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策略
2022-03-16范佳
范 佳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通识选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具有很多优势,但这要以课程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为基本前提。课程的开发、建设以及具体课程教学间具有密切联系,对课程质量予以监控也成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站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相应课程质量监控较为可行,但这同时对高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想要将质量监控的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也并不简单。为此,探寻出更为有效的质量监控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1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概述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很多高校在加强相应选修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相应课程质量监控尝试的直接原因。一方面,进行系统的监控能够帮助高校更好掌握相应课程开设,以及课程相关教学的实际状况。后续进行常态化课程建设,促进课程质量提升时,具体监控所取得的信息能够成为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做好各种质量监控工作,并围绕着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进行了课程建设相关优化尝试后,各种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为学生个人更好成长、发展,其眼界的开阔等提供很大帮助。但也要看到,无论是基于何种视角,对各个通识选修课程质量予以监控都带有一定难度,这其中也涉及到体系的建设,监控措施的具体选用等。对于高校而言,其也应当对相应课程质量监控事宜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2 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对部分高校内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常态化的进行相应监控尝试,但不同努力、尝试间的内在联系十分薄弱,一个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大多处于缺位状态中。一直以来,高校对各种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同时也从不同层面给予了支持。但在具体的课程质量监控中,一部分高校将最终的课程教学评价作为了基本的监控途径。思想意识层面对相应质量监控事宜认识的不充分、不到位,自身缺乏相应经验,同时也没有尝试构建完整的质量监控尝试体系时,即便从形式上进行了一些基本尝试,但所进行的努力很难真实反映出相应课程建设与教学状况。久而久之,所谓的质量监控很容易流于形式,监控中权责关系不清晰,并未做好开课准入,过程管理等系统的质量监控规划时,想要取得客观、准确的课程质量数据结果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2.2 课程质量监控途径单一
很多高校内通识选修课程监控环境越发良好,所进行的一些监控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课程质量监控的途径十分单一,这也成了一个共性问题。可以对最终监控成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众多,其中,具体途径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其不仅会对相应的监控进程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最终成效的取得。现阶段,高校通常将教务处作为监控的主体,教务处每学期对通识选修课程的最终教学成果,课程选修人数等作为基本的质量监控标准。实际上可以对相应课程质量产生影响,能够对课程质量水平高低与否予以反映的因素十分众多,但单纯将教务处进行的一般性监控作为唯一监控途径时,最终取得的监控结果便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也不利于监控成效的较好取得。
2.3 课程质量过程监控不到位
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中的全面性较低是不争事实,课程质量过程监控不到位更加成了一个具体问题。特别是站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角度看,具体课程理应为大学生某一种素质,甚至是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支持。而开设具体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出这种作用的关键是基于具体课程做好相应教学。理论上看,对相应课程质量过程监控应当包含着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这两个主要层面的内容。一直以来,高校往往将相应课程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了课程开设相关的准入审批层面,以及最终的课程教学成果取得层面。动态的课程教学中,实际的质量监控频率较低,单位时间内开设了多门通识选修课程后,过程监控不到位的问题也会被进一步放大,甚至导致高校无法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对相应课程质量水平予以精准掌握。
3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策略
3.1 构建完整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中,高校要尝试构建完整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依托相应体系的较好构建与运转,为各项监控措施的选用,具体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在某师范院校的《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巧》这一通识选修课程的质量监控中,高校教务处对这一课程的主要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同时构建了相应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教务处较好承担了主体性监控责任,对监控内容进行的明确,对不同监控标准予以的细化,将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效用发挥作为了重要监控、评价标准。得益于这一课程质量监控体系的较好构建与运转,不同层面的监控尝试也形成了一个整体。
3.2 多元课程质量监控途径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中,具体监控途径的选择会对具体监控进程与成效取得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提升相应监控的实际有效性,不断多元具体的监控途径也十分可取。例如,某高校内将教务处进行的监控与学生进行的评价式监控较好联系在了一起。除了在校内网络上开设课程选修、报名功能模块外,该校同时开设了匿名的选修课程评价模块。引导并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真实想法,联系在通识选修课上的知识学习感受等对课程教学状况予以具体评价。教务处进行相应课程质量监控时则会充分结合学生的一些评价信息,重点关注学生评价中指出的一些课程内容选取、课程教学方法选用相关问题。基于这种形式,相应课程质量监控的切入点也越发多样。
3.3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养强化课程质量过程监控
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不仅要关注于结果监控,同时也要做好过程监控。特别是动态的课程教学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越发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时,过程监控也需要成为一个核心监控事宜。例如,教务处可以指派专人深入课堂,观察部分选修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表现,以及学生的知识学习表现,依托相应表现的具体观察,对课程教学的顺利程度,以及课程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状况予以评价。不仅如此,在进行各种评价的同时,高校要重点定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课程教学信息化程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与运转状况等几个角度定位课程教学问题,依托实际问题的不断定位与解决,促进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各高校应当给予基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事宜更多关注,并积极进行相应尝试。单位时间里的课程数量较多时,进行质量监控时更加要充分考虑到相应课程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此外,在取得了质量评价结果,对现有课程予以优化性建设时,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需要成为一个重点,学校、教师也要围绕其进行具体的课程优化建设。借助这一形式,将具体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课程质量提升联系在一起,发挥出相应课程开设与具体教学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