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助读系统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研究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材

张 鑫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1 助读系统概念

助读系统顾名思义以“助读”为核心,旨在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倪文锦先生在《语文教育学引论》中写到的“助读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助”的内容要全面翔实,即应当提供给学生完整的阅读背景,包括注释、评点、提示、目标和图片等,以更好地启发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是当今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其编排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心境,而且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注释的完整度,背景资料的拓展度,都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对自读课的态度。助读系统的存在对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都不可或缺。

2 如何编写

语文教材是汉语学习之本,是语文知识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的精华所在。一切教学活动的创新都围绕教材展开,助读系统的根基在于教材。因此,想要编排完善的助读系统就免不了要研读教材。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助读系统的编排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优质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助读系统的研发要更注重质。因此,助读系统的编写应以教材为基石,以学生为中心,以优质内容为导向。

2.1 以教材为基石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授课围绕阅读教材中的选文进行讲解分析,传递给学生知识。助读系统应仍以教材为主,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也对教材进行更详尽的补充说明。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助读系统的编写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统编版的语文助读系统编写注重对教材的研究,编排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内含促进课堂引入的单元导语,恰到好处的课前提示,色彩缤纷的课文插图,准确详尽的课下注释,以及综合拓展的探究练习。这些活动设计都紧紧围绕初中语文教材,围绕课本的核心知识点和主题思想,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需求。同时,助读系统步步引导,层层推进的授课节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培育,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不过,在编写助读系统的过程中,有的老师觉得优化助读系统就是要抛弃教材,这是大错特错。教材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的指标。况且教材在教学活动中一直以来都占据重要地位,不是说废除就废除的。如果教材确实有稍微过时的内容,老师是可以借助编写助读系统对其进行适当地优化,提升教材的适用性,以让教材更好地服务学生。从教材出发,助读系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涵,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自读能力。

2.2 以学生为中心

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是为中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其编写的中心。在编写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学习的自然发展规律,切勿急于求成。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因其身心发展规律对知识点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自读课的推行也需要学生慢慢适应,慢慢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发展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的助读系统应竭力体现学生的重要性,置学生于首位,坚持学生的人格本位,从知识的人本化与学习的人本化角度构建助读系统,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语文。在助读系统下的自读课,学生不再全然依靠老师的一言一行,而是相信自我的推理判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对自我的追求和发展。这是学生实现独立的一大里程碑,表明学生逐步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尊重学生,而对学生的个性尊重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推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把人格和人性的塑造作为最高目的。这些是语文授课的高层次目标,因此为了实现该目标,助读系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2.3 以优质内容为导向

助读系统必须输出优质内容,课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好的助读系统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虎添翼,差的助读系统则令学生寸步难行。助读系统所展示的内容深度应当超出于教材,适时地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引导学生去学会有深度地思考。助读设计不应当受限于一节课的所学所感,而是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即把一节课的内容与课内外的共同知识相结合,一并融入学生的记忆体系。这样不仅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而且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超越界限的语文课堂容纳性更强,运用性更广,持续性更久。这种课堂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节课的内容,它所带给学生的成长是不可替代的。优质内容的自读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略语言的魅力和知识的吸引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 助读系统设计大纲

助读系统的最主要的结构包括单元导语、准备与预习、整合与建构、应用与拓展板块。

3.1 单元导语

导语部分主要负责引入文章主题,介绍文本特点,明确学习指标,把自学内容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利于学生迅速确立阅读目的。

3.2 准备与预习

准备部分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编者引导方向都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二者对于老师预设恰当的阅读问题和完善预习内容至关重要,语言角度是阅读最基本思考维度,布局角度是最直观的思考范畴。

3.3 整合与建构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课文与主题的关联点;(2)学习目标;(3)学习难点。关联点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设计从关联点出发拆解教学过程,但需注意和传统教学设计做区分。此环节的教学设计应当把学习任务明确化和清晰化,有利于加快学生吸自学进度。

3.4 课文与原著

自读课篇幅有限,节选原著精彩部分完全能符合学生自学的需求。但若想进一步体会文本内涵,深挖作者意图,那便需要阅读原著。

3.5 应用与拓展

拓展部分注重落实所学知识,通过训练活动实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需求。这一部分注重实效,一定要选择切实可行、操作性强训练项目,真正落实下去。

4 助读系统与老师的关系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注重老师对课堂活动的推动作用。助读系统本身确实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发挥效果有限,而老师是学生课堂的引路人,老师的教学水平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可替代。语文知识的呈现、创作方法的赏析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助读系统只能辅助老师。我们推行助读系统,开展自读课,引导学生自学,的确需要老师减少课堂干预和管控,但并非意味着完全放弃老师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完全忽视教师的作用,那么助读课程的推行也将毫无意义。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不需要解决吗?学生产生的困惑不需要答疑吗?学生的理解瓶颈不需要老师助力突破吗?老师的地位不能忽视,一旦忽视将无法掌控学生课堂自学的成果。自读课强调自主学习,但不是封闭学习,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在自读课期间,老师能做的可不只是维护课堂秩序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手,给学生以支持和宽慰。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是学生学习的主心骨,当学生产生困惑和面临思考瓶颈时,老师还是要挺身而出,救学生于水火之中,这才是老师的辅助作用。助读系统的确要求老师学会放手,却又离不开老师的真切教导。因此,助读系统与老师是共生互利的关系,切不可割裂开来,否则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5 结语

助读系统对与语文自读课的建设至关重要,它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习得能力。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在编写过程中注重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优质内容的输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发展学生思辨分析的能力。助读系统设计的合理布局,各部分内容与课文主题的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推进学习过程,还能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且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推行助读系统并非完全忽视老师的教学能力,而是要二者相互结合,共生互利,造福于学生,最大程度实现自读课程的优点、发挥自读课程的特点。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