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2-03-16金贝贝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金贝贝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品质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和理解道法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基本概念与理念

首先是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核心素养的本质。

其次是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间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与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是促进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只有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施教,才有可能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教师深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其一是师资水平不够理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是从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提高根据学生的学情做出合理的教学调整的能力,否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二是缺乏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平台。部分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缺少合适的教学和学习工具的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平台,导致很多课程教学无法得到应有的深化,阻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影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升缓慢。

其三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做好课程规划,同时还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再加上存在职业理想目标设定不高的问题,因此缺乏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开发与探索,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其四是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当前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及方式十分单一、枯燥,教师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被消磨,阻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进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其一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创设更为轻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放松紧张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有效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提升认知水平。例如,在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制》(下称“教材”)七(上)《珍视生命》一课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切身感受生命的可贵与伟大,进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提升对生命的认知与理解,领略自然界的造物神奇。[1]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根据不同生命物种存在的意义进行交流,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使其深入理解话题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建构知识体系。

其二是制定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育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可结合学生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出两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即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与思想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观念,学会以正确的视角去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升认知能力。此外,在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网络与法律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道德观。

其三是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是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性内容,这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具体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探索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和理解相关概念。通过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鲜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入的体验与感悟。此外,通过案例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同一事件应该如何处理,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使学生可以对相对抽象的概念性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其四是进一步拓展教学广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在深入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的广度,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首先,教师在拓展教学广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同时将这些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或融合,以此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教材《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如将公共场所秩序、道路交通秩序等相关内容引入到教学中,继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秩序这一概念。[2]教师通过对教学广度的拓展,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此外,教师在拓展教学广度的过程中,还应考虑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通过与美术知识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音乐知识的结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期充分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和整体培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广度,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