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君子三喻”导写

2022-03-16李月萍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闪光高尚美德

李月萍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和“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譬喻,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君子若玉”重于美好品德的外现,强调君子品德像玉一样熠熠闪光;“君子若水”重于美好品德的实践,强调君子像奔腾不息的流水一样普惠社会;“君子若兰”重于美好品德的养成与坚守,强调君子即使在困难环境中也要像兰花那样“独善其身”,“不以无人而不芳”。

如果把这三种譬喻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认为美好品德养成之后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自己的美好品德在造福社会中光彩闪耀。

那么,你对这三种譬喻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交代了关于君子品德的三种譬喻(以下简称“三喻”):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并提示考生对“三喻”的排序不同,可能获得的关系、意义和境界也不同。我们在审读材料时,一定要抓牢“君子若兰——美好品德的养成与坚守”“君子若水——美好品德的实践”“君子若玉——美好品德的外现”这几个比喻的真实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思考美好品德在养成与坚守、实践、外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找準这些基本要点,我们就可以去完成试题任务——对“三喻”进行排序,并在排序的基础上亮明自己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解读自己对“三喻”排序的根据和理由。在写作时,要有时代观念和责任担当,谈“三喻”及其排序时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青年身份,结合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进行论证。

例文

若兰似水,终成佳玉

□江西省大余中学 彭倩倩

“兰、水、玉”,是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譬喻。兰之养成坚守,水之流动实践,玉之光华外现,都是作为君子的必经之路。我认为只有先具兰之坚守,再有水之实践,最终才能闪耀美玉的光彩。

君子有德,若兰坚守须为先。

雨果曾言,“心中有阳光的人,才能照亮他人”。诚然,君子若欲普惠、造福社会,必先养成自身的良好品德,并坚守不移。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是首要之学。孔子常教育弟子守礼为德,才能行之四方;而孟子也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言,表明以德养身的重要性。试想,孔子若不是本身拥有美好品德并善于坚守,又怎会有如此多的弟子追随,其学说又怎能厚泽万世?因此,德为立人之本、泽世之源,若想为君子,便须养成自身美好品德,不染纷华,才能承担起厚泽万世之重担。

君子有德,似水实践以为本。

古语云,“上善若水”。水是温润和谐、奔腾不息的,君子的品行也应如流水一般奔腾不息,流入人心,普惠社会。只有滋润人心的活水才是上善之水,同样,美好的品德只有得到实践才能真正显出美好。宋明儒生秉持前人信念,将品德实践融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之中,为世间之美立行。同样,马克思17岁时曾在毕业文中写道:“我立志献身于为人类谋取幸福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品行何其高尚!正是因为他将自身高尚品行付诸实践,才使他成为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让人无法抹灭的明星。所以,以自身行动践行品德才是美德的根本。只有行于实践,才能使君子美德真正有所作为。

君子有德,若玉外现终为果。

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正揭示了品德与外现的关系:自身拥有了高尚的美德,并付诸实践,那么如北辰一样闪光,众人拥护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正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样,一行一举中表现出的美德,会使君子像玉一般熠熠闪光。孔子不言自身之德,但世人皆以德称之;雷锋未曾以德标榜,但却成为高尚品德的代表。有德之人,终会因自身之美德而如润玉一般散发着温润厚泽的光茫,照亮世间。

若兰,似水,成玉,君子以自身践行美德,光照四方。

评点

文章开篇直扣材料,明确提出观点,先具兰之坚守,再若水之实践,终显玉之光彩,任务完成简洁明确。接着,作者以三个分论点的形式,围绕兰、水、玉之特点,从不同角度对观点进行论述,引用的名言精准,列举的事例丰富恰当,对论据的分析到位;且全文语言精炼,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当然,若能联系当下,谈谈当代青年的品德之塑造,会更有说服力。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闪光高尚美德
诚实是美德
闪光的枝条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助人为乐是美德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闪光的“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