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6郭成操江书勇
郭成操,苏 睿,张 欢,江书勇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高校承担着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服务行业、对接产业培养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研究,构建适合培养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行业协会和企业作为主体,需要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否则不可能建立有效的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长期以来,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往往存在持续性不高和有效性不强,甚至是两张皮的情况,高校一头热、一厢情愿,企业不积极。我校将智能制造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将智能制造基地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校企双方依托智能制造基地,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智能制造基地已经成为我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成为校企双方精密合作的重要纽带。
笔者结合本校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情况,谈谈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智能基地建设应立足地方产业发展规划
制造的概念比较广泛,涉及化工、饮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钢铁、纺织业等各种行业。因此,智能制造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广泛。使用智能化制造可以有效提高上述行业的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智能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智能制造基地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因此,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成为众多高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一些高校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性,不考虑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基地建设与地方产业、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首先应面向地方,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因此,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应立足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软硬件投入,这样才能培养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制造人才。
2018年1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我校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了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基地,该基地建设满足了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同时,多次为地方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培训,并为多家中小型企业进行智能制造产线改造升级,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立项,并获得了资金支持。
2 尽量选择智能制造优势企业合作
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了现代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是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因此,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因此优良的合作企业是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的重要保证。
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优先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高科技型企业合作。这类企业往往具有下属特征:
2.1 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
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基地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和技术团队。智能制造基地的师资队伍和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学校和合作企业。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团队,甚至具有强大的人才培训能力。优质的合作企业能对智能制造基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能迅速提高智能制造基地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有利于智能制造基地的顺利运行和迅速成长。同时,优质的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能将企业的工程师培养方案引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
2.2 具有先进的生产条件
合作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条件是智能制造基地软硬件建设具备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智能制造基地是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甚至实验的重要场所。优质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条件,能保证学生所学与时代合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更多的学生具有在该行业就业的愿望,能尽可能留住大量优秀人才在本行业就业。
2.3 掌握着智能制造在本行业的前沿发展技术
高等学校是以现在的技术培养未来的人才。优质企业往往掌握着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熟悉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前景,能保证智能制造基地始终跟随时代的进步进行完善升级,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
2.4 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智能制造基地的投入较大,长期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重任,合作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保证智能制造基地的长远发展。
同时,行业内的优质企业本身带有优良的品牌效应,能迅速为智能制造基地的人才培养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带来各方面的资源。
3 要明确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智能制造基地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其主要作用面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目前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的情况。
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不是先进设备的堆积过程,智能制造基地不是先进设备的展览馆。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基地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作用的不同,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也有所不同。
以科研为主的智能制造基地,根据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不同,应建设相应的研究实验室和研究性教师队伍。队伍建设也应以研究型为主。
以人才培养培训为主的智能制造基地,可能需要建设以生产线为中心的实训实习基地,兼顾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队伍建设以教学为主。
4 长效机制是智能制造基地健康运行的根本保障
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基地是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良好的合作机制有利于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基地的健康运行,能保障双方携手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通、合作共赢。
4.1 推进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深度产教融合
在地方政府、工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下,推动由政府主导、进行宏观调控,由高校自主、服务经济宏观调控,企业参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深度产教融合。
4.2 形成多主体利益共同体
通过政府主导,搭建合作平台、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技术研发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才共育、团队共建、协同创新、共谋发展,形成政行企校各主体、各要素间的“利益共同体”,逐步构建起共生共融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我校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双方共同投资建设了中国西部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智能制造基地作为校企双方深入合作的载体和紧密联系的纽带,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校企合作新机制,有利于双方共同努力,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双方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逐步实施了“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相融合”“教师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相融合”的产教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教师队伍,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同时,合作企业将自己的生产场地作为学校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部分课程现场授课的场所,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参加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捷报频传。
5 结束语
实施产教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政方针,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基地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政产学研用”的“示范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样板”、新工科建设的“试验田”。我校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基地的成功建设,为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多项以该智能制造基地为载体展开的教学改革获得省级一、二等奖。随着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基地的大量建设,必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