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领导维度下“塞罕坝精神”的内涵、形成与传承

2022-03-16辛熙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造林

姜 旭 辛熙恒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59年前,由全国18个省市的大中专农林专业毕业生以及承德地区的党员干部、林业工人组成的创业队伍,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决定,成为塞罕坝地区生态修复的排头兵。59年来,在广大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1]397目前学界从多维度对“塞罕坝精神”展开研究,有学者将“塞罕坝精神”联系“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教育”展开论述,有学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诠释“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与形成,有学者提出将“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等。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从党的领导维度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锤炼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引领塞罕坝人坚定不移跟党走具有重大意义。

一、党的领导维度下“塞罕坝精神”的内涵诠释

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为改善华北地区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由全国各地赶到塞罕坝的“拓荒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生态修复之路。在超乎异常的困难面前,身肩使命、怀揣梦想的塞罕坝人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把党和国家赋予的崇高重任当做人生的最高追求,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忠于使命、忠于理想、忠于人民的艰苦奋斗史,锻造了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为内核的“塞罕坝精神”,创造了再造秀美山川、实现生态修复的人间奇迹。

(一)牢记使命: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

“牢记使命”是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牢记使命首先集中体现为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2]81塞罕坝人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坚守在塞罕坝的荒漠高原,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始终做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这种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源于塞罕坝人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源于塞罕坝人维护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3]505,忠诚所展现出的牢记使命凝聚起塞罕坝人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理想,浇筑出全体中华儿女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的根本价值取向。“初心易得,始终难守。”[3]54159年间,忠诚的塞罕坝人走过了20000多天的拓荒之路,在“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的贫瘠坝上,始终以坚定信仰和实际行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始终以艰苦奋斗投身于塞罕坝地区的造林事业,薪火相传,代代坚守,从“林海的创造者”转换为“林海的守护者”,不变的是造林初心,呵护的是生命之树。在59年的造林征程中,塞罕坝人“忠诚于党”的政治信仰已然从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力量转化为“塞罕坝精神”的鲜明文化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接续传承、勇于担当,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1]395而不懈奋斗。

(二)艰苦创业:以苦为乐的高尚品格

“艰苦创业”是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以苦为乐的高尚品格的体现。艰苦创业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塞罕坝人在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始终把党和人民交予的重任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同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进行顽强斗争,在茫茫大漠构筑起风沙屏障,成为华北“绿宝石”的缔造者。第一批塞罕坝人筚路蓝缕、战天斗地,面对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始终坚持先生产后生活,始终做到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他们以“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工作态度,胼手胝足地开创了修复生态的历史先河;第二批塞罕坝人初心如一,默默坚守,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迎风斗雪、战天斗地的大无畏气概。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勤劳与汗水书写了自己的无悔青春;第三批塞罕坝人勤于钻研、大胆创新,以科学求实的进取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巩固了在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捍卫着先辈们用生命缔造的伟大事业。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精神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与红船精神、苏区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灿烂的革命精神谱系。“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2]133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化为以苦为乐的高尚品格,矢志不渝地投身塞罕坝地区的造林事业,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荒原变林海的英雄之歌。

(三)绿色发展: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

“绿色发展”是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习近平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4]207塞罕坝创业者们始终坚持“林”字当先,将修复生态作为唯一奋斗目标,他们怀揣着对绿化山河的使命感,以“敢叫荒原成沃野、誓将沙地变新洲”的豪情壮志在荒原大漠创造出万亩苍翠林海。“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录着生态文明的进程。”[5]28这种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是塞罕坝造林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因为塞罕坝人始终心系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并将其升华为个人理想与奋斗目标,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指引广大创业者初心如一,久久为功,助推党和人民伟大的造林事业取得不断胜利。如今的塞罕坝已成功阻滞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对京津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绿色发展理念已深深融进了塞罕坝人的血液里,成为了点燃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火炬。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的“精神范本”,他们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也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壮丽诗篇。

二、党的领导维度下“塞罕坝精神”的形成探赜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实践中而形成的崇高精神,塞罕坝的苍翠林海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塞罕坝的造林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根本所在。

(一)政治领导:“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政治保证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3]94,党的政治领导在“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准确地研判出塞罕坝地区的生态恶化形势,制定了“勤俭建场、修复生态”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从政治上领导塞罕坝人为实现绿化祖国而接续奋斗。在党的坚强政治领导下,塞罕坝创业者在思想上逐渐深化认识,并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政治任务落实为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行动上自觉沿着党的正确方向为改善塞罕坝生态环境奋勇拼搏,践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政治使命。59年间的接续奋斗,忠诚的塞罕坝人在不仅使这片“美丽的高岭”重现生机,而且将其升华为全国再造秀美山川的“精神高地”,激励着新时代中华儿女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党的政治领导为“塞罕坝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

