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22-03-17匡小兰
匡小兰
“双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强化作业管理,促进作业改革,以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作业评价、作业管理等内容为突破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我们一些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在弱化、退化,“狂轰滥炸型”的试题满天飞。比如,我们作业的不良现象主要有:1.各学科的课外作业量过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与身心健康。2.作业布置缺乏目标意识,作业内容选择比较随意,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比较多。3.作业设计单一,缺少多样性、选择性与结构性,作业设计缺乏思考性,作业没有深度。4.书面作业较多,实践性、操作性的作业很少。5.作业设计没有体现个性化、差异化。
众所周知,过重的作业易导致多种危害:对学生个人成长而言,学生因过多的作业而睡眠时间减少,体质下降,近视率日益增加;对学校、家庭而言,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出现焦虑、厌学等情绪,导致师生、亲子关系紧张;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学生因过重的书面作业,导致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严重缺失,“书呆子”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推进作业设计改革迫在眉睫。作业设计改革的深度推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接受《人民教育》编辑部解读“双减”政策专访时说道,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压总量”指的是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总量,以达到适度、适中。“控时间”指的是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间。“调结构”指的是学科之间作业总量的统筹和不同类型作业的统筹。“提质量”指的是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双减”政策下,我们该如何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呢?
一、作业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对设计的作业要“三思”。一思,作业设计意图是否明确?设计该作业的意图是什么?要达到的目标又是什么?二思,这个作业设计是否有效?设计作业的目标是否与教學目标、教学内容相匹配?通过这些作业能巩固学生的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三思,这个作业的难易度如何?精细地分析作业,明确它所含的知识点、能力点、解题思路与方法、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该题目的训练价值与适用对象。
为了提高作业设计的目标意识,教师要依据单元主题内容和课标要求确立单元学习目标,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再确定单元作业目标,最后依据单元作业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可以借鉴的做法是:将市场上与本学科有关的练习册、试卷尽量购买回来;同年级学科教师分工,也可跨校协作,根据单元作业要求精选、组合出一套单元练习题,从而达到“这套题一做,这些练习册、试卷题都会做”的效果,起到“以一顶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对教材练习或习题进行二次开发、调整、补充,自选、自编或改编作业,改“狂轰滥炸型”作业为“精确训练型”作业,从而达到作业“少而精”的效果。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指向高阶思维训练
教师要破除“作业功能定位于知识巩固、技能训练”的狭隘观念,让作业不局限于浅层学习,而是指向知识应用、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我们要善于将教辅资料、课后习题中传统的“识记性低阶思维训练”练习题改编为以“应用评价创造”为主的高阶思维训练的习题。冷玉斌老师曾在他的《教书·读书》一书中讲过一个作业案例,值得大家去思考。
某地区小学三年级文学读本中选文《花木兰》的阅读作业题如下:
(一)思考问题
1.为什么花木兰一得知战争的消息就告诉了母亲?
2.如果花木兰以女性身份申请出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3.士兵为何如此惊讶花木兰是女性?请列出不少于一个理由。
4.花木兰的行为让你对“勇气”有了什么理解?
5.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个故事?
(二)表达
代花木兰给父亲写一封信。
(三)社会学习
制作一份领导者奖状,颁发给花木兰。
(四)观点
文本与电影《花木兰》的比较。(列图表,小组讨论)
(五)上网发表评论
讲述读完《花木兰》之后的感想,针对故事写一篇评论,在网上发表。(附网址)
同样是关于花木兰的内容,我国某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有《木兰从军》一课,课后习题除了常规的识字、写字外,只有一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两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更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如上题中的第一大题),更侧重于实践性作业(如上题中的第二、三大题)和综合性学习(如上题中的第四、五大题)。而后者关于阅读品质、阅读方法、思维广度、实践内涵等方面的训练则比较欠缺。我们倡导有智慧的阅读,就是要通过作业设计引导读者超越自我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与分析,从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感受、体验和经历,从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更高阶的思维训练,真正达到有智慧、有深度的阅读效果。
三、作业要体现分层性、自主性,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的训练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秉持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让作业服务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比如,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设计,提高其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以“作业超市”的形式,设计必做题(基础性作业)和选做题(分层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能力、兴趣自主选择。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训练,而选做题则多呈现一些创新型、个性化、有挑战性的作业。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作业类型,设计多样化作业,多布置一些操作性与综合性强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信心,从而促进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比如,科学学科不能仅停留在“黑板”和“纸面”上,更要走进实验室做一做,到社区去做调查分析,研究比对。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试题的新立意、新情境、新设问进行研究,变编练习题为解决真实问题,重视生活描述型、概念表征型、问题分析型、反思评价型、单元综合型等探究性作业的研制。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一课时,布置如下作业:
(一)填空
(二)选择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2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 )米。
A.17 B.16 C.15 D.14
2.校运会的运动场上,1条跑道有2条石灰线,4条跑道有( )条石灰线。
A.8 B.7 C.6 D.5
(三)解决问题
1.长平村在村道一旁从头到尾安装51盏路灯,每隔20米安装一盏,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这条村道长多少米吗?
2.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10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都相等)是多少千米?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细细观察分析,我们会发现:以上作业通过变换条件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是告诉“间隔和总长”,求“棵数”;有的是告诉“总长和棵数”,求“间隔”;有的是告诉“间隔和棵数”,求“总长”。以上作业也体现了梯度与分层性,作业训练呈现了由易到难的梯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作业: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第一大题后,从第二、三大题中各选一题完成;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做第二、三大题。
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时,还要注意學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笔者在学校调研时发现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做第一大题,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第一、二、三大题。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题量少,用时非常少。他们做完作业后,无所事事,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还是没掌握。其实,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业也需要变式训练、创意设计,教师要保证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大致相当,而不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远远少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考虑作业内容分层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作业设计形式。比如,教师可以画学科知识树,画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知识,让学生写学科日记等,让“自留作业、自选作业、同层互留作业、套餐分层作业”成为作业的新常态。教师还要建设“智慧作业”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分析学情、个性化布置作业等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精准推送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总之,关于作业设计改革,教师要拥有科学的作业观、育人观,从片面追求分数走向关注全面育人,从单纯的教学反馈走向全面育人。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行层层备案审核制,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展示、交流、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在作业设计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进而全面提高作业的质量。借助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倒逼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命题新认知、新走向,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教育体育局)
投稿邮箱:7318364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