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治理的文化路径探索
——以崇州市“文旅管家”模式为例

2022-03-16黄词捷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崇州管家文旅

◇ 黄词捷◇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总目标之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养分”,是建设现代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和关键支撑。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数字化、多元化和均衡化发展,既能在挖掘、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满足农民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打通治理“最后一百里”,推进农民个体思想道德提升、塑造社区共同体精神,激活社区发展治理的自我造血、换血功能,从而实现“留住乡村的形、守住乡村的魂、激活乡村的能”的社区善治目标。

一、乡村振兴中社区治理的文化路径选择

(一)文化冲突与断裂亟待乡风文明重塑

丰富多彩的高雅精神文化生活,是新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加速发展,血缘、地缘纽带关系逐渐割裂,公共空间不断挤压,社区文化原有的教育功能、历史传承功能等被逐渐削弱,社区社会关系失衡、价值判断失准等问题相继出现。因此,亟待重塑乡风文明,促进农村社区以德治、礼治为基础的自治。

(二)乡村文化价值与功能奠定治理基础

乡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脉,其丰富的样态和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是民族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强大支撑力。几千年来扎根泥土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趣味文化系统,是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也是树立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村社区优秀家教门风等“文德教化”的内容通过个体价值重构,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文化保护传承、教育导向、规范约束功能。另外,通过参与寓教于乐的活动,“活化”交往空间,优化人际关系,打破“圈内”与“圈外”的隔阂,激发社区成员集体情感,发挥凝聚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还权赋能”促成集体行动,进一步塑造公民治理的主体性,增强村社区居民与外来乡贤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感意识,为促进乡村建设和社区治理奠定坚实的内源性基础。

二、崇州深化完善“文旅管家”模式推动社区治理的实践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社区治理的文化路径切入口,是培养重塑文明乡风,有效破解村(社区)居民“精神追求不高尚”“闲暇生活无意义”的重要途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向改革要效益,进一步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路径,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创新谋发展,打破体制界限,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配置效率,形成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四川省崇州市自2015 年开始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依托,以项目合同制管理为手段,以智力支持为内容,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创新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和服务模式,分层次将文化站升级为多功能的文化院坝,推出了“文旅管家”信义托管模式,打通了市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贯通的文化服务渠道。针对近三年“文旅管家”模式在基层文化服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崇州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文旅管家”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实现了文化聚民心、文化塑民风、文化动民力、文化兴民业。

(一)以特色文化项目实现“文化聚民心”

特色文化项目因其特殊吸引力,能有效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实现文化惠民的基础,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抓手。《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第9版。。

1.宣传推广“文旅管家”,促进身份内外认同

“文旅管家”是一个新兴群体,针对社会大众对于这一群体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弱的现状,崇州市内外联动双发力将“宣传推广‘文旅管家’,促进身份内外认同”放在深化完善“文旅管家”模式工作的第一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旅管家”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尤其是文旅部门、宣传部门借助现代传媒手段,通过微信、崇州文旅App 等客户端,以“讲故事谈体会”等多种创新的宣传形式,对“文旅管家”群体“是什么人”“干什么事”“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进行积极、正面地宣传。让乡镇公职人员、村(社区)两委委员及普通老百姓对“文旅管家”产生身份认同。由此,为后续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打下群众基础。同时,还加强“文旅管家”群体的系统化内部培训,开设“专业提升”“身份认知”的相关课程,使“文旅管家”认清自身“志愿者”“引导者”“管理者”“沟通者”等身份,培养职业自豪感,同时阶段化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2.落实资金保障,确保文化项目按需采购

崇州市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崇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 年)》,继续坚持“区市县级财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不低于 200 万元的公共预算,纳入财政预算的村(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落实到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和运行中”的要求①李少惠,邢磊:《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可持续性问题》,《图书馆论坛》网络首发,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10726.0857.006.html.2021-07-26.,市委统筹委和文化体育旅游局联合出台《关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准用事项、禁止事项和实施方式。为了保障村社区购买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在积极转变村(社区)两委成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在引导纳入财政预算的村公服资金在不低于10%的要求下适当提高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配比资金额度,逐渐将资金使用向“软件”建设方面倾斜。

