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环保行业高职院校女性毕业生就业限制性因素探究
2022-03-16丁杰伟
丁杰伟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环保、节能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重点投入的产业领域,近十年来保持了20%的年增长率,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正处于井喷期。其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包括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专业组成、地域特征、性别比例等特征,必须开展深入的研究。目前对环保节能产业女性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况状的研究目前仍是空白。
1 研究对象选取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10年,已为社会输送了23000多名毕业生,遍布省内外3000多个节能环保企业,男女学生招生比例约6.5:3.5。经筛选划分女生比例优势系部(比例>50%)──环境监测系、女生比例持平系部(30%≤比例≤50%)──环境科学系、女生比例劣势系部(比例<30%)──环境工程系、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系的女性毕业生开展本次调查。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典型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受访女性毕业生毕业年份涵盖历年毕业生,其中近三年毕业(2019-2021年)女性毕业生占比63.09%;毕业3~6年(2016-2018年)女性毕业生占比28.18%;毕业6年以上(2013-2015)女性毕业生占比8.72%。
就读期间所在系部属于女生比例优势系部的占比6.71%、女生比例持平系部的占比30.2%、女生比例劣势系部的占比63.09%。本研究重点为女性毕业生的就业限制性因素,回收的女生比例劣势系部问卷较多,具有科学性。
3 环保行业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限制性因素探究
3.1 女性毕业生方自身就业限制性因素探究
动手能力缺乏,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无法实现真正融会贯通。受访的女性毕业生认为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不确定”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情况的占比48.32%;认为“没有学会,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情况的占比8.72%,两者比例合计已超50%,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急需增强。结合访谈结果,普遍存在女性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远不及男性毕业生的情况。这其中可能源于女性个人心理定式的影响,对实际项目现场动手操作不感兴趣的主观价值倾向。客观上分析,环保行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建校时间短、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训设备紧缺、环保行业一线出身的教职工不足的现实情况,实训项目大多采用分组的模式开展,在动手操作上,女生容易对同组男生产生依赖,也导致专业动手能力无法真正培养,与专业理论知识无法真正实现融会贯通。
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无法满足企业及岗位实际需求。本次受访的女性毕业生认为除专业技能外,单位还看中的软能力以“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为主,占比86.58%、79.87%、67.79%和63.76%。而结合其本身缺乏的能力调查,自身还缺乏的能力以“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考证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分别占53.02%、51.68%、46.98%、44.97%和41.61%。由此可见,实际能力的需求和自身能力存在一定错位,综合素质欠佳。
认知存在偏差。部分环保行业高职院校女性毕业生在个人职业定位、福利待遇需求等方面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其相应的就业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女性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决策与选择。
3.2 学校方对环保行业女大学生就业限制性因素探究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错位、无法实现精准对接。问卷结果显示,影响女性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所学专业”,占比73.15%;同时有34.23%的受访毕业生表示,目前环保行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不合理情况。目前专业设置与环保行业发展无法实现精准对接,存在错位,甚至滞后于产业发展。伴随着国家对于环保行业的日渐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对于环保行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也随之改变。而对高校而言,学生自大一进入学校后,人才培养方案早已完成设定,难以实现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专业教学实用性较低,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间存在矛盾。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校专业教学内容实用性情况,仅有6.71%的受访者表示所学专业内容“实践性很强、很有用”;另有36.91%的受访者表示所学专业内容“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有偏差”。且针对在校所学专业技能是否能胜任岗位工作,认为“没有学会,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情况的占比8.72%,认为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不确定”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情况的占比48.32%,专业教学实用性较低。
就业指导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针对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薄弱。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本次受访女性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生涯规划熟悉程度“非常清晰地知道基层岗位、中级岗位、高级岗位这三个层级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发展路径”的占比仅为22.15%,缺乏对于岗位晋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明确定位及规划。结合对目前就业工作的观察分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就业指导存在一定的“功利性”,以就业率为导向,忽略就业质量的提升。二是就业指导课程课时设置较少,且授课教师大多均为一线辅导员,所学专业大多为非环保专业,缺乏环保行业专业背景,授课内容存在无法贴合行业发展实际的问题,加之大多学生无现实职业感受,因此无法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职业规划及职业发展路径难以形成。三是由于高职院校课室及授课教师紧张等客观问题,就业指导课程大多为大班合班教学,就业指导存在泛化问题,特别是对于传统观念里相对处于工科专业“就业弱势群体”的女性毕业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四是就业指导中心咨询率较低,无法真正满足环保行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女性毕业生的求职咨询问题。
3.3 企业方对环保行业女大学生就业限制性因素探究
受访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企业认为性别是重要因素的,占比73.07%。进一步针对企业对女性毕业生性别其实来源调查分析发现,来源主要为“女性因生理条件不能适应高强度工作”“结婚生育占用工作时间太长”,依次为41.61%、30.2%。可见,企业招聘过程普遍存在岗位性别预设定问题。
4 环保行业高职院校女性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研究
4.1 正确自我认知,全面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全面分析外部就业环境,客观开展自我评估,查摆并有针对性地缩小差距,明晰自身的职业画像,降低初入职场的盲目性。反复练习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形成思维习惯,提升专业技能。充分依托顶岗实习和见习机会,摆脱心理定式,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实现融会贯通。瞄准企业需求,通过社会实践,补齐通用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依据企业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2 精准专业建设,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对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前景、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环保行业发展改革趋势,剖析岗位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对接产业。重构《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生态环保类)》课程体系,提升女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的获得程度,明确个人职业发展和岗位晋升的定位及规划。
4.3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搭建校企双元育人用人机制,构建良好性别平等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建立倾向于女性毕业生的用人体系、标准和环境,努力扭转企业用人岗位性别预设定倾向,构建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搭建校企双元育人用人机制,以满足实际行业需求为目标,参与女性毕业生培养全周期过程中,提升技能。定期开展产教融合现场教学,有针对性地为女性毕业生提供优质岗前培训服务及动手机会,在现实职场氛围中锻炼专业能力,提升通用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