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育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2-03-16戴美玲周炳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研学高中生育人

戴美玲,周炳鑫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在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中强调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局限于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应通过一定的“情”与“境”的融合、链接来帮助学生感悟知识,获得新知,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 高中思政课情境育人教学改革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李吉林教授就在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情境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的“意境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实践,并将“情境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研究。随着情境教学的优势越来越突出,逐渐延伸至语文、数学、外语各个学科领域。

高中思政课的情境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和教学有关的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之中,主动对学习进行加工,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于旧版的课程标准,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以凸显出“情感”的独有价值,而高中思政课程就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关键课程,构建的情境教学就是以“情”为基础、为重点进行创设,以激发学生的“情”为目标,将抽象的思政知识与价值理念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以情促学。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也首次提出以“情境”为考查载体的理念,以“情境”来承载学科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实现考查要求。由此可见,为学生构建适宜的情境是对新时代高中思政教师的要求。但在情境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舍本逐末”“轻重倒置”等教学困境。

2 高中思政课情境育人的实践意义

2.1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整个课堂

适宜的情境是以学生的大脑认知规律为基础,将教材中的内容真实地再现出来,给学生以视觉、情感上的直观冲击,使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明的形象化、生动化,强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感知。构建具体的情境并不是机械复制文字内容,而是将文字所代表的实际事物、价值观、情感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知并受到感染,让教学内容和展示的情境相衔接,更和学生所想象的情境相连接,使得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教材和课堂“活”起来。

适宜的情境容易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吸引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完成学习任务。出于学生的好奇与喜爱。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进一步延续,如此课程所蕴含的“道理”才能进一步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从而激发高中思政课深层次的生命活力。

2.2 创设生活情境助力学生发展

在高中思政课堂上构建适当的教育情境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形象而丰富的学习材料,而且可以联系生活构建情境。这样的情境,可以让高中生在联系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相互间的联系和转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对高中思政内容的理解更加简单而深刻,在接近生活中剖析思政问题,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思政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整体和谐全面发展。

2.3 创设多样化情境优化教学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优化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时政情境、故事情境、图片情境、音乐情境、视频情境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疲惫感,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不仅要收集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更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这也就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3 高中思政课情境育人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3.1 高中思政课情境育人教学改革的问题

由于当代高中生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传统的程序化教学只会挫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很难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如果一味灌输,思政课堂教学只会变得愈加枯燥。随着高中思政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人重视情境教学,但情境教学在现实课堂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3.1.1 情境与学习内容相脱节

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构建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他们也十分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然而部分教师往往不能兼顾教学目标,或者把握不住教学重难点,从而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上浪费了教学时间。抑或是情境环节冗长,虽然营造了活力满满的课堂,但情境脱离于教学目标,导致无效情境课堂。

3.1.2 情境缺乏真情实感

部分教师盲目照搬情境,机械化、程序化构建情境,使得情境教学流于低效甚至无效,传递不了学科价值,传承不了思政课的价值信念。高中思政课所构建的情境应含有真实情感,如此才更有感召力和穿透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才更容易入脑入心。

3.1.3 过度使用多媒体

部分教师在构建情境时不加选择运用各种多媒体,凡是教材有所涉及的内容都采用多媒体来展示。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很容易将学生有限的注意力分散,使构建的情境不能服务于教学,也就没有了价值。

3.1.4 情境构建单调乏味

教学情境类型包括音视频播放情境、游戏情境、猜谜情境、图片情境、故事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角色扮演情境、活动情境等。笔者听过很多高中思政教师的课,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构建情境时用的是案例情境、问题情境、图片情境,只是围绕这些互相谈,索然无味。情境教学在上课环节中也较常仅限运用于导入部分,授课和巩固环节较少。运用的素材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联系当下的时政。

3.2 高中思政课情境育人教学改革的提升对策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3.2.1 严谨而具有思考性的情境备课

由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体系庞杂,教师在构建情境时一定要与教学重难点紧密结合,围绕着教学内容铺展开,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学生感受到的思政内容不是单一的、乏味的,而是有着丰富内涵并与情感相互联系。这样学生领悟知识就不单是浮于表象的认识,而是对事物的本质与联系的深层次的认识。

3.2.2 真实而富有感召力的情境过程引导

真实不仅包括内容真实,还包括情感。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作用的,有效的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开展认知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而教学的情境和学生熟悉的内容越接近,学生自觉吸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情境的内容是真实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情感也要是真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相信学习的内容,才会积极地被情境中所传递的知识所说服,被情境中所传达的情感所感染。

3.2.3 适度而恰当运用多媒体

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已是常态,通过多媒体可以直接呈现图片、材料、案例、各种平台视频等,还可以进行游戏、做题互动。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极大便利,给学生学习带来了福音。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的使用,一整节课上不断呈现音频、视频,这只会让学生应接不暇。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恰当筛选媒体资源,适度呈现,触发思考。

3.2.4 巧妙运用研学实践

开展研学情境活动可带动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在高中思政课程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们集思广益,设计以研学为主题的活动型情境课程。例如:研学收获分享会、研学活动设计大赛、研学摄影大赛、研学基地“导游”选拔大赛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动型的课程设计也是修订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标确定的课程性质。并可以将研学活动的照片、音视频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堂上构建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故事情境等。

4 结语

情境教学主要是用来激发学生情感,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融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构建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改正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情感培养的偏差,帮助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与时政、与技术、与时代接轨,通过构建恰当的情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学习、研究和发展的空间,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有效助力高中思政教学。

猜你喜欢

研学高中生育人
去研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