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普及象棋文化的研究
2022-03-16马天越
马天越
(杭州市智力运动队,浙江 杭州 310000)
象棋运动在国内广泛普及,象棋爱好者横跨各个年龄段,不论是象棋的学习,还是象棋的对弈,都是对多方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在这些能力上的强化能够使其在学科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且象棋中凝结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在棋路的丰富变化之外,还蕴含着诸多的做人哲理,能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给人以启迪。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思维的关键期,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普及象棋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但支持了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也是对学生课余生活的进一步丰富,而且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和逻辑思维也得到积极发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将教学与象棋科学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学生在语文能力发展与象棋意蕴感知上的兼顾。
1 中小学语文教学和象棋文化之间存在天然契合度
象棋理论博大精深,来到布局环节,除了要尽快借助主力在攻守中占据有利位置之外,还要针对子力兼顾联络性与协调性。所谓协调性,讲求的是子力的发展和分布要尽量平均,做到疏密有度。太密的情况下易造成堵塞情况的发生,子力运动受阻,过疏的情况下则增加了战术配合的难度,从而造成子力战斗力大打折扣。两翼处的子力发展要尽可能的均衡,通过形成更具协调性的阵形,来为灵活的攻守提供便利。所谓联络性,讲求的是子力间联系的保持与相呼应的阵形,彼此掩护照应下形成一致的攻守节奏。就子力而言,在具备较强联络性的情况下,意味着在攻守上也具备较强性能,能够避免脱节情况发生之外,来自于对方的威胁也随之减少。布局中,己方大子的快速出动固然重要,但亦要注重对地方大子行进的抑制,这是对弈中始终存在的主要矛盾,唯有同时兼顾好这两点,才能够使掌控局势和在攻守中占据主动。
中国象棋在游戏之外,也体现了一种思想与文化。将象棋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普及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分析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及其间的关系。通过对象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象棋的对弈中,弈者往往每走一步,就要考虑接下来的好几步,从而能够结合对方的布局或棋路变化来做出最佳的应对,由此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智力的开发上也发挥正向作用,使其越来越聪明和具有谋略。象棋相关的成语众多,在对这些成语进行解析时,辅以象棋文化,不但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且逐渐将象棋所蕴藏的文明符号与深刻内涵根植于学生当中。以象棋为主体来开展成语比赛,鼓励腼腆的学生表现自己,且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形成了更加合群、稳重和周全考虑问题的性格。将象棋理论合理的融入语文教学当中,是对学生视野的进一步开阔,部分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自发组建了兴趣小区,彼此间就象棋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分享和探讨,使得自身棋类知识的储备愈加丰富起来。
2 之于语文阅读教学,象棋文化所具有的价值
2.1 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
中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往往很难在较长时间里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能轻易让学生走神。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言,语文学科是基础所在,学好语文知识,便如同夯实了学习能力的地基。由此,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提升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与处在专注状态的时间。而下象棋的过程当中,需要弈者集中精神仔细的思考和观察,稍有不慎,便可能会陷入被动或劣势局面,即整个对弈过程要全程保持专注。考虑到象棋这一项目在促进注意力提升上的良好效果,教师就可在现实中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让象棋在学生当中形成较强的兴趣;第二步是借助象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2.2 利于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感悟
象棋运动由来已久,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全民运动,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对于学生而言,之所以下象棋,除了增长象棋水平,做事更加专注之外,对于象棋当中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解读与感悟亦十分重要。而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象棋相关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从而在内涵解读中助力文化自信的形成。
2.3 形成学生更强的积累能力
象棋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其相关的成语不胜枚举,如丢卒保车、当局者迷、举棋不定等。由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将象棋相关成语、诗词的学习和积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来抓,以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词汇量的扩充对于作文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样便形成了积累能力提升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2.4 形成学生更强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对于象棋理论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积极的支持。现代社会,契合小学生阶段的文学读物可谓十分丰富,课外读物已经成为学生们增长见闻的一个重要途径,且象棋相关的读物亦有很多。象棋虽为文学类游戏,但却充斥着理科思维,是先人智慧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凝结,通过对此类读物的阅读,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了象棋的理论、规则等,还促进了其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 象棋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普及策略研究
3.1 于棋盘中完成对零散知识的有效联结
