然后根据句式把想要表达的句子写出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的条理性。

(二)靈活方式,以读促写

此外,利用阅读教学进行写作,也是随机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写作文,延伸文本故事与情节,续写原本戛然而止的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比如,学习了《白杨》一文,结尾写到“爸爸望着白杨树”的这一情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想象多年后兄妹俩长大后在新疆扎下根,进行工作与生活的情景,然后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写人称、结构或题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比如,将《田忌赛马》原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这场赛马比赛;改写结构,比如,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原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课文改为倒叙,使学生在弄清楚课文内容以及中心后,进行变序组合,先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然后再写五壮士诱敌上山以及顶峰歼敌;或将诗歌改写为记叙文、散文,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以《游子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歌的原诗句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改写成优美的散文等;还可以通过学习一系列的游记式的课文,让学生将所学的这些课文内容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题目“我的旅行小记”进行作文,将这些课文题目中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作文,构思为完整的一篇文章。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提高了其创造性思维。

(三)积累素材,学会运用语言

读写结合,从阅读文本中积累素材。学生背诵或摘抄文本中的好句、好词,进一步感受好词好句在文中的巧妙运用,同时感受文本蕴涵的语言美。学生在进行习作时,无形中也会将一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所以,保持良好的摘抄习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可以逐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将自己想说的话一一写在本子上,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参与实践,探索乐趣

(一)创设活动,传授方法

在具体的习作教学或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进一步创设一些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動,在其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而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取搜集素材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与方法,也能为投入写作注入基本技能。在具体的作文指导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切实地解决“写什么”这一问题,改善一些学生作文内容“假、大、空”的情况,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让学生发现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当自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可发时,就将自己的眼光投入生活,做一名发现者、探索者,扮演一名对生活事件进行再现以及艺术提炼的创作者。学生写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这样的作文更能体现真情实感,富有童真童趣。学生应对生活中的感情及时捕捉,学会提炼素材,不断积累各种生活素材。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实际上也就是对生活的一个反映以及描述,要勇于体验生活,不断寻找最触动人心的事情,从而产生真实情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能提升其认知水平,让学生尽情地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释放。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习作加以赏识与尊重,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如果作文中出现了不太积极的道德思想,或有错别字、语言文字不规范等,教师在肯定之余应及时指导学生对这些地方进行改正。

(二)鼓励学生自批自改

教师应注重作文评价,通过面对面批改作文,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多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也要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以及规律性。自批自改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最初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传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写作情况,指出其作文的不足。而对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应鼓励其先从标点符号以及造句开始,然后再逐步发展到对作文的谋篇布局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主找出写作时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弥补不足,完善自我,增强写作信心,体验写作的成功感与快乐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批互改,通过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讲评、分享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作文质量。

(三)从课堂走向课外

大自然是习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库,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实践中探索获取写作的能源。当有人感叹“无米之炊”时,要引领学生把目光投向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把从课堂中掌握的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中,将所学迁移到习作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也在观察自然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如亲手种植花草,观察生长过程;跟着爸爸妈妈到农田里体验劳动的乐趣;或做志愿者体验服务他人的责任意识。学生的一颗心所容纳的东西越来越多,心里想说的就越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发展。

五、培养写作思维

作文的写作不仅仅是要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叙述,同时也要加入一定的思想。由于小学生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但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利用想象力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例如,在写作中教师不应该只拘泥于学生对现实题材进行写作,应多鼓励学生写一些虚拟的题材,例如,对喜欢的动画或童话故事进行改编等,从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积累优美的词汇以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的眼界和体验,教师也应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对当地的风景名胜或者公共场所进行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维,并且可以有效给学生提供写作题材,从而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引导学生融入内心情感

当前小学作文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感情的融入,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如同流水账一般,很难体现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感情。因此感情的融入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向之一。而日记便是记录学生情感变化以及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日记写作,不要以作业和任务的形式进行,不要把日记当作强制性作业,而是让学生通过日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让日记成为学生的私密空间,让学生能通过日记的练习来学会感情的表达。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进而再鼓励学生将感情融入写作。

七、展开合理评价

评价对促进学生写作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评分式评价,要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让评价更具全面性,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丰富写作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匿名点评,挑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学习,再挑出写作比较单一片面的,先说出文章的优点,再挑出文章中的问题,让所有学生能通过分享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让习作变成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心声的载体,让学生诉真情、说真话,让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与他人分享优秀作品,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快乐源泉。

(邱瑞玲)

1283501705229

猜你喜欢

习作文本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是小学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非常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