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地合作建设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路径探究
——以岭南师范学院与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为例

2022-03-16吴晓霞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湛江市特教师范学院

吴晓霞

一、校地合作建设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探索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特殊教育人才队伍;2017 年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提出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2018 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进一步阐明“培养富有爱心、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教教师”的目标与实施路径。建设一支敬业爱岗、有高度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已成为特殊教育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岭南师范学院与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实践基地合作,在特殊教育教师师资培养方面,不断探索如何依托基地培养和培育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在持续的研究实践中摸索出校地合作建设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路径,形成了“四方八达”的策略目标。

二、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路径建设

实践、实验基地是培养、培训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平台,必须具备有专业的师资、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特有的人文环境,且是综合性、体验性、实战式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通过在实践基地的观摩、模拟和实际操作,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在职前阶段就可以迅速获得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教学技能。通过开展科研项目、课程合作、校本研修等多种培训活动,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在职后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殊教育实践基地

2017 年,岭南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特殊教育实验基地”相继在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挂牌,双方签订《岭南师范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多年来,基地的建设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基地与特教实习生签订严格的实习协议,对实习生请假、教学和协助班主任管理工作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实习生不但要完成高校的实习任务,同时也要完成实验基地的工作任务;基地为实习生提供更多机会,共同参与实验基地的教育、教研活动和社会实践劳动活动等。为了加深学生对特殊儿童的了解,见习期间,基地还开放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聋、盲、培智三类课程给特教学生观摩,实习期间更是根据实习生的需求,安排其到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教学部跟岗实习,使其能够做到在培养结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秉持普教融合理念,完善特殊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2015 年8 月,教育部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对特教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将此标准作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养与培训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高校中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课程,更多侧重于特殊教育的专业理念、学生发展、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于普校所需的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技能的学习关注不够,学生普遍缺乏复合型知识与技能。随着融合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很多特殊学生走进普校(幼儿园)随班就读,课程教学管理、社会交往、情绪行为管理等都是让普校教师棘手的问题,特教毕业生到普校开展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工作,普遍缺乏普校所要求的学科教学技能,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状态。

2019 年岭南师范学院与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依托实验区基地继续完善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省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旨在更好地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三)践行提升计划,扩大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规模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提出“支持师范类院校和其他高校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招收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规模逐步扩大,但是其中也存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类型比较单一,缺乏适应随班就读工作的融合型教师。[1]

毕业生走上特教工作岗位后,会不断接受相应的职后培训,也就是岗位培训。目前岗位培训的主要形式除了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培、省培、市培,就是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内容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科需求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针对性培训。

岭南师范学院利用承担全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任务的优势,充分发挥湛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与高校合作建设湛江市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师带领基地骨干教师到各县(市、区)特教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指导资源教室建设,开展随班就读指导和教研管理工作。

(四)坚持全面培养,不断加强复合型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力度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及普校特教教师,特别是学前教育(聋儿语言)康复教师等,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具备康复训练等复合型知识技能。特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对残障类型和残障程度不同的特殊学生,又要面对教育理念、手段和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因此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康复需求。

2017 年,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湛江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和评估机构,在此基础上,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岭南师范展开深度合作,建设湛江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采取系列有效措施,针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 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四方八达”策略目标

(一)加强特殊教育人才的实习和见习

深入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和见习,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有助于特教学生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群体,培养专业感情,还可以检验其在学校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以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基地指导教师为了了解学生见习情况,开展指导实习工作,经常按要求到特校实验基地与见习生沟通,也要经常陪同特教见习生一同听课,这将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基层特殊教育教学的现状,同时为教学和教研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协同培养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工作。[3]基地教师观摩课堂和指导特教学生实习的过程,也是促进基地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高的主要途径。

(二)有针对性地为全省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基地定期派出优秀艺术教师到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为学生开展《唱游与律动》等各类课程教学活动,提高特殊教育院校学生的专业学科素养,夯实教学技能,增强特殊教育院校学生的上岗能力。岭南师范学院也经常派出特殊教育系的专家、教授到实验基地举办各种讲座、培训,同时面向全市、全省教师同步开展线上培训,其中既有针对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的培训,也有提高教研活动的讲座;有班级管理的培训,还有家长心理建康的培训等。[4]借助高校资源,培养培训工作辐射全省特教和普校随班就读教师,有助于全面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

基地教师承担高校课题研究工作,或者和高校教授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训大量全省普特融合型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特殊教育教师与普特融合教师的培养培训

学院依托湛江市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采用多元协同校本研修培养培训模式,采用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系列讲座、课例研究、课题带动、专题研讨、探究反思、观察分析等形式开展培养培训活动。高校教授经常作为主要授课专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为湛江市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其中包括“南粤优秀教师”、湛江市连续两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近年来,学院还多次接待湛江市雷州、吴川、麻章、霞山等地特殊教育学校及省、市级名师工作室、省内各类培训班学员到学校跟岗学习,高校教授带领基地骨干教师到各县(市、区)特教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指导资源教室建设,开展随班就读指导和送教工作,承担起县(市、区)特校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有力推进了全市特教融合教育发展。

(四)协同培养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和学前融合教育人才

依托湛江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学前康复部创建了三种康复教育模式,创新五种康复训练方法,有效促进了康复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成功康复,回归普幼或普小随班就读,学校教师还定期到普小(幼儿园)开展跟踪回访和送教工作,带动了学校的教研与教学改革,推动了湛江市特殊教育的发展。[5]学院开发的家校协同校本教材,已被省内多所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培养了一批省内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和学前融合教育骨干教师。

通过探索校地合作建设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路径,为更好地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策略和方法,既能完善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实验基地的建设,又能推进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省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承担湛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能优势,助力建设湛江市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和湛江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加快了湛江融合教育、医教结合项目的进度,为岭南师范学院培养了大批教育康复复合型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融合教育师范生,同时也为湛江市培养培训了一批优质的特殊教育师资。

猜你喜欢

湛江市特教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