3.坚持需求导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求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推动建立集需求采集、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网上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等功能②程晓刚整理:《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开启“十四五”奋斗新征程》,西部网,http://www.shaanxici.cn/cyzx/a/2021/06/25/19763180.html.2021-06-25.。一方面,崇州继续择优聘请音乐、舞蹈、影视、播音等多个专业的大中专院校高材生,甚至国家一级演员“文旅管家”服务,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文化需求③《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第9版。,通过“基本文化服务包”和“特色文化服务包”相结合的购买方式,在“保基本”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时段的需求差异性,设计内容多元化、参与难度阶梯化的文化服务菜单;另一方面,坚持培育“一乡一亮点,一村一特色”品牌。在“文旅管家”的引导下,吸引动员当地群众充分挖掘、保护和有效利用本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家庭文化、军旅文化等文化资源,成为文化服务的发现者、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如崇州道明镇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打造“竹编传习所”,接受网络预约,定期开展不同级别的竹编技能培训;又如崇州白头镇依托成都游击斗争的光荣革命史,开展红色革命宣传教育,吸引老人和少年儿童主动参与,成为解说员。通过特色文化项目吸引多元参与主体,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从而拉近村社区居民彼此的距离,增加信任感。

(二)以正确价值引导实现“文化塑民风”

引导村社区居民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既是提升村社区居民个体思想道德的实现路径,也是积累社区社会资本、培育社区共同体精神、促进睦邻和谐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良好“家风”“村风”“乡风”的形成,崇州“文旅管家”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将思想宣传、广播影视、体育健身、法制科普、健康卫生等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依托文化服务站,搭建乡土学校、乡村可持续发展青年研究社、手工艺传习所等文化传播平台,把文化种进社区、植入林盘,将家风传承、非遗传承、百姓故事会、法制宣传、好人榜等融入其中,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价值引导,使文化院坝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堡垒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公民爱国情怀的同时,树立道德标杆,引导社区居民转变思想观念,重建邻里关系,推动社区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例如,崇州隆兴镇群安村退休教师骆学林在半亩塘文化院坝开设乡间讲坛,定期向乡亲们讲古说今,将崇州历史文化、廉政文化、余氏家风家训文化作为传播内容,对传统文化传承、伦理价值维系、乡村道德重建等发挥重要作用。又如,崇州廖家镇吕林老师回乡创办“习风堂”公益文化书院,是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党史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创办《乡村建设》内部刊物,宣传乡村振兴理论研究成果和改革、创新、实践经验,免费向各级党政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赠阅。同时,开通“成都习风堂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例如“何为孝”“小强谈历史上的崇州”等主题教育文章。走家入户讲政策、讲方法、组织居民外出参访,为社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作出贡献。

(三)以在地人才建设实现“文化动民力”

本土文化人才的孵化和培养,是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的重要支撑力量。崇州市构建“文化馆长”+“文旅管家”+“文化哨兵”三级贯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旅局为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一级的文化服务,出台了《崇州市文化能人选拔和管理办法》,通过“选拔—培养—管理—考评—服务”多维结合的人才建设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充分调动乡贤能量,依托在地乡贤的自身感召力,逐渐建立起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在地化的懂农村生活、爱乡土文化,愿意为守护、宣传乡土文化服务的“文化哨兵”人才队伍。

首先,实行差异化选拔。村(社区)一级“文化哨兵”的选拔,区别于乡镇“文旅管家”的选拔原则,更注重自身的参与热情、亲和力和感召力。通过主动访寻、公开招寻、群众帮寻的方式,“自主报名—民主推荐—家庭示范”三步走形式,充分挖掘扎根基层的本土文化爱好者、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民间文化金种子人才库”,颁发“文化能人”证书。有效利用“熟人”资源,“以点带面”推动村(社区)“自组织”建设,大大节约“沟通成本”。其次,加强有效培训。乡镇“文旅管家”负责有效指导村社区“文化哨兵”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采取每周一例会的形式,对村社区文化哨兵就文化院坝运行管理、民俗文化表演形态、乡土文化原创、专项文化服务包等内容进行培训。市文旅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最后,优化考核制度。每年文旅局对“文化能人”培训考评,不合格者将其移除“民间文化金种子人才库”。对于已经和文化院坝基本文化服务包承接主体建立聘用关系的文化哨兵,由聘方进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化考评,对于考评不合格的,承接主体有权单方解除聘用合同。