教师可将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让象棋的基本玩法被学生所了解,并可进行两两对弈。但因对弈一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选在大课间就更为事宜。象棋活动当中学生专注投入,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时机的引导,便能够在自主能力的培养上发挥良好效果,并在理解主题和记忆知识的能力上更进一步。在情况特殊时,虽然一个单元当中就可能会涉及古文和中外文章,但所围绕的主题是一致的,其间区别更多表现在时间这一要素上,而基于文体差异和不同的创作时代,也赋予了教材以丰富性、多样性的特质,由此便支持了学生视野的进一步扩展。课堂教学当中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是有一个前提的,即教师必须清楚这一教学形式与单篇教学之间的联系和所存在的区别。单元整体教学并非是对于零散单篇教学的简单堆砌,而是面向单元中相似文章或同类型文章所展开的关联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文层次、中心思想等一系列内容的掌握,来有效联结其中的零散知识,使之在形成知识板块的同时呈现出系统性的特征,进而支持培养学生更强的提炼总结知识点的能力。通过下象棋,学生的棋艺在不断进步,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学生逐步增强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对弈过程也有教师和学生的旁观,这种环境的干扰下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且旁观者的存在也增强了学生赢得胜利的信念,这对于象棋这一项目在学生当中的推广和兴趣提升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下象棋,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并进一步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上发挥效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带来积极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到了学生注意力的提升和更高的教学效率,自身教学压力也有所降低,且学生方面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3.2 于象棋当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
象棋运动由来已久,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全民运动,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象棋在学生当中的推广与普及,除了让学生了解象棋、会下象棋和做事更加专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能够让学生对象棋背后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层次的解读与认知,进而形成文化自信。某种程度上来讲,可将象棋看作是对于儒家思想的内化,特别是其中的仁义礼智信,十分深刻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由此,语文教师就可以把握好《论语》教授的契机,或是在引领学生感知儒家思想精神内核的过程中,恰当的引入象棋文化,让学生了解到下象棋的目的不是只有胜负,对其背后丰富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十分的重要,如此,便将语文阅读教学和象棋文化的普及巧妙融合,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象棋技艺的增长上实现兼顾,从而支持象棋运动所发挥价值的最大化。
例如,象棋相关的古代名人故事、典故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课堂讲述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有一个新视角的了解。比如在名人故事的了解与搜集中,学生认识到唐宋八大家除了文学造诣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长,即善于下棋。诗人白居易有着十分高超的棋艺,并在棋艺方面颇为自信,诗句“诗成愧在前”便充分彰显了其对自身棋艺的认可。又比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棋艺上也十分的精湛,并将对象棋的喜爱寄托于诗句为后人所传诵,即便是在成为俘虏之后,文天祥对于象棋的喜爱并没有消退,反而有所增长,且透过文天祥在象棋上的巧妙排局也足见其机敏和才智;明朝的小说家当中,几乎都与象棋结缘,在他们流传于世的诗作当中不乏对象棋的描写或隐喻。总体而言,或是教师对文人墨客故事的讲解,或是学生对相关故事的搜集,都让学生了解到了象棋与古代文人之间所建立的深厚缘分,以象棋为切入点来了解这些文人的生平便是在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此外,教师还能够以象棋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搜集相关成语的活动,以形成学生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将这些成语合理的运用到语文写作当中,从而增加学生积累这些成语的兴趣,且应用这些成语的过程,也是对象棋背后文化魅力的体会与见证,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象棋文化的厚重内涵。
3.3 把握阅读教学的契机促进教学文化的普及
整个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在象棋文化的普及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握这一契机,落实以下方面定能够促进教学文化的普及。
首先,对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在教材的选择上讲求合理性。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应当围绕象棋文化的普及这一主题展开,即让所有学生都了解象棋规则和技巧,并能够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一方面,合理阅读教材的选择就成为重中之重,在选择教材时要讲求趣味性,尽可能做到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而非简单枯燥的堆砌文字,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更好的理解段落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能够对相关教材进行自主开发,而之所以要采取这一手段,是由于当前市面上棋文化相关的读物比较有限,由此,教师在查阅网上资料的基础上来加以修改或制定教材就成为积极的尝试。
其次,做好师资队伍的培养。象棋虽然入门比较简单,但要想在棋艺上不断精进,实战经验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只是知道象棋的走法,对象棋的理解比较浅显,这种情况下,对于象棋文化的传递就比较吃力,且学生对于象棋文化的学习也更多停留在表面。由此,为支持象棋文化的更好普及,培养一支象棋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队伍就很有必要,通过阅读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使象棋理论得到更加深刻的传递。
第三,通过对弈实战,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象棋理论。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象棋理论知识的普及效果,学生之间的实战性对抗很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象棋理论,并在学以致用中实现对象棋理论的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将一些国际赛事上的经典对弈推荐或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透过欣赏象棋大师的玄妙布局来感受到象棋的魅力,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象棋的学习当中。
4 结论
总之,象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体现的文化内涵值得学生去深入体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把象棋文化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充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棋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诱惑因素,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以象棋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鲜有学生关注。对此,教师应站在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立场,开展象棋文化的普及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象棋,爱上象棋,从而为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