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

2022-03-17柴圣元

化学教与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一体化课堂教学

柴圣元

摘要:以“揭秘蓝黑墨水变色的原理”为项目学习主题,开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元素化学教学,呈现了项目背景、内容、框架、实施过程及评价。做到评价标准精细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综合化。及时关注生成性课堂,是顺利完成本项目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墨水变色;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3x-0016-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3x.004

一、项目背景

在化学教学与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为此新课标明确了“学习与评价建议”之一:倡导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如何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使素养“落地”,也是高中化学课堂面临的重要课题。

项目式教学为解决上述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项目式学习是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化的项目任务,学生作为项目学习的主体主动提出驱动性问题,并在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评价任务来诊断其学习障碍点,发展其核心素养[2]。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为能力和素养。该理念与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模式及质量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笔者尝试探讨项目式教学框架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及实践。以揭秘“蓝黑墨水变色的原理”为项目主题,项目主体拆分为项目内容分析、项目框架、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反思五大部分。

二、项目内容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现有“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FeSO4作为载体,围绕FeSO4的性质预测、制备、保存等问题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以物质类别及其核心元素价态为角度研究无机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3];2.以“白纸显红字”魔术引入,围绕补铁剂硫酸亚铁片中存在的氧化铁和硫酸亚铁,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解决印刷电路板、亚铁盐保存等实际问题[4];3.以打印墨粉为真实情境素材,围绕“打印墨粉中的磁性材料是什么?”“怎样检验墨粉浸取液中的Fe2+与Fe3+?”等问题开展教学[5]。可见“铁及其化合物”教学情境素材虽丰富多样,但鲜有教学设计能将情境素材贯穿教学始终,使得知识的获取、应用与真实问题的解决完全融为一体,项目式教学便应运而生。

此外,“铁及其化合物”内容在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业标准”中有较大改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建立“价一类”二维的元素观,强调物质之间的转化。从单一物质性质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发展到能对一组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进行多角度的探究。2.重视发展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实验探究能力,并规定了学生必做实验。要求能针对转化的相关问题,提出有依据的假设,选取适合的实验装置和药品,设计并实施严谨的实验方案,最终基于事实得出科学的结论。上述改动显然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内化要求进一步提高,评价模式也应顺势而变。传统的“很好”“还行”等笼统的评价并不具备素养诊断价值。因此应打破传统评价模式,坚持过程性、持续性的评价,关注阶段性、创新性的评价,追求“评价标准精细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综合化”。

三、项目框架

拆解后子项目为:确定方向→蓝黑墨水的成分调查(查阅资料或文献)→变色成分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分析(绘制价一类二维图)→揭秘变色原理(实验探究)→揭秘褪色原理(实验探究)→撰写实验报告。具体设计流程见表1。

四、项目实施

[任务一]认识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

[情境创设]展示字迹:对比昨天和课前用同种蓝黑墨水书写的字迹,感受颜色的区别。

[驱动问题1]随时间推移,字迹颜色为什么由蓝变黑?蓝黑墨水含有哪些主要成分?请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学生活动1]分享成果,互相补充、评价。

[教师总结]各小组初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1:“英雄”牌蓝黑墨水配料表(表2)。

资料2:蓝色是染料(包括酸性墨水蓝、直接湖蓝等)的颜色。

资料3:黑色主要与铁元素价态的变化有关。

[任务二]铁元素存在形式的分析

[学生活动2]尝试画出铁元素的价态一类别二维示意图;分析墨水中的铁元素存在形式,说明判断依据。

[成果展示]学生绘图作品(图1)。

[设计意图]绘制价-类二维图,可以快速而清晰地建立从价态和类别两个角度认识无机物的多样性,并借助判断墨水中铁元素的存在,体会“证据推理”意识。

[任务三]揭秘变色原理

[驱动问题2]如何进一步确定墨水中的铁盐含有Fe2+还是Fe3+?变色发生了什么转变?

[演示实验]Fe(OH)2制备: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驱动问题3]上述实验对墨水的变色原理是否有所启发?说明判断依据。

[设计意图]借助经历相同的化学环境,由Fe(OH)2转变为Fe(OH)3联想到到墨水中铁元素的价态变化,体会“类比演绎”思想。

[学生活动3]讨论交流,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同伴互评。

[方案呈現]依据确定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任务四]揭秘褪色原理

[驱动问题4]分析墨水成分中草酸的作用?说明判断依据。

[驱动问题5]衣服上沾有黑色墨渍,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洗衣液”使其褪色?说明依据。

[学生活动4]讨论交流,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同伴互评。

[学生活动5]小组合作,分工完成,记录实验现象。

[结果展示]使用“洗衣液”前后的照片(图3)。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去除墨渍的“洗衣液”的选择,进一步发展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进阶水平(分析、解释和预测),并通过追问判断和预测的依据,可较好诊断和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基于类别、化合价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任务五]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请大家回顾整个项目的活动过程,总结研究成果。1.撰写“生活中的化学奥秘——蓝黑墨水”报告。2.绘制“生活妙招—轻松去渍”海报。要求体现以下内容:认识铁元素;铁在蓝黑墨水中的存在情况;墨水变色与铁元素的关系;墨水褪色与铁元素的关系;铁元素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生活动7]小组总结成果,汇报交流,自我评价与互评反思。(见图4)

[设计意图]通過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海报的绘制,回顾新知,进一步实现知识关联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

五、项目评价(见表3)

六、项目反思

1.多元化评价形式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达成项目式教学的目标,实施前需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同时为了能全面、客观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评价与创新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三部分:核心活动的评价(小组或个人),阶段性项目作品评价(作品草稿、产品原型、访谈计划书、视频、作品评论、实地调查、项目进展小结、日志、笔记等),项目总结的评价(研究论文、报告、多媒体演示、演讲与陈述、学校内外的展览等)。最具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就是分别设计相应的等级评价量化表(见表3)、自我反思记录表或活动记录观察表,以评促学,及时调整,才能持续性关注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2.关注生成性课堂

项目式教学的形式决定了本身开放性比较大,即使教师尽可能做好准备,也可能出现非预期效果,这种生成性课堂是十分珍贵的,也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学核心,不要避而不答或急于否定,可以及时将学生回答与主题进行关联。同时教师要不断积累反思开放性活动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实现教师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Joseph S K,Charlene M C,Carl F B.中小学科学教育——基于项目的方法与与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13.

[3]阎芬,于少华,王磊.中学化学教育中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设置有效性研究[J].化学教育,2015,36(13):32-35.

[4]王正兵.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与评价的设计与实践——以“补铁剂中铁的检验与转化”为例[J].化学教育,2019,40(11):29-35.

[5]张丽华.“素养为本”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以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例[J].化学教学,2019(8):57-61.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一体化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