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路径分析
2022-03-16林慷祺
林慷祺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时,并不能积极地投入到基层岗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必要性
1.1 全面磨炼意志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学生已经缺乏顽强的意志力,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当大学生全面身处于基层中,便能在了解民情、带动百姓致富的过程中,持续磨炼自身的意志力[1]。此外,相较于城市而言,基层拥有相对艰苦的环境,当大学生身处于乡村中时,有助于全面磨炼自身的意志力,即使其身处于困难的生活境遇中,也能运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相关的问题。在磨炼意志的过程中,大学生也能更全面了解基层百姓的基本生活情况,不断向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2 增加大学生就业渠道
国家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当乡村建立农村支持系统时,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基层就业的思想观念,使其成为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一员,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渠道,就业压力能得到大幅度的缓解。目前,许多大学生拥有眼高手低的思想观念,希望自身从事于简单的工作项目,便能得到较多的工资,在该思想的作用下,导致许多大学生无法得到满意的工作机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在大学生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后,便能获得基层就业的机会。
1.3 振兴乡村
振兴乡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部分乡村已经出现老龄化的趋势,如果乡村中长期未引进新鲜的血液,不仅农业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乡村可能丧失一定程度的竞争力。由于大学生已经受到良好的教育,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当较多的大学生进行基层就业时,不仅能使自身的视野得到拓宽,而且还能对乡村人才培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另外,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经济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乡村始终不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城市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而随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措施的逐步推进,乡村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措施
2.1 政府加大引导力度
第一,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如使教育部拥有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进行制定的权力,并持续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当大学生毕业时,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便能了解基层就业的具体情况,随后根据政策资讯中的主要内容来选择基层就业的区域[2]。政府还应该持续宣传基层就业大学生中的优秀典型,使更多学生认识到基层就业的优势,产生强大的服务农村的思想观念。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有利的契机,为使乡村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各个政府间应该加大沟通力度与合作力度,并逐步增强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基层就业间的关联性,参照《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中的基本要求来出台优惠政策,使更多大学生致力扎根于乡村中,乡村中能拥有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三,政府应该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落实“岗编适度分离”的措施,通过该举措,可实现增加农村基层涉农服务部门人事编制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崭新的职称评审制度、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大学生而言,政府可以向其提供学费补偿、学费贷款补偿等。政府加大引导力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政府持续对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进行引导时,有助于吸引更多大学生到乡村中进行就业。
2.2 基层单位优化软硬环境
第一,为增强基层公共事业的建设质量,所有基层单位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为大学生准备必备的生活用品,促使大学生感受到基层单位所给予的人文关怀。同时,基层单位应该不断对乡村教育、卫生医疗的基本情况进行改善,创建更多优质的大学生人才公寓,使大学生身处于优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
第二,基层单位应该加大乡镇文化工作站建设力度,不仅能使乡村居民拥有多元化的文化生活,而且还能使基层就业大学生拥有休闲放松的场所。此外,基层单位应该落实好优惠政策,对薪酬机制、晋升机制等进行全面的改良,各省级基层单位在对大学生进行基层就业引导时,需向学生详细阐述薪酬、晋升机制中的主要内容,当大学生取得优良的工作表现时,不仅薪资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而且还能获得晋升的机会[3]。
第三,基层单位应该创新基层就业机制,对常规的就业方式进行改革,并利用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契机,通过“选调生”“引进生”等手段来引进更多高素质的大学生。基层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长期发展,创建“基层人才培养计划”,在基层人才基金制度的影响下,基层就业大学生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最终,在资金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双重辅助下,基层就业大学生便能拥有长期工作的思想观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乡村建设中。
2.3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式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一,高校应该形成基层培养人才的思想观念,向大学生讲述正确就业方式的重要性,为此,高校可开展“基层合作”,增强与乡镇基层单位的合作力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来创建更多的基层合作平台。当大学生处于低年级或者实习阶段时,高校便可向学生传递基层就业的思想观念,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大学生便能对基层就业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当学生毕业时,还会对基层就业拥有理性的判断。
第二,学校应该对学生思想与心理进行大力的引导,并持续了解基层就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另外,当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该根据大学生思想情况与心理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来开展就业讲座,帮助更多大学生了解优秀基层大学生的事迹,该举措不仅有助于激励学生形成基层就业的思想观念,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更快的实现自我价值[4]。
第三,当大学生成为基层就业队伍中的一员时,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持续的关注,如成立“基层就业大学生关爱计划”“基层就业大学生跟踪联络机制”,当大学生在基层中遇到困难时,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扶持。同时,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式的过程中,还应该了解其他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的具体情况,将相关优秀经验融入于本校的就业指导方式中,确保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方式能得到更多大学生的认可。
2.4 学生改变就业观念
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各种资源全面整合在一起,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技术已经对农村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技术有助于农村工作者逐步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技术操作要领,更快地适应农村工作现状。此外,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的教育方式下,众多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决心,不愿投身于基层就业队伍中。第一,大学生应该形成创新性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农业在中国二十一世纪战略中的作用,农村基层就业是一种报国之路,自身应该充分把握该机遇,增强职业生涯与时代使命间的关联性,全面融入于乡村振兴事业中。大学生间也应该增强沟通频率,对当前乡村振兴现状进行全面的交流,在持续沟通的基础上,更多学生将会致力于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中。
第二,为使更多学生认识到振兴乡村与基层就业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有力的引导,大力支持子女到乡村中进行就业,当家长对孩子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时,学生可能会形成强大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状态来投入于乡村振兴事业中。第三,大学生应该持续关注最新的新闻动向,了解振兴乡村战略的最新推进情况,随后基于当前的乡村发展现状来提出相应的观点,当其进入到基层就业时,便可以将相应建议告知于当地的负责人,可使乡村区域拥有更积极的发展前景。
3 结论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应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应该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当其身处于乡村时,不仅能拥有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因此,政府应加大引导力度、基层单位应优化软硬环境、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式、学生应改变就业观念,既能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又能使乡村经济得到持续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