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课程目标下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创新

2022-03-16邵永同甄博雅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5期
关键词:证券一流案例

邵永同,甄博雅

(天津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一流课程建设则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并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大力提升我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教育部专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充分认可课程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金融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等课程的延伸,该课程主要研究证券市场的基本运行原理和发展规律,内容包括证券投资产品、证券交易市场和交易制度、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组合等。证券投资学课程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性,且兼具较强的实践性,但课程的许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亦有较大难度,因此,在大力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下,需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深入分析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持续不断地推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创新。

一 证券投资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一流课程要树立新理念,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强化以质量为导向的一流课程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体系完整,多类型、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体系。基于此要求,证券投资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目标就要做到立足专业建设,坚持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不断增加课程的挑战性,将提升学生发展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课程教学中就要重塑课程内容,精心组织课程设计,持续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对准一流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此外,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新时期,一流课程建设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想,始终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充分体现“一、二课堂融合,全程全面育人,专业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并重”的建设目标,并将之贯穿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1]。

具体而言,证券投资学一流课程建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学会科学分析证券市场所处的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形势,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证券投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通晓证券投资产品的特点、优劣以及与各产品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国内外证券投资市场的各种交易制度和交易机制,熟悉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掌握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风险来源、风险成因及风险防范方法。具有良好的证券数据分析能力,做到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把握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形成独到的投资分析逻辑。

二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业务发生了较多变化,高等院校作为证券投资人才的重要来源,在证券投资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紧密跟踪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证券投资行业的发展实时调整证券投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和优化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过程。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却面临着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阻碍着证券投资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讲授内容,仍以股票、债券和基金等传统证券投资内容为主,而体现量化金融、数字金融以及资产证券化等行业最新业务发展的相关内容特别是数字金融产品、数字货币风险管理等内容相对缺乏,很少教材将这些内容纳入到有关章节,仅有少数几所高校在课程讲授中涉及到此类内容,并且这些高校所授内容与证券投资行业实务的融合度仍较低。

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安排与行业业务联系不紧密,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兴趣不足,或者涉及相关业务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和就业选择。此外,也有一些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证券投资行业的发展,导致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与行业业务脱节,甚至课堂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相去甚远。

(二) 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在证券投资行业实践中,量化交易、算法交易已经逐渐得到发展并广泛应用,但许多高校的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模拟交易上,与量化交易、算法交易相关的教学实验内容较为匮乏。这与证券投资实践课程教学软硬件设备更新缓慢、证券投资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水平参差不齐和教师本身缺乏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有很大关系。

部分教师尝试通过实践案例强化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探索,但在案例选择方面往往缺乏典型性和真实性。比如,有些案例由于相关内容介绍较为简单,甚至案例本身不完整,缺乏较为丰富的细节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也就难以对之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引导和分析,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而有些案例却又过于复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案例的全部内容,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案例教学中,出于对投资者信息和数据保护的考虑,以及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等的考虑,无法运用实际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进行课程案例教学,从而使得很多案例在课堂中使用时缺乏真实性,更多的是用一些证券公司或投资者的操作经验总结来代替,这与真实的投资实践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 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于证券分析技术的发展

当前,许多院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还未涉及到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最新的证券分析技术,更谈不上这些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证券投资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为主。一般而言,这些传统的课程内容往往要占到课程总学分和总课时的绝大部分,仅有少数院校或个别教师能够根据证券投资前沿分析技术的发展谋划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性培养学生运用前沿分析技术来解决证券投资中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课时和学分限制,即使在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能够将这些证券分析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常常也是“蜻蜓点水”,离证券市场对高端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前沿分析技术还有不小差距[2]。

三 一流课程目标下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创新

在国家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下,证券投资学课程需要克服教学中面临的上述问题,想方设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创新。

(一) 多方面邀请业界专家参与制定课程教学方案

由校内外证券投资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切实让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证券投资业界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无缝对接。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相关院校,应根据市场对证券投资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实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要明确各自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时与业界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有效合作。众所周知,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对金融证券人才的能力需求呈现复合型趋势,证券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做到一专多能,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证券投资业界企业对这种能力的需求和培养具有不同的认知,更熟悉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因此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中需要加强与业界企业的深度合作,让合作企业参与进来,特别是人才培养中涉及到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更应该听取企业专家的建议,多方面邀请业界专家参与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二) 多举措强化课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证券投资课程主讲教师根据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相关章节内容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案例材料的搜集、调查、思考和交流讨论等环节,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师而言,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不仅能提升其教学效果,也可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能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素材的筛选,将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一步凝练成更通俗易懂的案例内容,对教材相关知识起到进一步内化的作用,从而帮助教师强化对实际投资情境的认知。

在案例内容选择上,要做到与课程对应章节内容匹配,即具有针对性,并且案例的时间越近越好。案例越新往往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分析起来也越有兴趣。案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若难易度掌握不好,学生们学习案例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案例太难,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或学生难以理解的话,分析案例的积极性会被削弱。反之,如果案例内容过于简单,则学生们感觉没有挑战性,学习起来就不会认真对待。

此外,案例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多样性,比如有证券投资成功的经验,也有证券投资失败的教训;有常见的一般案例,也有国内外的经典案例;有正面的积极案例,也有负面的消极案例。只有将这几个方面的案例内容进行结合,兼具全面性和适当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有作用[3]。

(三) 多渠道推动课程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是一门实践性较为突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有与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有及时跟进对应的投资实践操作,尽可能实现两者同步推进,共同提升。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课程实验和课后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到课堂中讨论和交流。

为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我们应逐渐提高证券投资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时。比如要让学生完整地掌握证券投资交易流程和交易制度,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5-6名学生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具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效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联系校外合作企业让学生到实际业务中了解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和交易方式,尤其是遇到实际业务的问题可以实时向业界人员进行咨询,并让实际业务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程学习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业务中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中组织证券投资模拟操作或仿真交易,让不同组的学生在仿真交易中分别担任买方和卖方,开展证券投资实盘仿真交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业界实际业务中所学的实践知识,更好地提升实践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运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加强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可通过证券交易软件的虚拟交易所功能,给学生安排证券仿真交易大赛,将证券投资课程的相关章节知识内容融入到交易大赛的各个阶段中,让学生对每一阶段的交易过程和结果进行截屏,并撰写交易报告或课程实验报告,教师通过审阅学生的交易报告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现学生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证券投资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多角度深化课程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区别在于教学是传授特定的成熟理论知识、实践技巧或操作技能,而科学研究则是通过研究探索发现未知或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教学工作的目标是让教学对象即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新的认知和提升操作技能,当然这些能力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具备了这些能力后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又能反哺教学,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整体。

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自己所从事的前沿科学研究融入课堂教学。学校或学院层面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们将自己的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中的成果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在证券价格波动的基本面研究中,教师可将宏观经济发展或证券所属行业的发展等相关研究成果纳入证券投资课堂教学和讨论,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教材上已有的成熟经典知识,又能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拓宽他们学习证券投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4]。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国内外学术同行关于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引入课程教学,将该领域最新的证券投资理论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关于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和套利定价等理论的最新发展,采取课堂研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这方面的最新知识内容,将课堂教学、理论探讨和学术前沿追踪三个层次的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证券一流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关注一流学科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今日证券》今日证券 每日相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