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

2022-03-16李祝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红楼文学作品双减

李祝意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乐泉小学,广东 广州 510800)

本文从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经典文学作品教学价值、语文实践活动价值、跨学科知识交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几个角度入手,围绕提质增效的学科教学目的,论述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改革建议,以期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以多样的文化知识延伸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眼界,注重能力短板的提升,强化个性优势。

1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首先是减少作业时间。之所以会有“双减”政策的提出与执行,很大原因在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学习意义并不大的家庭作业。尽管语文的学习需要记忆来支撑,但是重复的,机械的记忆手段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做到去繁从简,用更加精准化,更加综合化的作业,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减少作业时间。让学生有精力去做一些课外活动,发展一些特长,这样小学生才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其次是减少作业帮扶。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作业,教师在布置时,很喜欢加入“由家长共同完成”。家校共育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家长强行加入学生的作业,而是适时的,合理的,自由的。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更加强调“由学生独立完成”,真正需要家长干预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邀请家长参加”,但不可将作业的评判标准置于“家长是否参加”。如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提高,家长也会更满意学校的工作,更支持学校的改革。

最后是减小作业难度。“鸡娃”是近几年随着学生压力增大而出现的新兴词汇,这类学生迫于家长和教师的高要求,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不属于该阶段的知识点。这种方式浇灭了小学生在童年时期的快乐,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做到分层次的因材施教,学生在知识中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降低作业难度,更多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2.1 联结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宗旨在于尊重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使用分层的教育理念设计作业任务时,要考量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差异性特点和原则。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不仅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还需要考虑班级学生其年龄阶段和社会群体属性中的生理、心理发展共性,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文教学体系,让语文作业的环节、内容和形式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和学业发展需求,提高语文作业环节、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不应该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看作教学负担,而是应该结合分层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转化成教育资源,降低既往传统应试教育教学一刀切的负面影响[1]。

以五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的单元活动写读后感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以及创造性作业等等。基础性作业难度较低,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基础习作能力;发展性作业较有难度,给学生发展能力的空间;创造性作业难度较大,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读后感的习作训练中,基础训作业可以设置为:阅读一篇自己很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并结合其中某个句子或某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发展性作业则可以设置为:就自己欣赏的文学作品中的某部分进行仿写;创造性作业可以设置为:分析文学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进行仿写,之后再对自己的仿写作品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简单分析。

2.2 联结经典文学作品设计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承担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责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格。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还能在文学性和艺术性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学生积累优秀语言风格和优秀思想的绝佳途径。学生读经典、学经典应该成为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主旋律,以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润泽学生的文学成长。

如在五年级下册中的《红楼春趣》学习中,教师从“讲解红楼故事”“演唱红楼戏曲”“描绘红楼服饰”“欣赏红楼诗词”“学唱红楼歌曲”“分析红楼人物”以及“饰演红楼剧本”等几个实践作业入手,以学生兴趣为分层依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让学生在兴趣和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名著阅读,既可以接受经典名著的熏陶,还可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开阔眼界,在班级中形成阅读氛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潜移默化影响。

2.3 联结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体验和学生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范畴,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体验,深化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主体验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需要教师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价值,寻找切入点“借题发挥”,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活动的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符合自己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2]。

以五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中国的文化遗产”习作训练为例,设置基础性、发展性以及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基础性的实践活动可以设置为参观住处附近的文化遗产,或是运用书籍网络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相关信息,从地理位置、主要内容、历史发展等方面介绍一处中国的文化遗产;发展性的实践活动如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介绍该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发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在了解文化遗产起源、发展以及现状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放飞想象力,探索在未来生活当中,该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或是新的应用领域等。

2.4 联结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新时代教学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重点在于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培养学生不同学科简单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建立学科交叉使用相互促进的学习体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各学科横向练习和整合的能力,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意识和能力[3]。

以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包含的小知识应用与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物理或生活现象,自行对其背后包含的规律进行探讨和学习,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灵活组建小组进行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和能力,还可以以具体的探究题目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丰富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5 联结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领域愈加繁荣,随着文化自信在社会大范围内的确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行各业繁荣复兴,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因其文学性、艺术性以及道德塑造等属性,更应该背靠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新时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运用我们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智慧,站在历史发展新节点,为国家发展新未来塑造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内容为例,该单元课文都与我国各类传统文化节日相关。教师可以立足教材教学主旨,延伸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元宵节、社日节、花朝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等等习俗各异的节日。引导学生以个人自主学习或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整理不同朝代、不同节日的不同传统,分析其演化规律,在丰富学生的节日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信息整理和加工能力。除了收集、分析、分享节日习俗相关信息,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节日设计分层作业,如在花朝节前后,教师可以围绕花朝节来设置搜集花朝节起源、分析不同时代花朝节习俗的演变、花朝节在现代的演化和发展、花朝节在今天存在的意义等不同层次的作业。

3 结束语

分层作业设计符合当前小学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要求,也符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教学需求。教师通过结合经典文学作品、相关语文实践活动、交融学科知识、联结传统文化,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可以在实践体验中引导学生以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传统文化熏陶加以融会贯通,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创新实践,以科学的作业量和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红楼文学作品双减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渐解红楼味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