(四)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实现“文化兴民业”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元素。崇州拥有4300 多年的文明史和2200 余年的建制史,是首批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依托农耕文明基础,利用崇州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等文化资源,在“文旅管家”和“文化哨兵”的引领下,一方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向公众提供优惠、免费公益性文化服务①《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月15日第9版。,打响地方文化名片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河流水网重构、交通地理改善、生态功能提升,精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古村,重塑文化空间,积极推动文化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产品转化。如崇州道明镇竹艺村,在将“非遗”竹编的传承融入公益文化服务的同时,利用校地合作等形式,发挥中央美院在艺术、设计、创新、学术教育领域的优势,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和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带动竹编艺术品“订单式”生产辐射全村,成为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又如崇州廖家镇采取“租赁+流转”的方式,盘活周边闲置农房8 户,依托红色记忆馆、长征微展馆、习风堂书院与红色文化走廊,打造“学习强国”主题公园,以红色文化体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总而言之,崇州“文旅管家”模式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再深化,通过挖掘和培育“文化哨兵”、保护和利用本土文化特色、借助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拓展文化服务内容等方式,不仅有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村(社区)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特色化,更从“以文化人”的角度激活内生性主体参与力量,发挥着社区治理的深层次作用,成为崇州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培养了群众高尚伦理道德情操,引导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和科学价值观,并促成公共精神形成,增进社区认同、实现睦邻和谐,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社区治理提供成功的实践样本。

三、“文旅管家”模式助力社区文化治理的深化路径

崇州“文旅管家”模式在深化完善过程中,逐步实现传承地方文化资源活力、激活地方主体参与治理动力和提升参与主体治理发展能力的成效。但依然存在部分居(村)民对“文旅管家”角色认知不足、项目监督管理有限、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文旅管家”进一步进行深化完善,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多元化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公众参与率、处理好任务与责任、标准与个性的关系,找到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契合点,以“文化+”模式,促进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新对外宣传,促进良性认知广覆盖

“文旅管家”要持久发挥显性或潜在的文化治理积极作用,必然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其健康存在、有序发展为前提。目前“文旅管家”的宣传工作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少数不重视或文化建设薄弱的村(社区)和对“文旅管家”存在认识误区的群体,在重塑乡风文明过程中,应持续利用不同的平台、多种不同宣传方式,既要做好对自身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宣传,更要做好文化活动和内容的宣传,促进良性认知广覆盖,营造积极声势和氛围,为后续依托“文旅管家”开展乡村文化治理打下基础。

(二)优化科学管理,做到标准个性相结合

“文旅管家”通过公开竞标提供服务,与政府部门不仅是市场原则的买卖关系,更是一种基于互信互惠的信托关系。“文旅管家”要以挖掘、保护、解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监管体制机制,实行活动开展流程标准化、过程可视化的日常运作管理,同时也要注重根据不同的地方文化资源发展优势和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在内容上鼓励实行个性发展,开设丰富多元的文化套餐增加公众认同度、满意度,助推文化治理成效凸显;在管理上,可借鉴“信托制”物业模式创新经验,将费用项目包干管理转变为公开激励管理,秉承公开透明的原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专业性。

(三)侧重产业融合,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文旅管家”要围绕产业兴旺的要求,以“文化+”的思维模式促进文化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商旅多产多业态的价值融合。其重点在于打造利益共同体,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和健全科学可持续的利益共享机制,将当地村民、村集体组织、外来社会企业等参与到“文旅管家”文旅开发、运营、服务的主体组织起来,按照民主协商的方式探索多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方式,从而进一步解决辐射带动的问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我们不仅要识别、挖掘、利用公共文化资源要素,创新探索以“文旅管家”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更要站在文化价值转化的角度进一步拓展文化应用、消费场景。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从而实现形、魂、能、产多维的统一与共赢。

猜你喜欢

崇州管家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郁小文的猪管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做自己的小管家
文旅照明的兴起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初探
——以四川省崇州市“费随事转”改革为例
《健康崇州》创出宣传新模式
伤口“小管家”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