(二)思想领导:“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理论源泉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塞罕坝造林事业是“塞罕坝精神”形成的思想前提。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时指出: “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因素。”[6]34身负崇高使命的第一代塞罕坝造林者将毛泽东的指示转化为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修复生态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保障,激励着自身勤俭建场、艰苦创业,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奉献终身。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全军植树造林表彰大会时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人民。”[7]21鲜活而生动地表达鼓舞着第二代塞罕坝人默默的坚守,始终以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从造林到营林,第二代塞罕坝人用青春与汗水守护着这片生命之绿。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374深刻指明了保护生态与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引领第三代塞罕坝人继续坚守、科学营林的强大动力来源,蕴含其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滋养着“塞罕坝精神”的守正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塞罕坝创业者修复生态的历史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的思想领导作用,将其渗透进“塞罕坝精神”形成的各个方面,使“塞罕坝精神”在充分吸收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塞罕坝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

(三)组织领导:“塞罕坝精神”形成的主体力量

组织领导就是以党的组织和先进党员为纽带,对群众进行组织上的领导,“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3]86,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作为党的地方组织,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林场建设的相关指示,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做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绝对领导,在林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造就了一支绝对忠诚、信仰坚定的林场建设队伍,是党开展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的力量保证。同时,以王尚海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深入扎根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及领导作用,与生态退化危机进行顽强斗争,动员最广泛的塞罕坝人共同开展植树造林,在生产生活、学习劳动与其他活动中,全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成功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更是成为“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示范主体,为“塞罕坝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主体力量。

三、党的领导维度下“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路径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1]313,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传承“塞罕坝精神”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传承“塞罕坝精神”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塞罕坝造林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源于塞罕坝人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自觉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一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位问题”[8]45,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就是正确的政治方向,59年间塞罕坝人恪守荒原、扎根林海,始终能够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为“塞罕坝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勾画了“讲政治”的鲜亮底色。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学习塞罕坝人的政治定力,就要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对党中央权威和话语决策做到坚决拥护,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担当,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二要形成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塞罕坝精神”是在“忠诚”的土壤中培育和成长的,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塞罕坝人的厚重政治品格。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做到对党中央、对全党的坚决维护和坚定支持,要以“不辞艰险表忠诚”的决心和毅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47三要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塞罕坝机械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同志经常通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来加强全场员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学习,同时又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造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吸取经验教训,这是塞罕坝造林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政治保障。新起点新征程,全党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塞罕坝精神”,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要通过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党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做“塞罕坝精神”忠实的践行者。

(二)传承“塞罕坝精神”必须坚持党的思想领导

“塞罕坝精神”具有崇高的价值引领作用,对于提高党的先进性、教育全体共产党人挺起精神脊梁有深刻价值,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做“塞罕坝精神”积极的弘扬者。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4]414,塞罕坝创业者的精神之“钙”就是改善生态、绿化祖国。他们将这一精神之“钙”内化为修复生态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创业者锐意进取、接续奋斗,助推党和人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以塞罕坝创业者“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胆略激励广大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学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8]78,塞罕坝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化造林事业,以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推动造林工作。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学风指导全体党员好问勤学、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以科学求实的进取态度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到底。三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三代塞罕坝人坚持用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造林事业取得不断胜利的科学行动指南。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并推动塞罕坝地区的绿色发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念,做“塞罕坝精神”的积极弘扬者。

(三)传承“塞罕坝精神”必须坚持党的组织领导

“塞罕坝精神”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活教材,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要时刻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做“塞罕坝精神”发展的引领者。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战斗堡垒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对外要领导各项工作、密切团结群众,对内要发展和教育党员。”[8]111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及各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既是造林工作的指挥者,也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以王尚海为代表的林场党委始终站在造林一线,与广大塞罕坝人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塞罕坝精神”,展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又通过开展党内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塞罕坝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价值追求。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塞罕坝精神”。二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做保持先进性的表率”[9]191,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王尚海同志自赴林场任职就坚定自己扎根坝上、为民造福的决心,他始终以周边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克己奉公、廉洁齐家、尽职履责、真抓实干,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共产党人的优秀表率。传承“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塞罕坝精神”发展的引领者。

塞罕坝的成功实践是在党的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缩影,为全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培育“塞罕坝精神”的新传人,续写忠于使命的新故事,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