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精力,营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评价“新生态”
2022-03-1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教育评价具有诊断学习问题、收集反馈意见和完善基础教育体系等多元功能,是当前识别基础教育问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缺乏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难以支撑基础教育良性发展。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评价优势,需要积极转变评价方式,统领基础教育办学方式智慧、全面升级,实现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营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评价“新生态”,需要把握以下重点要求:
一是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把握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营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评价“新生态”,需要始终以“德育”为核心,集中精力解决基础教育评价的重点问题。通过将“立德树人”理念以合理的方式渗透、融入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践行全面育人的教育评价导向,有力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打破传统的学科评价观、成绩评价观等片面理念,通过凸显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基础教育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二是以“过程育人”模式为支撑,把握学生动态成长的评价要求。营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评价“新生态”,需要重视关注学生成长过程,集中精力化解基础教育评价的现实难题。通过设置过程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成长、培养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使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与学生培育有机融合,真正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与学生培养衔接不足的现实难题。要坚持以实现综合育人目标为支撑,通过有效整合基础教育資源,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断优化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是以“智慧育人”体系为延伸,把握学生学习成长的内在规律。营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评价“新生态”,需要发挥智慧技术的辅助优势,集中精力化解基础教育评价的热点话题。要坚持以智慧评价优势为动能,通过利用智慧技术,强化人机协作,建设学生评价数据包、数据档案,全面、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形成直观、清晰的成绩轨迹,服务教学决策及育人方案优化,全面提升教育评价结论的利用效能,持续优化基础教育的育人生态。
现阶段,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从成绩评级、分数评价向育人评价发展,从传统结论评定向新的全面育人机制升级,教育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应用均呈现全新变化。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进程中,要坚持以全面评价为核心,以过程评价、智慧评价为动力,通过营造新的教育质量评价生态,充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营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评价“新生态”,应该做到:
首先,回归育人本质,助力学生个性成长。要明确基础教育的育人使命,充分发挥智慧技术的多元优势,积极建设评价科学、维度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习惯与成绩进行全面收集、实时分析,并提出科学、及时的教学反馈意见,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引与学习方案,有力推动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融入生活空间,激发学生思维联想。要注重整合、利用各类生活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全面拓宽教育评价的价值空间。要坚持以激发和促进学生融入评价体系为导向,通过将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培养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帮助学生丰富学习认知、加深学习体验,更好地激发教育评价的主体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价值引导与激励拓展功能。
最后,丰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育人效能。要以正确的育人观为指引,通过围绕基础教育特征,引入增值评价、综合评价手段,分类制订教学评价方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育人效能。要将教育评价与教师教学决策相融合,通过精准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促进教师调整育人方案,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全面育人背景下,为助力基础教育转型升级,需要探索教育评价与教学活动深度、有机融合范式,通过坚持学生为本的评价导向,发挥智慧评价的精准、客观优势,促进基础教育实现良性发展目标。
(吴淑媛)
32795011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